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浅谈小松左京笔下的《日本沉没》_小松左京

    时间:2019-05-14 03:29: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日本因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素有“地震列岛”之称。在日本地震史上,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可罗列成长长的清单。日本人在灾后所表现的秩序井然、冷静处事风格,猛然使我想到一本书和一个词——《日本沉没》和“灾难文化”。
      一、从《日本沉没》到“灾难文化”
      小松左京在《日本沉没》中写道:“在日本,曾经有一种可以称作‘灾难文化’的东西。这种文化是历经几百年——直到战前还存在于日本的。它是指人们面对大火、地震和水灾等灾害过程中形成的在短时间内寻求自我保护的态度。”作者在本书中将“灾难文化”定义为一种态度,一种在灾难面前自我保护的态度。然而对于“灾难文化”是否应该具有更为宽泛的界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化”本身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的人种学意义上,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的文化定义的特点是倚重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精神性。若“灾难文化”之中的“文化”援引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否可以说人们面对灾难所表现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等都可以归为“灾难文化”之列呢?可以说,日本人不仅在灾难之时,在灾难之前抑或灾难之后都持有一套自己的“灾难文化”。
      “灾难文化”不仅仅是对日本社会生活的一个特写,其在日本文学中同样影响巨大。在多灾多难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之下,必然产生出类拔萃的“灾难文学”,而“灾难文学”往往表现“灾难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在日本文学史上,“灾难”主题一直渗透在文学作品之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吉田兼好的随笔文学《徒然草》。战后,以灾难为创作主题的日本作家及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1973年,小松左京完成了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将“灾难”主题写至极点。同期,身兼政治家和作家的堺屋太一,于1975年创作了以“石油危机”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油断》,以此唤起社会对石油危机解除后石油能源问题的关心。1997年他又创作科幻小说《平成三十年》,对2018年的政府、经济等重重危机大胆“预测”,以警世人。
      无可厚非,《日本沉没》的影响力在小松左京作品之中可谓一马当先,其成书于1973年,曾两度以同名电影被搬上荧幕,是日本硬科幻的扛鼎之作,也是一部将文学幻想和科技进步完美“联姻”的成功典范。该书单册发行量高达400万册,在当时创造了二战后日本小说类畅销书的最高纪录。
      二、关于《日本沉没》忧患意识的研究
      至今,关于《日本沉没》的相关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小说以及电影作品中反映出来的 “危机意识”,且以影评居多。若然的《:日本灾难片中的忧患意识》一文主要是以2006年版的电影《日本沉没》为评论对象。作者若然认为这源于日本的“岛国心态”。在日本历史上,水稻一直是主要农作物。由于岛国的地理特点,日本稻田的面积一般不太大,牲畜难以发挥作用,只能依靠更多的人力、技术创新,精耕细作来收获更多的粮食,以便养家糊口。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灾害最易引起日本人的恐惧。一方面,它使得日本人对事物的结果总能无条件地忍耐;另一方面,遇到灾难或可能遇到灾难成为日本人更加拼命工作的动力。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日本人将日本列岛看成一艘大船——“日本丸 ”,船是封闭的,船上的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这种心理驱使日本人不停地忙忙碌碌,从永无休止的自我努力中区获取安全感,技术的反复更新、质量的精益求精、时间的黄金分割都是为了求得心理平衡。
      三、关于《日本沉没》的科学性研究
      《日本沉没》首先从属于作为大众文学的一个分支——科幻小说的范畴。小说中,无论是日本人勘测和发现“日本沉没”的设备,还是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手段,其表现出来的地质学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不得不令读者大吃一惊。
      孙静娴在《地质学与文学的联姻》一文中谈到,《日本沉没》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却是一部将自然科学特别是地质学渗透到文学的典型范例,可以说是地质学与文学的一次联姻。作者认为,地质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主要运用逻辑思维。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则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日本沉没》虽然是地质学与文学的联姻,但它对地质现象的描写并非概念、判断、推理化,而是始终粘连着对生活的具体感受,驰骋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感情,创作出动人而又立体的“地质”形象。《日本沉没》作为日本的一部典型的描写日本灾难的科幻小说,自然是基于日本的本土之上。小说中出现的各种灾难虽然是作家的虚构出来的,却也是以日本本土真正的自然灾害为原型来进行创作的。日本作为置身于太平洋之中的一个岛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壳运动最为激烈地带之一,因此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而这些灾害无疑成为了《日本沉没》成功取材的条件之一。
      袁竞的《日本沉没》一文根据2006年版《日本沉没》提出了两个问题,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与阐述。一是日本如何沉没?二是炸断板块的“奇迹”会出现吗?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认为,根据人们现有的研究,世界上最大的巨石体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地下深处,而且可能发生的时间是40万年以后,如果按照这个模型发展的话,印度尼西亚才是最先沉没的。可见,“日本沉没”的发生在正常情况下最少也是在40万年以后。对于第二个问题——炸断板块的“奇迹”会出现吗?作者深表疑问。在2006年版电影《日本沉没》中创造了拯救日本的奇迹:用N2炸药炸断板块,从而改变板块运动的方向来避免沉没。
      
      
      

    相关热词搜索: 日本 沉没 浅谈 笔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