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观摩物理优质课评选活动引起的思考 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

    时间:2019-04-15 03:23: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有关高中物理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十几位教师登台示教,课题都是“抛体运动的规律”,课后我与参赛教师和听课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深感观摩有得,受益匪浅。但也有一些问题带有共性,值得思考,讨论分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重点应放在何处?
      有些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上,因而在研究和验证两个分运动的性质时很快带过,而在应用规律时却补充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他们认为,理论上的研究和实验的验证是为规律服务的,只有这样,认知目标才能落实,学生才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些规律解答问题。也有一些教师是前“重”后“轻”,他们在研究和探索平抛运动及两个分运动的性质上不厌其烦,也是从曲线运动的条件出发,却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总结“物体运动状态取决于什么”的问题。怎样去研究平抛运动的性质和规律呢?当然是“化曲为直”,将运动分解了。他们很自然地应用了本章前两节的铺垫知识,接着又在“分解成哪两个方向来研究”上大做文章,让学生知道“哪两个方向”是根据问题的需要而确定的。为了使平抛运动的研究更简捷,则应分解成水平、竖直两方向。这两方向的分运动性质也由其初始条件和受力情况来决定。而水平方向不受力只有初速度,竖直方向无初速度只受重力,故分运动性质就一目了然了。在从理论分析得到结论后,教师又着重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不但成功演示了教材中要求的双球落地实验,还运用“平抛运动分解仪”来验证这个结论。最后让学生从频闪照片上进行探索和讨论,看每一小组的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一节课就用去了半小时,至于规律和例题的教学,他们放手让学生自学了十分钟。从学生的回答问题和板演习题看,教学效果也是不错的。那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呢?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我认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不在具体的物理知识上,而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上。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前者备课和教学重点在讲、练的设计上,学生却在听讲和练题中被动拖着走;后者备课和教学的着力点,则放在启发学生去分析探索实验、去发现总结规律上,提供了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地成为发现知识的主体。我认为,前者还是没有从应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出来的人就难免高分低能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后者的教学模式才是体现了方向。
      2.多媒体课件能替代实验和教师吗?
      所有参赛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在探索两个分运动的性质,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关系上,课件的展示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突破,重点得以强化,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但也发现有些教师连教材中的双球落地实验都没有演示;还有的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全部制作在课件里,教师只是坐在微机前点击鼠标,以课件来指挥教学。课件真有那么大的神通?
      应该讲,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形、声、色、光的传播,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高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是有积极的影响的。物理教师由于先天的优势走在课件制作的前沿,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首先要依靠对物理现象的真实感知。实验中有误差是正常的,给学生的感知却是真切的。对于有条件完成的实验只有先进行实验的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再切入课件,使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变得可控和有序,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里,课件只能作为物理实验过程的再现、概括、补充或模拟。只有那些抽象的理想实验,难以观察或无法完成的物理实验才应借助课件来模拟展示。显然,认为课件可以替代物理实验的观点至少说是天真的。
      必须指出的是,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活动过程。这个活动应体现对物理问题的探索性、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示和能力的培养,还有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融、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不是任何现代教育手段所能替代的。所以不能企望用课件来固化教学过程和指挥课堂教学,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课件只是在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课件的使用,还需注意其切入的及时性和画面的适时暂停,使学生的思维与之同步。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不可不用,不可滥用,不能替代实验和教师,物理教师应切忌走入误区。
      3.学生频繁答问就能体现主体地位吗?
      几乎所有教师都使用了“提问”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的教师提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启发性和针对性,有的提问过频过急而使学生被动地跟着问题转,或使学生不知所云,无从回答,导致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课堂提问是一种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能集中学生的思维有序有效地朝教学目标发展。好的课堂提问,是在教师吃透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遵循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矛盾和学生思维发展脉络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在例题教学中,有的教师连续补充了课外的四五道例题,先学生做后教师讲。而有的教师却在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例题(飞机投弹炸舰艇)后,提问:“舰艇若以一定的速度与飞机同向(相向)运动,则飞机应在离舰艇多远处投弹?”教师还补充介绍了不同参考系、用相对速度解题的方法,使例题与习题教学恰到好处。
      我认为好的提问应具有针对性。一节课的几个提问形成了一个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网络。这些问题的落实就达到了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效果。而这种落实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知识、培养自己能力的过程,这才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真谛。而那些频繁琐碎的提问和学生的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问问相扣,实际上学生还是在被动思维,得益并不大。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一高)

    相关热词搜索: 观摩 评选活动 优质课 物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