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汉诗中的“通感”及其在英译文中的再现 通感的诗

    时间:2019-04-02 03:29:5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一样,同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性,修辞手段如“通感”的运用在诗歌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分析“通感”修辞格在汉语诗歌及其英译文中的应用,认为翻译时应尽可能采用相应或近似的形式,以求保持原作的韵味。
      关键词:诗歌;通感;英译文;再现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300-01
      
      一、引言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 。通常,为了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诗歌中会用到许多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夸张、含蓄或淡化、通感” 等。又有人道:“诗善醉”,说“太清‘醒’的人是难以进入诗的世界的”。“通感”即这种“醉”意的表现之一。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感现象。例如:嗓子很“甜”,这种通感在英译中的再现:sweet voice。但由于英诗与汉诗在结构形式及表现手法上差异极大,在翻译中完全保持原诗的形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如名声不好即“臭名”,叫硬汉子为“响当当的好汉”,却不能直译作olid reputation和clangorous bawcock。所以,通感手法在汉语诗歌和其英译文中的应用不能完全相同。适当的改变不仅允许,也是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二、诗的通感
      诗的通感加进了诗人的提炼与强化,它来源于现实,同时又高明于现实——诗的通感更细致,更灵动,更丰富。通感的美学本质在于感官感觉的沟通、交错与应和。当灵感袭来,诗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各种感官的感觉的界限退到一旁,于是在诗人神游的世界里,花朵有了声音,声音有了形状,泉水飘着香味,香味闪着色彩。何其芳的《圆月夜》有这么两行:
      你听见金色的星陨落在林间吗?是黄熟的槐花离开了枝头。
      有趣的手法:前一行是“醉”的,后一行则是“醒”的。诗中,诗人把槐花落地看成是星星陨落,诗从现实中得到了超脱,于是诗味便出来了。更进一步,诗人用的是“听见”星星陨落的声音。落花是无声的,同样,星星的陨落也是无声的。诗人无音而音,从而获得浓烈的诗味。
      由此可见,诗歌的通感是一种具有重要美学价值的技巧。它可以增强诗歌表达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能力,还可以开辟诗歌语言创新的途径。
      三、汉语诗歌中的“通感”在英译文中的再现
      在汉语诗歌中,常可见到“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高观国《霜天晓角》中的前两句:“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诗人开篇写了春天西湖的典型景物:春云与春水。作者与朋友一起“轻舟短棹”,泛舟西湖。作者低头看春水,竟然看到了粉丽轻柔的春云。原来是春水倒映着春云。一个“和”字很自然地把“水”与“云”连接在一起,巧妙地表现了水天一色,云映水中的景象。真如欧阳修《采桑子》中说的:“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值得一提的是“湿”:以“湿”字写云,使春云游荡春水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于眼前,使人的视觉、触觉、感觉全在这刹那间沟通,确是一字千金,令人叫绝。许渊冲、许明将其译为:
      Spring’s rosy clouds are high,
      Yet wet with vernal rain.
      以“wet”对译“湿”字,无论从意思还是整首诗的神韵都达到了相同的效果。
      再有,张先《相思令》中有佳句:“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寒”字倒并非实写天气之寒,应是主人公心寒的外化。“鸥”为白色,属冷色调,确实也带给人清冷之感。连那寒鸥都能自由自在、成双成对地飞舞,更加映照出主人公的形单影只、孤寂寒苦。这里是“颜色”与“感觉”的通感运用。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许渊冲、许明采取反向思维,由white这一“冷色”感觉到“寒冷”:
      Leaning again on the door,I hear the horse neigh,
      And see the gulls white two by two in flight.
      有的汉语诗歌中的“通感”在翻译成英文时,不能轻易地实现“再现”。但稍作变动,仍然能够达到相似的效果。宋祁在《木兰花》中有诗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个“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写尽春光的明媚,春景的更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尽数点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儿境界全出。”而要将这样一个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欣喜之情,境界全出的诗句等效地翻译成英文中的“通感(synaesthesia)”也绝非易事。许渊冲、许明将次句译为:
      Beyond green willows morning chill is growing mild;
      On pink apricot branches spring is running wild.
      不仅句末的mild同wild构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可贵的是“闹”字被巧妙地译成了running。人们似乎能看到一只欢快的小鹿奔跑在绿色的原野上,又像听到溪流哗啦啦地流动。此句中的“通感”修辞也得以再现,堪称传神之译。
      四、结语
      何其芳教授曾发问:“诗歌,这种高度精巧地由语言来构成它的美妙之处的艺术”,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那些既忠实地表达了原来的内容,又巧妙地保持了原来的语言之美形式之美的译文呢”?译诗大概只有通过再创造的方式才能成功。译诗的忠实不能只着眼于词语、韵律、形式。更重要的是诗的内涵、诗的意境。在译诗时要注意分析原诗的形式和语言特征,包括词法、句法、诗节、诗篇的结构和使用的修辞手段等。诗的形式与思想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采用相应或近似的形式,以求保持原作的韵味。如同文中举例,对“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再现问题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孔子.诗经.
      [2]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26.
      [3]吕进.新诗文体学[M].花城出版社,1990:19.
      [4]谢真元主编,许渊冲,许明译.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69.
      [5]何其芳.诗歌欣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3.

    相关热词搜索: 文中 诗中 再现 英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