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_逆反心理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表现

    时间:2019-05-16 03:25: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所谓逆反心理,指的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观其人的一生发展中,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他们特殊的身心发展,这一个时期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在冲突,然而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要经过的,成为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阶段特征,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且学生对教师所表现出的逆反心理现象大多体现在课堂上。实际上,学生的问题行为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以外,与教师及家庭因素也是相关的。
      1. 学生方面的因素
      1.1 挫折、紧张与发泄。
      学习中学语文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因此对待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行为的各种要求,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屡屡成功;而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威胁,挫折、失败会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而紧张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发泄、对抗。
      1.2 寻找注意与地位。
      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在学习上获得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故常以问题行为寻求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
      1.3 过度反应倾向
      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常有情绪的冲突,他们容易对刺激产生一种过于敏感的反应倾向,对于与课业无关的刺激立即以过度活动的方式做出反应。他们的活动过度使自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业上,从而产生敌对性和破坏性的行为,扰乱课堂常规。
      2. 教师方面的因素
      2.1 纪律上的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纪律是学生在课堂里产生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时,所给予的惩罚,纪律是通过强迫顺从或服从命令来监督学生行为的。所以,对学生就该专断地严惩,以维护纪律。殊不知,这样的权威主义纪律就使学生产生对立怨恨情绪,有可能诱发出攻击性或退缩性的问题行为。另一种纪律观是让学生自由地调节自己的课堂行为,教师不必过多地干涉。显然,这种放任的纪律观会导致课堂纪律的涣散,教学效果的下降。
      2.2 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恢弘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其深远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他们终身的生活质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别于其他学科,要求有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师生参与互动。而有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缺乏新意,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对学生期待过高或过低,有过多机械模仿,教学语言平淡,进行无意义重复,易使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
      2.3 师生间缺乏沟通。
      很多语文教师都充当班主任一职,但有的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的纪律问题忧心忡忡,经常担心学生违反纪律,干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看成了威胁教学的力量,对学生采取生硬的措施来控制学生,课堂上常引起学生不满的情绪。其实,语文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拥有较大的优势,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重要作用。一方面,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是很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教师的语言要能够叩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使他们能把自己的苦闷和烦恼,希望与追求,向老师和盘托出。这样有助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心理倾向,有利于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起凝聚的作用。语文教师语言要活泼、生动、流畅,能悦于耳,入于心,对学生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并产生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效果。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驾驭课堂,更可树立教师威信和良好形象。因此,语文教师要时刻锤炼语言,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言产生新鲜、优美、风趣的艺术效果。学生自然也喜爱这种语言方式;语文教师的语言还要深于传情,要传真情,要亲切,要向学生传递健康的、高尚的、积极向上的情;要工于达意,要准确无误、简明、严谨,词汇丰富;要巧于启智,善于点拨、引导、启发。
      2.4 教师对学生的不公正处理。
      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处理具有不轨行为的学生应掌握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策略。教师应当用教师的体态语言(表情、眼神、身体姿势与动作)和真诚的语气向受导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是我现在关注的唯一目标”。关注是尊重学生的基本体现,也是成功辅导的前提和基础。很多教师对所谓的“差生”听之任之,其实他们不知道,差生需要更多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争取成功,树立起他们的自信。比如举手发言优先点儿,课堂教学互动中参与多一点儿,给予的表扬机会多一点儿。
      3. 家庭方面的因素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3.1 溺爱。
      父母给予孩子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 
      3.2 家长专制。
      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
      3.3 父母不和。
      父母之间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上要讲求艺术性,不摆封建家长的样子,不采取“高压”政策,不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发现了问题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兼顾各方面因素,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 逆反心理 语文课 在中 堂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