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2年弘扬家国情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时间:2022-08-28 14:30: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弘扬家国情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弘扬家国情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弘扬家国情怀心得体会3篇

    【篇一】弘扬家国情怀心得体会

    家国情怀

    话题解说:

      家国情怀,民族信仰,是近年高考作文题不变的底色,2019高考也不会例外。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

      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

      热点素材

      1.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2.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3.当下的中国社会充满了浮躁。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两弹一星”精神的稀缺性,应该深切地体会“两弹一星”精神内涵,让这种精神继续带给我们不畏挑战的强大动力。

      4.被习近平点赞的“大国工程”:

      “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作文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家:人生开始的地方。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国:人生理想的源泉。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情怀: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读懂总书记浓浓的家国情怀

       中共中央国务院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对家庭的眷恋始终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基因之中。每年春节前夕,如候鸟归巢般的返乡春运大军便是中华民族浓烈家庭观念的真实写照。

       一年到头无论再忙也要回家过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陪家人说说话,叙叙情;
    一边看春晚一边期待午夜钟声敲响,无不体现着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寄托着人们对于平安、健康、幸福的期许。“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而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则体现了“家和”的理念。

       有一句歌词写得很好,“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往往把“国”称为“国家”,这是因为“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大家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每一个家庭和谐美满,整个国家、社会才会安定团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正是因为国人对于家的重视,才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只有家教良好、家风和美、亲情和睦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的社会个体,才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贡献力量。

       因而,“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当每个家庭成员之间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千千万万“家和”的力量将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平安、健康、幸福是每个家庭最朴素的梦想,只有当这好梦圆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传承好家规  涵养好家风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瞬间,能够在不经意间击中心扉。比如近期,一则“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的消息刷屏,沿路车辆纷纷为疾驰的救护车让行;
    一个骑着摩托的年轻小伙,挡在车流前护卫陌生老人安全走过马路;
    一名地铁执勤的文明劝导员,将鞋子借给急着赶路的乘客后坚守岗位……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又是什么,赋予这些情境打动人心的力量?答案就来自“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朴素观念。的确,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感知生活的温度,传递人生的暖意。

    爱,从来都是一个难以准确形容的概念,却从不影响人们用一生去感受和追求。望着襁褓里的婴孩,父母嘘寒问暖是爱,为之计深远也是爱;
    看着奋笔疾书的学生,老师恨铁不成钢是爱,耳提面命也是爱;
    搀着垂垂老矣的老人,直言不讳是爱,善意谎言也是爱……无论爱的方式如何,都是一种直达心底的情感、一股充满感召的力量、一个终生受益的能力。可以说,拥有爱、认识爱、传递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精彩的人生。

    内敛的爱,往往悄无声息、细若微尘。有人说,爱是一首歌,用心演奏才能弹出醉人旋律。是啊,意志消沉时,父母的一句鼓励就能驱散阴霾;
    单调枯燥时,恋人的一个眼神就能心动不已;
    误解争执时,陌生人的一个笑容就能握手言和。其实,爱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心中有爱,何处不是春意盎然?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摒弃浮躁,洗尽铅华,用爱去对待生命的每一次际遇,生活也将报之以歌,世界也将报之以爱。

    奔放的爱,亦可气吞山河、惊天动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有没有大小之分,爱己、爱家、爱国都同样伟岸。我们看到,无论是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激动,还是走进新时达、改革再出发的自豪,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历久弥新。犹记得,南海仲裁闹剧举国上下众志成城;
    莫敢忘,汶川十年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胸怀大志,心有大爱,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投身时代洪流,方能成就个人前途、书写时代篇章。

    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需要理解和尊重,更需要自控和坚持。这种能力,体现在肆意宣泄的自制,体现在打破麻木的发声。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获得。那些爱的纵容、爱的泛滥,容易染上“空心病”“狂躁症”;
    那种爱的缺失、爱的空洞,极易导致“冷面人”“旁观者”。可见,唯有点燃爱、激发爱、播撒爱、守护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贵的精神。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在稀松寻常处滋润爱的雨露,在家国情怀中汲取爱的力量,青年们就能将自己成长为理想的模样,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奇迹。

