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激励性.指导性.启迪性_启迪孩子 激励世界书籍

    时间:2019-05-12 03:28: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全方位的素质。在教师应具备诸多素质中,有一种素质容易被忽视,它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能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科学、恰当的评价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实现三个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学答”向“学问”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一、分层评价,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存在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应注意因人而异(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心理素质筹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分层评价(评价时对“优生”和“差生”不用“一把尺子来量),充分发挥评价话语的激励性。这种分层评价的激励性表现在:对“优生”的正确回答的激励,如某个学生答得正确甚至有新意,教师可评价道:“你答得很精彩,值得大家学习。”或说:“你回答有创意,很好,希你再接再厉!”等。与对“优生”的激励相比,对“中差生”的激励就更显得重要,因为他们有一个突出的心理障碍——自卑。对他们的评价,教师应拿出另外一把“尺子”来量他们。如果说对前面“优生”要求答出“所以然”,那么对这些“中差生”则只要“知其然”,尽量给他们设置一些浅显的问题来完成,并善于从他们反馈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信心。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发言了,这时教师一定要竭力搜索“发言”中的合理内容,当即给予肯定和表扬。这种富有激励性的分层评价,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全面提升每一位同学的能力。
      二、评价语言要精当,富有指导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善于分析归纳,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评判,既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同时也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既明确不足,又明白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注意避免两种现象:首先,应注意避免语言笼统含糊。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在公开课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由于紧张、怯场,读时语速稍快,但发音准确、响亮,读后这位老师评价道:“读得不错,谁再读一遍?”其实,笔者也在场,觉得学生的朗读并不尽如这位老师的评价,试想,这位老师如能换成“××同学发音准确,朗读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语速上放慢点,注意句子的停顿,再处理一下不同句子的朗读语气、语调,那便更好了。”很显然,这样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性“评价”,它不仅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朗读水平状况,知道需努力攀登的目标,更感受到一种受关怀后的“温暖。”其次,切忌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错误信息,作出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如“不对”,“你根本还没回答,坐下”、“谁再回答”之类,这种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会如“一阵飓风”迅速吹灭学生那求知的“星星之火”。例如,有位初登讲台的实习教师教学《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在课堂上归纳本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时,这位教师问道:“本文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一位同学答道:“从最早的书籍雏形甲骨文开始,说到正式书籍‘简’、帛书直至雕版、活版印制的纸书,再到近代形形色色的书(油印、铅印……),后到现代奇妙的书(会说话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胶卷)”。教师说:“你的回答太罗唆,请坐下。”学生听后非常扫兴。这就是教师在评价上的一个失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应该说是正常的,相反,这正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化混沌为神奇”的最佳契机。此时,教师若能这样启发指导:“你想想,文中的介绍从古代到近代直至现代,这不是按时间先后在写吗?大家想想,这是何种说明顺序?”大家自然想到这是按时间顺序而写。这样的指导性评价,学生会舒心乐意地接受并掌握。
      三、评价语言要有强烈的启迪性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艺术性,一定包涵着强烈的启迪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通过巧妙的语言评价,启迪学生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善于思维,乐于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讲到运用“打比方”这个说明方法,于是他问道:“文中,为什么用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来比喻在晴天出现的高积云?”一个学生大胆举手回答:“因为高积云在晴天出现,是白色的。”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个教师不慌不忙,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自然敏捷地顺势又问:“作者为什么不用洁白的棉花呢?这不也是白色的吗?”沉默片刻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句进一步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非常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高积云”与“积云”的形态差异(积云:一朵朵分散着,像棉花团;高积云:成群的扁球状,排列得很匀称,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并顺势发出了号召:我们大家在写作时,也需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征来进行说明的方法。这种富有启迪性的评价,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营造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教师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反复推敲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话语,使自己的教学评价富有激励性、指导性和启迪性。
      
      (周自雨安徽省无为第二中学238300)

    相关热词搜索: 指导性 启迪 激励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