•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文化分析(全文)

    时间:2022-10-06 16:0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文化分析(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文化分析(全文)

    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文化分析2篇

    【篇1】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文化分析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__民族音乐赏析_____

    题目名称_ 壮族音乐与文化 __

    学生学院__艺术设计学院 ______

    专业班级__10环境艺术设计3班_

    学 号___ 3210009054 ____

    学生姓名___ 姚丁凌 ____

    指导教师_____ 傅强 __

    2011 年 10 月 23 日

    壮族音乐与文化

    姚丁凌 指导老师:傅强

    摘 要:壮族音乐文化是壮族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壮族音乐文化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渲染情绪,交流思想感情;娱乐消遣,表达人们的审美享受;传承壮族文化;宣传、引导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整合.这篇论文主要说壮族音乐的由来,特色,和其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了解壮族音乐文化,了解壮族风土人情.

    关键词:文化 民间音乐 民族

    1壮族与其民族音乐的由来

    壮族是中国岭南土著古代越人的后裔。越人支系众多,史称百越。先秦时,生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骆越和东北部的西瓯两支,是今日壮族的先民。他们长期保留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和文化传统,是现代壮语中南北两大方言和壮族音乐中南北两路风格的渊源所在。而壮族的民间音乐是壮族人民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

    最早的民间音乐作品应该是反映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最初的、极其幼稚的一些看法,应该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短小而节奏性的作品。但由于这样的作品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没能很好的保存下来,不过,我们认为广泛流传在民间口头的《妈勒访天边》、《康特射太阳》等,应该是壮族民间音乐中比较早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都叙述了天地、日月、山川、树木等自然界的形成过程;
    叙述了人种、谷种的来源,表现了古代壮族劳动人民对天地万物起源的看法。《盘古》也是口头流传较早的作品,因为它叙述了洪水翻天给壮族人民带来灾难。无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或洪水都是与古代壮族人民紧密的联系着的,是壮族人民的祖先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强大力量(和自然灾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2壮族音乐特色
      壮族有13378162人(1982年统计),其中90%以上聚居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散居云南文山、广东连山、湖南江华等地。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宋时曾创有土俗文字。取汉字的形音义合并而成。土俗字的歌书、剧本,至今流传民间。壮族人民喜爱歌唱,每年有举行风俗性歌会的传统,北部方言区称歌圩,南部方言区称埠坡、嗷屯。今统称为歌圩。原有祈天乐神和择偶婚配两种活动形式。近代以男女青年交游嬉戏、演唱情歌或盘歌以唱为主,以春节、中元节(即元宵节)、中秋节最盛,往往聚之千百人,歌声通宵达旦,乃至数昼夜。壮族音乐主要有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5种。其中,民歌最为丰富,并对其他音乐体裁有深远影响。高亢淳厚,听起来舒缓自然,入心入肺,是为壮族民歌音乐的一大特色。

    民间歌曲: 主要有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儿歌和摇儿歌等。壮族民歌的唱词,讲究字句的对仗和格局,使用腰脚韵体。腰脚韵体和勒脚形式,在曲艺和戏曲中也很普遍,是壮族音乐独特风格要素之一。

    单声部山歌:各地的传统曲调差别很大。有的高亢嘹亮,有的平缓流畅,有的如吟如诉。民间称之为高腔山歌、平调山歌、谣唱山歌 3种。①高腔山歌:多在山野用大嗓或小嗓喊唱。。②平调山歌:曲调流畅优美,节奏缓慢舒展,结构匀称,音域适中,旋律富于歌唱性。

    多声部山歌:多为同声结合的二声部重唱或合唱。民间俗称双声。各地传统曲调近似单声部山歌,也分为高腔、平调、谣唱等 3种。个别地区有少量三声部山歌。①高腔双声:传统唱法讲究低音唱,高音跟。其低音声部的歌腔,民间称为腔口,有低音是腔口,高音跟着走之说。高音声部是腔口的派生声部,常随腔口的走向。 
    关于壮族乐器,当时广西贵县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木腔皮鼓、瑟、竹笛,名称与形制均与中原大致相同。木腔皮鼓,中原地区在商周时代已经使用。秦汉时期,壮族地区的乐器就已相当完备,计有铜鼓、皮鼓、瑟、竹笛、侗甬钟、羊角纽编钟、越筑、角、箜篌、铜铙、铜钹、芦笙等20多种,体鸣、气鸣、弦鸣乐器齐全。其中除少部分如鼓、瑟、甬钟是由汉族地区传入外,大多数都是本地生产的乐器。壮族人民曾在明、清时期使用过44余种乐器,并且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的乐曲已超过白首,在演奏形式上不仅有了独奏、重奏、齐奏,且有了管弦乐合奏,步行鼓吹等都已经正式形成。一般情况下,民间器乐是用来作为歌和舞蹈的伴奏。


    3,壮族历史文化与音乐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

    民族文化与民族同生共源。壮族是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壮族先民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显示出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地域性特征。壮族处于中原与东南亚、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其文化在保持自主特征的前提下,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以模仿力和创造力相结合中和融化,使自身的发展充满了生命活力。其音乐文化就是其本身文化长流中最重要的一条支流.
    1,1840——1919年的壮族音乐文化: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大肆入侵中国,我国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壮族社会和全国一样,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代壮族社会的基本情况,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互相勾结,日益残酷的统治、剥削和奴役壮族人民日益觉醒,越来越激烈的展开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在这个时期,壮族音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叙事长歌深刻的人民性;
     