    清辉与清廉搭配,皎洁与廉洁辉映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中秋节如期而至,这是一个有着文化沉淀的传统佳节,也是世人寄予祝愿的美好日子。同时,这也是一个与清廉相关的特殊节点。日前,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释放的信号很明确:紧盯节点纠“四风”。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中秋节、国庆节都是大节,对此,相关部门未雨绸缪,提前应对,值得激赏。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刊文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节日期间易发多发问题,采取早打招呼、通报曝光、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持续保持纠正“四风”高压态势,严到底、不退让。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中秋月圆,清辉盈门,在全家团圆之际,话家风、谈家训、说家教,绝非多此一举。特别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把中秋节当成传承家风的绝佳平台。清辉与清廉搭配,皎洁与廉洁辉映,扣住这一主题,把廉和洁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浸润于家风中,上不辱没祖先,下不辜负子孙。更重要的是,廉洁本就是党员干部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必须遵守的制度规定。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对于党员干部尤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如果涵养好的家风,管住家人,不让妻子、儿女手乱伸,一些干部可能就不会落马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传承好家风不是小事,也不是私事,党员干部应该以身作则。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提出:“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更是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由此可见,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在传承家风上有追求,并有严要求,就能对家庭和美、对反腐倡廉等方面大有益处。

    “以重要节点抓党风”,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制度安排。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就强调了这一要求。当时,中秋节刚过,习近平指出,“今年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不难看出总书记的良苦用心,也可以想象到在重要节点抓党风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兴让”。中秋节有内涵,好的传统要继续,好的家风要传承,好的作风要传播。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中,在享受家庭幸福的同时,在感受传统底蕴的关口,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无疑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家国情怀把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只有完善自身修养,才能把家庭治理有序;
    家庭秩序井然,国家才能安定和谐。可见,个人修养与社会良知、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是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通过家与国的结合,提倡个人道德自律与国家治理相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为读书人树立了明确的理想追求,从而使自我道德约束与个人奉献社会的理想追求有机融合在一起。

       “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廉洁政风和清湛家风犹如车之两轮,相得益彰。政风弊绝家风正,家风浩然政风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家规,而这些家规是家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家规作为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家族立世做人的风范。而家风则是一个家族或家庭在世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和灵魂。家风正,则人心正,良好的家规家风是培育子孙为人、处事、向善、廉洁的“孵化器”,也是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助推器”。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相去甚远,不管是家庭结构、行为方式还是现实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规家风。它们折射我国古代家庭孝义治家的价值和作用,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优秀文化积淀。

      家风正则党风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传承好家规、涵养好家风,自觉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而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历代贤臣廉吏立家规、树家风,既有春风化雨的生动故事,又有辑之成册的传世家训。党员领导干部应从历代清廉官员的家规家训中努力汲取廉政“养料”,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实践中积极借鉴家风好经验,一方面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廉洁自律,以自身清正为“齐家”树立标杆;
    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守好家中的“廉洁门”、筑牢家庭的“廉洁墙”,以免“后院起火”、养痈遗患。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软实力。“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抓好家风建设,做到家风正、作风淳,以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不断改善。

    以千万家庭好家风支撑全社会好风气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从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故事,到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进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成为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家庭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推动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全国亿万家庭的亲切关怀,为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家庭文明建设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引导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品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弘扬良好家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要将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红色家风制度化,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促进形成好的党风政风。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纵观全国首届文明家庭的丰富事迹,他们于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生动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正能量,为全国亿万家庭树立了榜样。全省上下要以全国文明家庭为学习标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正家风唯有读书声

      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脊梁,凝聚了一个家族的核心价值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风总和形成民风,民风的传承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的风气,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

      家风事关重大,领导干部的家风更不是小事。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纵容亲属子女犯错,父子上阵、夫妻串通、兄弟勾结等“家族式腐败”现象频发,不仅导致家庭破裂,自己锒铛入狱,更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动摇了我党执政之基,危害颇深,执政新时期,如何正家风、肃家纪,考验着每一名领导干部。

