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德馨思深室何陋情真意深轩永存】 德馨室陋

    时间:2019-05-31 03:30: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学说明】   1.这次阅读教学,是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项的条目:“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参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表达与交流”中相关的条目:“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2.本单元跟《项脊轩志》题材同类,即以居室为选材核心的散文还有《苦斋记》,这类散文,学生在初中阶段积累的典范作品还有《陋室铭》。同样写居室,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文风也因而不同。本节课则试图将这三篇例文勾连起来,使学生进一步充分感知本单元的知识点“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并促使学生“从古代作家自由创作的精神中接受启发,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写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巩固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2.能引导学生感知不同作家对同类题材处理的不同手法及其鲜活的情味、理趣。
      3.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基于自己的积累,就同样题材表述自己的感受或思考。
      4.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所阅读之文本的真切情怀及深远的理趣。
      【教学重点】能引导学生在感知不同作家对同类题材处理的不同手法及其鲜活的情味、理趣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生活积累就同样题材表述自己的感受或思考。
      【教学难点】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生活积累就同样题材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点拨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韩磊的《老房子》歌曲,上课后,由此设计导入语如下:
      刚才给大家播放的歌曲题目为 ——“老房子”(让学生回答)。在当今这个拆建成风的时代,房子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老房子则是敏感中之尤为敏感的话题。不过,虽然校园里“存活”十多年的,姑且称之为老的平房,已经被夷为平地(注: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平房重建,原有的平房已经被拆掉),但是在座的诸位学子还远未到谈房子论嫁娶的年龄,所以,我们完全不必见“房”色变,因为我们今天只是纸上谈“房”!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及导入设计方案
      1.起立问好后集体诵读投影上的《老房子》歌词的一部分——
      桌子,椅子和柜子
      成全着一家子
      扇子,炉子和杯子
      讲的是过日子……
      酒盅里溢出的家常话
      飞不出老房子
      2.用这样的语言导出每课一次的学生诵读内容:
      老房子里住着的一家子,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温馨,那么雅舍里的生活呢?
      引出课堂常规积累项目——按一定顺序由一名同学到前面诵读教师推荐篇目,并跟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学生诵读的梁实秋的《雅舍》选段: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
      “雅舍”最宜月夜——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在学生诵读及分享读后感悟的基础上,引出下面的问答:
      问:如果让你写一写你的学习之所或居室,并借此表现你的真实情怀与深刻哲思,你会怎么写?请用第六单元知识短文中的8个字回答:
      答:文无( )格 贵在( )活(“定”“鲜”二字由学生补充填空)
      问:古人值得称赏的文章是怎样写的?
      提示:可从第六单元找以“居室”为题材的两篇例文。
      《 志》作者( )出处( )
      《 记》作者( )出处( )
      (让学生在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将空白填充完整: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出处(《震川先生集》)
      《苦斋记》作者(刘基)出处(《诚意伯文集》)
      (二)深入研读文本
      1.继上过程的问答,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第六单元中以居室为题材的同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鲜活的情味、理趣。
      投影展示:内容回顾练习
      将下面不算太工稳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室虽小然不( )不暗不俗不闹实可( )也;
      下联:轩本旧故忆昔忆( )忆祖忆( )真可( )矣。
      学生经过补充练习后,投影出示以下答案及横批:
      室虽小然不(漏)不暗不俗不闹实可(喜)也;
      轩本旧故忆昔忆(母)忆祖忆(妻)真可(悲)矣。
      横批:室旧( )真。
      (此空答案为“情”字)
      接着,出示以下投影:
      《项脊轩志》一文的深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即,寓情于( )。
      补充投影:
      黄宗羲说:“予读震川文……一往( )情,每以一二( )事见之,使人欲( )。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此段话出自教材中课文之后的相关链接,提示学生从链接中找答案:
      黄宗羲说:“予读震川文……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之后,投影填充式练习,以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写法:
      《项脊轩志》
      寓情于景,
      寓情于叙(事),
      语言( )(华丽?质朴?),
      细节动人。
      此投影中的空白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填上“质朴”二字。由画线的“细节动人”引出对《项脊轩志》一文的细节描写的赏析:
      简析下面句子的写法:
      (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 )。(不去)
      (2)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可爱。(寓情于( ))(珊珊,景)
      (3)东犬( )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寓情于( ))(西,事或叙)
      (4)娘以指( )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描写)(叩,细节)
      (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 )乎?”(人物细节描写之( )描写)(待,语言)
      (6)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 )矣。
      (寓情于( ))(盖,叙及景)
