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小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24 03:23:5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8-01      品德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过有道德的生活。品德课程以生活为本,把生活作为本源,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教育学生。具体的讲,《品德与生活》通过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为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及关注的问题和产生的烦恼,使小学生能享受到健康、安全、愉快的生活,能够积极的、负责任的、有爱心的生活,并能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这种教材编写的初衷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又是怎样的呢?
      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1.社会环境机制对学校道德教育有着根本上的影响力
      培养一代有道德的人,从根本上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机制。但是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机制较为复杂,对于一些新的事物不能及时认识其本质,也就不能及时对其进行规范,就很容易造成良莠混杂,例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样,不道德的人和事就会频频出现,而这些事情又会蔓延到其他领域,造成整个社会处于道德危机的局面。因此我们说道德危机并不单纯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它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
      2.与过高的社会期望值相比,学校道德教育显得力不从心
      教育最初的期望值与教育终结的成就之间有一个差距,这一差距完全符合理想状态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规律。正是因为这一差距造成道德教育的低效,因此学校道德教育不应该因为这一原因而受到指责。人们之所以对道德教育十分关注,是由道德教育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人们的理想状态是学校能担负所有的道德教育任务,所有的道德教育问题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解决,这种理想状态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因为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任何一方面都无法独立承担所有的道德教育任务;同时道德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道德问题,有些问题必须依靠法制或制度去约束。理想状态把道德教育一起推给了学校,把学校视为道德教育的唯一阵地,当学校道德教育达不到理想状态时,他们便指责学校道德教育的不力。
      3.课堂教学过程的简单化,使得道德教育成就不稳定
      大多数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了道德信念。但是培养有道德的人,光靠道德信念还不行,还要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长期道德生活的结果,不是教师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可以完成的。但是,我们目前品德课的主渠道是课堂,而不是学生现实的道德生活,这就造成了道德信念缺少巩固的时空,所学的道德信念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们一旦走上社会,经不起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因而显得学校道德教育成就不稳定。
      同时,我们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教师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素材进行理想化的设计,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的让学生认同某个道德观点,这只能让学生一时接受,一旦遇到与教师所讲的观点相对的现象,学生原来的观点就会动摇,甚至造成了原有观点的崩溃,从而不再相信道德教育,认为这种教育是一种欺骗。
      4.道德教育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学校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按照课程的设置开足道德教育的课程,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例如“小学生守则”、“校园常规‘十不准’”等。但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活动来加强、巩固道德教育,因而可以说,我们的道德教育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引导和重视。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对策
      1.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课本中固有的道德理念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使道德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这就要求学校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校、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学会处理道德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生活,在生活中惹麻烦,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过程,是道德实践的最好方式。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公共汽车上》,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设计编排的,应该说取材准确。但是在教学后,教师也应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情境,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再实践,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
      2.课堂教育形式要开放,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道德教育的课程
      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过于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往往忽视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这种教育的效果一般只能达到让学生顺从教师观点的阶段,充其量也只能达到认同层次,却很难上升到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将外在的道德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
      传统道德教育追求是一种短期的效益,而现代道德教育要追求的是长期的效益,这就必须放弃单纯的知识灌输,放弃理想化的道德教育设计,要把各种观念、各种道德标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的态度和方法介绍给学生,要把选择的道德行为对个人的利弊全面如实地讲给学生听,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进行自主的学习。这就要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怕学生把错误观点带进课堂,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作用。在面临道德问题案例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辨别,才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辩论,才有可能使学生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信仰,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道德问题时,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道德素质,自如处理各种道德问题,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以道德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假如把错误的观点捂起来,只能把问题滞留起来,在学生走入社会后,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3.道德教育内容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要体现个体需求
      教材所提供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大多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现的是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这本身没有错,它无疑是道德教育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内容。为了激起学习个体的兴趣,也是社会大背景的趋势,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考虑学习个体的道德需求。从这个理由出发,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从学习个体生存发展出发,从学习个体自身利益出发的道德观点和道德行为。这样的道德教育会更有吸引力,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道德教育 小学生 对策 现状分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