      裴柏村,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村庄,源于周秦,盛于隋唐,延续至今,名人辈出,其经久不衰的“奥秘”便是严明的家训和崇文重教的家风,裴柏村村民和裴氏后裔均以不读书为耻,在裴柏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他们十分讲究以学兴家,讲究以读书涵养淳正家风。

      确实,读书不仅会影响到家风形成、个人成长、家庭美满,更会影响到党风、民风、社会风气,影响到整个民族以及社会的命运走向。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了一副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告诫子孙:要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张廷玉父亲更是曾遗留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劝诫子女要多读书。

      因此,面对如今的从政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各种诱惑的与日俱增,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到家风清正,更要坚持以学兴家,以书声正家风,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读书,建设起积极、乐观、向上的廉政家庭文化,培育起好学向上好家风,让自身和子女在学习中提升素养,明白事理,保持操守。

      当然,学习读书、以书涵养淳正家风也是讲求方式方法的,要有所“讲究”,要敢质疑,更要懂求精。

      读书要有所“讲究”。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书的内容有雅有俗,格调有高有低,而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因此我们读书要有选择,多读那些有闪光思想的书,仔细思考,反复品味,才能读出“大义”、“微言”来,才能让书中有益的知识、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到从政行为中,切实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做到不偏离工作方向,不背离党性原则,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治家。

      读书贵在敢疑。疑乃可以启信,“疑”就是怀疑,读书最难得的是敢于质疑,我们不能对书本所说的东西都深信不疑,而是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发现错误了要及时提出来。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质疑,有自己的意见,用功、用心来读书,带着问题读书,带着疑问读书,才能真正领悟真谛,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完善优良品格。

      读书贵在求精。读书有泛读和精读之分,泛读固然可以拓宽眼界,但真正掌握本事的却是精读,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便是“精读”的十字真言。只有精心研究,取其精华,细心体会,细细咀嚼反复揣摩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品咂间,亦必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升华,以驾驭人生的真谛,游刃于生活空间,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

    人民日报暖闻热评:我们的目光在辽远星空

      “因什么而坚定?”在南仁东看来,是为了一个了解宇宙的梦想,为了一座让中国傲然于世界的国之重器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的开拓与付出

      【人物】“天眼”之父南仁东

      【故事】天文学家南仁东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的顺利落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默默无闻奉献在科研第一线,与团队一起迈过重重难关,让中国拥有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望远镜。2018年10月,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以他的名字命名。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点评】

      八字胡、厚嗓音、个儿不高……同事眼中的南仁东,虽然显得有些普通,但强大的气场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由他领衔的“天眼”工程,在调试期就一口气发现了多颗脉冲星,宇宙正在更大范围内被“认出来”。

      相比于浩渺宇宙,人类深感渺小;
    由于不懈的探索精神,人类又何其伟大。正是因为我们迈进的每一小步,星空才渐显清晰。就像以南仁东为代表的天文学家们,不满足于中国当时最大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的状况,敢于提出方案,要建造一个单口径500米的望远镜。梦想有了蓝图后,他们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地图,拄着竹竿、挽着裤腿,几乎踏遍西南山区的所有洼地,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建成后的“天眼”,如同在金属巨耳里听宇宙的呼吸,“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

      “踏过平庸”,因为执着坚定。有人问,“因什么而坚定?”在南仁东看来,是为了一项热爱的事业,为了一个了解宇宙的梦想,为了一座让中国傲然于世界的国之重器,为了一份回报家国的赤诚……南仁东凭借20余年、8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终让“天眼”凝视苍穹。

      “踏过平庸”,因为勇于突破。在FAST项目中,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画图、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无线电,而南仁东几乎什么都懂,他更善于发挥项目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由于涉及天文、力学、机械工程等各个领域,关键技术又无先例可循,他们只有突破工程极限,才能创造奇迹。事实证明,FAST能监测百亿光年外最微弱的信号,将在未来领先世界。

      前几天,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之所以能改变中国面貌,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的开拓与付出。他们的名字叫作南仁东、黄大年、黄群、钟扬……他们拓展着科学的边界、燃烧着无悔的人生,毕其一生去完成属于自己的梦、国家的梦、人类的梦,我们也因此能看得更宽广更深远。