      以上6句,分别出自原文,在引导学生填空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练习。同时,进行简要赏析。其中的第(6)句,在学生赏析的基础上,教师用自己的赏析跟学生“对话”:
      我特别喜欢文章结尾的这一句话,言浅而意深,于简明的叙述中,于写景的勾勒中,寄寓物在人亡的悲慨之情。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由得会想到唐朝诗人崔护的两句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想到李清照的两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想到“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想到《世说新语》中提到的西晋大将军桓温北征时,经过金城,见到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称?”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简明质实的语言原来可以这样蕴含丰富深刻的情怀,实在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此基础上,出示以下填空式投影,巩固所学知识要点:
      《项脊轩志》
      寓情于( ),
      寓情于( ),
      语言质朴,
      ( )动人。
      (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填出“景”、“事或叙”、“细节”等字样。)
      接着,用以下过渡语引出对《苦斋记》的内容及写法梳理:
      同是写居住之室,同是表喜爱之情,《苦斋记》的内容与写法却与《项脊轩志》颇为不同——
      根据内容补对联:
      斋名苦(木)苦(蜜)苦(茶)苦(鱼)亦苦自(北风)来;
      心实乐(居)乐(食)乐(行)乐(思)亦乐乐由悟境生。
      横批:( )相依
      根据上下联的内容,学生可以很快填出横批中的“苦乐”二字。
      然后出示以下需补之对联:
      乐会惰志,亦会( )国,故乐亦( )也;
      苦能( )身,亦能( )邦,故苦亦( )也。
      (提示:读完P116页第4段最后两句话后,找原字补对联。)
      接着,教师这样引导:
      跟《项脊轩志》以“情”脉贯通全文相比,《苦斋记》是以“___”脉贯通全文,故其写法为:叙( )结合,哲思深彻。
      (要填的第一个空为“理”字,是上单元知识要点;第二个空为“议”字,在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填上。)
      2.在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勾联出初中所学的《陋室铭》一课,感受其独特的写法及理趣。
      相关投影如下:
      其实以居室为题材的文章,还有一篇采用了类比、对比、引用等手法,形象简明,流转自然,突出重视美好的品德修养的理趣——德馨室不陋——之骈文佳作:《陋室( )》作者( )
      看了此投影后,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补出题目中的“铭”字,以及“刘禹锡”的名字;并能很流利地背下全文。
      接着,教师提请学生注意投影中所画横线的三种写作手法,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关例证:“何陋之有”是引用孔子的话,强化作者的见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隐含了世俗的吵闹、官务的繁忙与陋室中生活的对比;有仙即有名的山,与有龙即显灵的水,则类比有了馨德即不陋的居室。
      3.引导学生归纳此类散文的异同之处:
      共同点:选择的都是陋室,并且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喜受之情。
      不同点:写法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情趣也各有独特之处——
      《陋》采用类比、对比、引用等手法;语言以骈语为主,形象简明,流转自然;突出重视美好的品德修养的理趣——德馨室不陋。
      《项》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寓情于景,寓情于叙,语言平实质朴,表现了感人的亲情——情真轩永存。
      《苦》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典雅的语言阐述了对苦与乐的深层哲思——悟深斋岂苦?
      (三)延伸交流
      1.基于阅读经验的延伸——由这三篇文章的共同之处联想到相关的古人及其通过居室表现出的情趣;
      投影如下:
      基于阅读经验的延伸——由这三篇文章的共同之处,你还能联想到相关的哪些古人及其通过居室表现出的独特情趣、胸襟、志向?
      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自己的联想:
      (1)杜甫之茅屋——
      (2)陶潜之草屋——
      (3)颜回之陋巷——
      进一步,结合教师自己对这三位文化名人志趣、情操的理解,补上如下内容:
      (1)杜甫之茅屋——利人之仁
      (2)陶潜之草屋——田园之乐
      (3)颜回之陋巷——贤德之美
      其中借助范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重点突出对杜甫的赏识。
      2.基于生活经验的延伸——尝试描述自己的居室或学习之所,表现自己的情趣。
      投影内容如下:
      基于生活经验的延伸——“秀”出你的才学:尝试描述自己的居室或学习之所,表现自己的情趣或理趣。
      在学生构思并发言交流之前,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之作,然后鼓励学生在构思的基础上积极发言。
      三、结语
      不同的居室,不同的情趣;而高雅的情趣则不会因居室之陋而减色,反而更能显现出其让人敬仰的永久魅力。
      投影以下内容:
      室不在小,志大即大;室何惧旧,情真即美;室无妨漏,心仁即长存……
      德馨思深室何陋,情真意深轩永存!
      感谢文字,感谢文章,感谢作者,让我们感悟到了蕴藏于苦难人生中的情趣之美与哲思之美……
      四、积累练习:
      1.就本节课所学篇目,选自己喜欢的段或篇,模仿赏析示例写赏析;
      2.在写作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居室写一篇“志”、“记”或“铭”,展现自己的情趣或志趣。
      五、尾声
      下课之后,再次放映韩磊《老房子》的歌曲,以起到余味悠长的效果:
      老子,妻子和孩子
      凑起了一家子
      帽子,鞋子和被子
      暖和着小日子
      岁岁年年的老样子
      像是生活的镜子……
      那灯下聚拢的平常心
      幸福在老房子
      【教学反思】
      按照这份设计上课的整个过程,教学氛围是融洽的,我的感觉是愉悦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感知、巩固、积累、思考、归纳、联想、诵读、表达的言语活动,得到的锻炼也是充分的。
      由于将对内容的回顾与梳理变成了补对联的练习,所以,学生需要梳理归纳的信息点便显得明晰得多了;其次,对文章写法的了解虽然是教材的难点,但是,我在这一节课里将之变成了填空补例练习,适当降低了难度,从而便于学生掌握;第三,作为一篇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当然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虚词积累;所以,虽然是一节立足于阅读基础之上适当延伸的课,我也在了解写法的过程中加入了对句意的准确把握的环节;第四,在学习过程中,我加入了对句中重点句子的诵读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个性表现使得学习气氛显得格外热烈;第五,在阅读基础上的延伸环节,我拿自己的下水文跟学生交流,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永存 情真 德馨思深室 意深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