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作文 > 正文

    中考必背1600个词汇_中考阅读题精解(二十四)

    时间:2018-12-26 03:22: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考原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甲文: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和老教授多呆一刻啊!怅然之中,他们每人都意识到,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整个教室一片寂静。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再点个名吧!”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凝望着老师。“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地点着。45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啊?”同学们蒙了。“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乙文: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甲文中当“刺耳的铃声”响起时,“马教授心头一震”的原因是:
      ――――――-。乙文中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时,脸色惨白,原因是――――。
      2.甲文、乙文都着力渲染了课堂气氛,甲文渲染的是――-(A.怀恋 B.怀念 C.依恋)的气氛;乙文渲染的是――――(A.悲壮 B.悲惨 C.凄凉)的气氛。(只填写序号。)
      3.甲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连用三个短语刻画马教授的形象。这三个短语的顺序能不能调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4.甲文中马教授点自己的名字,表明了他――――-;乙文中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表现了他――――-。
      5.选出下列对两个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乙文都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甲文的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才华横溢而又深受学生爱戴的老教授;乙文中韩麦尔先生是普法战争中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乡镇教师。两文都充满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C.甲文运用了第三人称来叙述事件;乙文则运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表明了文中的“我”(小弗郎士)是作者本人。
      D.甲文中“整个教室一片寂静”,是因为老师和同学都为即将离别而感到怅然。乙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是因为小弗郎士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感动,认识到他心灵的高尚。
      6.请你对这两位老师各用一句话作简要的评价。
      马教授:――――――――――――――
      韩麦尔:――――――――――――――
      (选自2003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是比较阅读题,需要考生在比较阅读两则材料的基础上答题。通过比较阅读,找出材料中在表达上不同的侧重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这道题为文字填空题,答案是:(马教授)最后一节课结束,将要与同学们离别;(韩麦尔)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阿尔萨斯人再也不能学习法语了。回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能准确推断人物的内心情感。而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在他的言语、行为上。甲文中马教授上的是最后一次课,他知道将与同学们离别了,所以声音“发颤”,最后他很想再次宣布“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推断出马教授的内心世界,他与学生们相处四年,已经难舍难分。只要回答出“离情别绪,难舍难分”这些内容皆能得分。乙文是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片断,这是考生熟悉的内容。结合《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推断主人公韩麦尔先生不能用自己民族语言上课的复杂心情,他“脸色惨白”的原因就不难理解。这道题是对比阅读题,其考查目的是看考生能否找出两位教师上最后一课时心情的共同点(难舍难分),同时又能分辨出离别心情具体内涵的不同。
      2.这道题是选择题,已经提供了3个备选答案,针对乙文选择“A.悲壮”答案不难,针对甲文选择“C.依恋”答案却有一些难度。其难度在设题者提供的三个词:“怀恋”、“怀念”、“依恋”有一定的迷惑性。这要从时态的角度选择答案,“怀恋”、“怀念”两个词中的“怀”字是关键,它表示对已经过去的事不忘记,而“依恋”表示即将分别的不舍心情,是正在发生的事,甲文中马教授正是处在将与学生分别之时,所以其心情是“依恋”。这是出题者有意设计的一个“美丽的陷阱”,要考出考生细心推断词语内涵的能力。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所谓“开放”,并非指一切答案皆可,总有一个大方向问题,脱离了这个大方向的答案肯定不行。请分析刻画马教授形象的三个短语:严父慈母般的老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如果把3个短语看成是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回答就可能是:这三个短语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三个短语构成层层递进关系,概括了马教授伟大的人格;如果把这3个短语看成是一个并列关系,回答就可能是:这三个短语顺序可以调换,因为三个短语构成并列关系,同时刻画马教授的形象。既然是开放性题,答案就不止一个。但考生从答题得分角度考虑,还是要顺着出题者的思路“不能调换”方向去回答。因为现代文阅读所选的文章都是美文,是文字、章法优秀的文章,一般不需要修改,所以不应该简单地否定它。
      4.这道题是文字填空题。其答案是隐蔽的,甲文中马教授为什么要点自己的名,而且响亮地喊“到”?很显然,马教授已经把自己当做这个班级的一员,而不是以教师身份自居。所以,甲文中马教授点自己的名字,表明了他“把自己当成了班级中普通的一员”;乙文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写“法兰西万岁”?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祖国不会灭亡,自己民族的语言不会消亡。所以,这表现了他“坚信祖国必胜,热爱民族语言的感情”。这实际是考查对甲、乙两文主题的理解,考生答题不会太困难。
      5.这是选择题。从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请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4小项中A、B、D三项的理解与甲、乙两文内容一致,是正确的,C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C项设计的“陷阱”是:小说中的“我”是否就是作者本人?小说是虚构的,“我”并不就是作者本人。所以“我”(小弗郎士)并非作者本人。所以,C项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6.这是一道主观题,对人物的评价,是开放的,言之成理即可。要抓住甲、乙两文中马教授与韩麦尔先生各自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来回答本题。其实,从前面的试题中,已经多少透露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如第5小题B项说:“甲文的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才华横溢而又深受学生爱戴的老教授,乙文中韩麦尔先生是普法战争中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乡镇教师。”用这段话来评价两位教师是再恰当不过了,聪明的考生如果留意,“慧眼识金”,完全可以这样答题:(马教授)是一位平易近人、才华横溢而深受学生爱戴的老教授;(韩麦尔)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深受学生热爱的乡镇教师。如果考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主要的意思,当然更好。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陈玉秋)

    相关热词搜索: 二十四 中考 阅读 题精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