      【网言网语】

      南仁东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赤子之心,什么叫爱国情怀,这是一个科学家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逍遥 

      一个让中国开“天眼”的人,可以探测茫茫宇宙,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枫叶 

      他的梦想实现了,中国有了“天眼”,更为我们的新时代注入了活力。

      ——@勒勒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9日 05 版)

    【篇二】弘扬家国情怀心得体会

    厚植爱国情怀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自觉上好思政课,通过思政课学习,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上好思政课,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能够照亮人生道路,对人的行为起着指导、定向作用,使人在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校思政课具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大学生要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发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去,立志在服务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强化思政意识,解疑答惑,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思政课的实质也是分享思想成果、共享理论实践芬芳的过程。经典的学习内容中时常蕴藏着真理力量、信仰味道和思想光芒。大学阶段是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社会是复杂的,一个人在这个时期遇到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和青春迷茫在所难免。现实中,有的大学生进了大学后陷入迷思:“中学阶段上大学是目标,上了大学却搞不明白为什么上大学。”思政课就是在思想上出现在这样波动和迷茫的时候帮助我们解决困惑的。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三观”很容易发生重大变化。思想上的很多问题在书本上没有价值很高的答案,网络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没有重点。如何能摆脱困惑?这就要紧密结合自己所学所思和生活实际,通过思政课的指导,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识别、抵制错误思潮,弘扬正能量。

    【篇三】弘扬家国情怀心得体会

    家味

    松下弈者

    我要讲一个“小人物”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我的姥姥与太姥姥。

    我的姥姥是个典型的乐观派,这一点可以从她那发自内心的笑容上得到印证。略瘦的身型给人的印象却是精神矍铄。而中等的个儿又让我永生仰望。她没有让我正襟危坐的严肃,相反,我和她老人家在一起的时候犹如朋友。她的这一性格与她那古稀之年可一点也不符合。也正因为如此,我和姥姥在一起的时候会玩的特别高兴。一有闲暇,我就会去看望她,陪她聊天。每当这时我们总会让家里充满爽朗的笑声与歌声。笑声中有天真的童趣,歌声中有悠久的故事。

    姥姥的顺口溜也是一绝。总是参杂着歇后语来“针对”我,让我哭中带笑。我也就学着她老人家的绝技来回敬。这样我俩敬来敬去,就把一顿美餐变为了冷饭。饭后,往往会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而这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我的太姥姥。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太姥姥“小脚”的故事。

    太姥姥小的时候,盛行女人裹脚,她也没能例外。她母亲早上起床后,先用手紧捏她的双脚,虽眼含泪水,但依旧捏的她哇哇大叫,紧接着用棉布条把脚紧紧的裹起来。没有安慰,有的只是鼓励。她眼中的祈求与疼痛会散去,转而变为鬼点子。借口出去一下,便没了人影。来到外面后,她会把裹脚布拆开,给“委屈”的双脚“放放风”。等到回家时,手中那长长的裹脚布换来的往往是一顿痛打。可惜的是挨打终究没能换来双脚的“自由”。

    “穿着三寸金莲鞋,下地不能干农活”村里这样的真理却在她身上失去了效力。犁田、耕地、撒种她是样样精通。家里的活计更是不在话下。她勤劳的一生,进取乐观的一生,让人喜欢,令我佩服,而她那进取的精神更是鼓舞着我。

    姥姥时常对我们说:“你太姥姥教会了我乐观、进取。我将把它教给你们。”说到这儿,仔细想想,的确她身上隐隐约约会出现太姥姥的一些身影和相似的生活态度。姥姥现在嘴里也时常会念叨:苦过之后就是香甜。小时候的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当有一天我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时,也就体会到了姥姥就像遍布各处的阳光,时时热情的哺育着我这棵茁壮成长的新苗。

    现在,通过一些事情,我慢慢地发现妈妈的身上也散发着一种进取的精神。蓦然间,

    这种“精神”也已成为我精神食粮中的精品,成为一种情怀,那便是“家味”。

    评语:简单真实的故事,让你体会到的是一种伟大精神。你对生活的感悟很深!你的笔触细腻、感情丰富、语言朴素、运用能力极强,更为精彩的是结尾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