        二.壮族歌圩日趋完善;
     

        三.反映太平天国的歌谣;
     

        四.反映中法战争的歌谣;
     

        五.反映辛亥革命的歌谣;
     

        六.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 

    2,1919——1990年的壮族音乐文化: 
     一.左右江革命历史歌谣 

      左右江是壮族聚居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历史歌谣。农村中群从歌咏活动普遍活跃,各村寨按传统习俗举行歌圩,逢圩日,青年男女聚集山坡 、田垌或村头,对山歌,通宵达旦,人们通过歌圩进行歌唱、娱乐,交流感情。 

     二.民歌改编、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 

    3,前221——1840年的壮族音乐文化 
    这时期产生很多具有战斗性的苦歌,如穷人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孤儿苦歌、寡妇苦歌等等。反映这种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壮族人民对土官的反抗斗争,就成为这个时期壮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内容。 

      此外,例如壮族的风俗歌,如庆贺歌、祝寿歌、哭嫁歌、哭丧歌、酒歌、蚂虫另歌、牛歌、串寨歌、拦路歌、摇篮曲等等。壮族的文化艺术,多是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经过无数无名艺人的不断努力,才创造出来,再逐步加以改进,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它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生活土壤,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历了千年百代流传下来的这种文化艺术,不但不会泯灭、萎缩,相反,它将随着壮族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日益趋于更加完善,更加美好。这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之花,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枝。

    4,总结:
      就像一些民族艺术一样,壮族多声部民歌也曾经衰落,前些年更是到了“濒危”地步。但壮族民间歌曲是壮族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是表达壮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如此璀璨的音乐文化需要人们去欣赏,去关注,去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樊祖荫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

    2.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 中国少数民族.国家民委问题五种丛书

    【篇2】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文化分析

    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明德中学—谭利英

    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它们能歌善舞、各具韵味。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西北的三大少数民族,体会和感受她们优秀而独特的音乐。

    新课教学

    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PPT上展示的图片,你们知道它描绘的都是了哪几个民族的风景或者风俗吗?

    A、藏族(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

    1、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演唱于传统节日,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在这个场合演唱的歌曲,会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2、聆听这首《酒歌》,你们能听出来是属于那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吗?你能哼唱出其中的几句吗?

    3、学唱藏族酒歌

    4、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

    5、将颤膝融入到歌唱当中,同学们会发现有意外的收获吗?

    6、提问:藏族民间舞蹈中中的这些典型的舞蹈动作和它的历史有联系吗?

    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关系,他们跳舞时,这些动作会自然地体现在舞蹈中,使动态形象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然而,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从舞蹈角度来看,具有另外的一种劳动形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带有艺术性的创造。

    B、蒙族(北方草原文化民歌)

    《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银杯》采用五声羽调式构成旋律,旋律悠扬、起伏较大,4/4 拍,中速,单乐段结构,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1.学唱歌曲前要完整地聆听范唱;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观看录像。
    2.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
    3.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调式特点。
    4.模拟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要注意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
    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

    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1、聆听蒙族酒歌《银杯》

    2、藏族酒歌和蒙族酒歌在节拍、速度、旋律上有什么区别?

    3、蒙古族由于所居草原是地广人稀,气候寒冷,所以唱的歌拖得长,响亮,象征性着对大地的诉说,热情好客的蒙族人都会倒大碗酒欢迎。而藏族地处高原气候,天气寒冷,人更稀少,为了解闷,歌声只好唱给天来听,象征性着对天地的诉说,形成了特有的唱法“枕固”

    4、分析两个民族酒歌的不同,并讲解2/4 和4/4拍的区别

    C、维族(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梁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既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游《阿拉木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交界。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新疆的音乐深受阿拉伯音乐的影响,它的音乐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了这热情洋溢的“歌舞之乡”维族吧。

    1、老师跳一段舞蹈同学们猜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2、聆听

    3、简介:新疆民间传说中以为美丽姑娘的名字。阿瓦尔古丽是一种花名,歌曲借花喻人,表达了对姑娘的赞美。它的旋律优美抒情明朗细腻、节奏具有舞的特点,情绪饱满热情,

    4、热情的歌舞之乡,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它的舞蹈。欣赏舞蹈《赛乃姆》

    5、赛乃姆是维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以赛乃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并无规定动作和程式。一般由男女成对而舞,人数不限,舞时歌者不舞,舞者不歌,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发展。

    6、以手鼓的动作击打赛乃姆音乐的节奏,了解小切分。ⅹⅹⅹ ⅹⅹ ⅹⅹⅹ ⅹⅹ

    7、学习维族舞蹈基本动作移颈、拍手、捻指、绕手。

    8、介绍“开斋节”

    9、在《赛乃姆》的音乐当中感受开斋节进行活动实践。

    A组男生用拍手及跺脚击打赛乃姆节奏

    B组女生用移颈 、捻指、和绕手等动作与男生成组对舞。

    小结:

    1、本堂课通过对西北三大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你们觉得民族风格特点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了,音乐中民族风格特点形成与与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化和民族性格都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也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去了解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