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中生物课本

    时间:2019-04-30 03:17: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而现实的生物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的、简单的、呆板的教学手段,未能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甚至贬低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意识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由此产生只重视具体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的观察、发现、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生物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科的实验性、生动性、活泼性以及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思想感情。为此在讲授生物知识时,应该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以使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生产实践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认识教材中各部分、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般思路,深刻领会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和实验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教材)——相互讨论——观察探究——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鉴于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研究:
       一、创设情境,集中注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在视觉、听觉方面的灵敏度发展很快,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属性,同时能注意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是在统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比如初中生物“茎的输导作用”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设计好课件,创设与教材中“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和“有机物的输导”相关的情境,进而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定向注意,获得情感体验;再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教材,并结合问题情境进行练习、应用和反馈,从而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的等知识,从而明白了“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为了保护好树木,必得保护树皮的道理。
       其次,是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教学要求,采用多种生动活泼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形式,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如“血液循环”的教学,除利用讲述、谈话、讨论等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电动模型或利用教师自制剪贴画、放映与教材配套的录像、设计紧扣知识体系的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准备“教材”,激发兴趣
       生物学是以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为基本素材,而初中生平时忽视对外界事物的细致观察,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生物学的“鲜活”的特点。作为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平时要注意认真细致地观察我们生活周围的各种生物现象外,还要在备课时就准备好直观的材料,精心设定好各种直观材料的展示程序。比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节,是教学重点,是学习后面各纲脊椎动物的基础,学生对它们为什么适于水中生活,以及为什么离不开水的原因不理解。为了能很好地把握和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准备了鱼的骨骼标本、形态结构的幻灯片、自制鱼模型,并把课文的小实验和自己设计用白纸板、解剖针等实验用具探测鱼类侧线具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功能、探究鱼的视力是极端近视的事实实验拍摄成录像片,从而在讲授本节课时,给学生创造了比较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
       三、联系生活,培养观察习惯
       生命的现象是奇妙无穷的,生物学知识是生动有趣的,是人们在研究生物的漫长岁月中,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了生物科学。但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物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大方向不断深入。
       作为教师,不仅要正确传授生物知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还应根据教材中编有的“动动手”栏目,变验证式教学为探索式教学,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养成留意观察的习惯,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并能把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例如,“亲眼看看种子的萌发和长成幼苗”:让学生回家把一粒花生种子和一粒小麦种子分别摆在矿泉水瓶的内壁与纸筒之间(瓶的内壁先用纸筒围起来,纸筒里面填土浇水)。观察比较这两种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的课外小实验材料易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他们还能观察到教材中没有的现象,从而启迪他们思考,发现问题,愉快地获取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现象是随处可见的,只要学生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又奇妙的生物现象。如“秋天树木为什么会落叶?”“鱼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园林工人为什么可以把树木修剪成各种造型?”“为什么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等。教师有意识地辅导学生留意身边的这些生物现象,从而养成经常持久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人主动知觉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又与思维密切联系。观察,不仅可使主体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初步的认识是进行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就在于观察过程有着思维的积极参与。观察是发明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初中生物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 培养学生 要善于 观察 能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