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回归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 基础教育仰实用价值

    时间:2019-04-15 03:15: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义务教育在13亿人口的中国的全面普及,是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先决条件。进一步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一方面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在我国通常是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其重点是九年义务教育,当然,还应包括相应年龄段的家庭教育。
      基础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不能偏离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不能脱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因为实践方向的迷失实际反映了价值取向的迷失。因此,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基础教育究竟主要打好什么基础的问题又再一次提到我们探讨的日程上来。
      当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应当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孩子切实打好基础;二是明确基础教育主要应当打好什么基础
      首先,基础教育必须为孩子切实打好基础。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上,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有些地区存在一种现象,不断向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增加新的任务,增添新的教育内容。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着抓起”,这是因为它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事情都随意地提出“要从娃娃抓起”,各单位,各部门都提出他们所负责的工作都应当“进校园”,许多单位和部门还要求将相关内容设为课程,编写专门教材或者编入现行教材,结果基础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教育活动不断增加,目的可能是希望为孩子打好更加寛泛的基础,结果中小学教育反倒难以真正打好应该打好的基础。我们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在成倍翻升,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要想在基础教育阶段完成使学生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任务,将一切认为有用的东西都纳入基础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既会加重学生负担,也会最终导致将应当打好的基础淹没在纷繁复杂的内容和教学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这里突出了“精简”和“精选”,强调了“基础”和“基本”,反映了对基础教育任务的明确规定和清醒认识。法国自1882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但近年来经过评估显示,法国的中小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他们认为由于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多样化,基础教育内容不断增加,教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都感到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所以,2005年4月法国政府出台了《教育指导法》,法案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能力。法国教育部又专门制定政令,推出界定共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基础法令”。所谓“共同基础”包括七个方面,包括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层面的基本要求。并提出基础教育应当完成它应当完成和能够完成的任务,这给我们一些启示。基础教育必须抓基础,基础教育的创新不能只是“加法思维”,必须有加有减。日本丰田公司,曾提出“精益管理”的理念,就是减少生产过程一切不必要的环节,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益。我想针对当前情况,我们也应当倡导“精益思维”,只有“水落”才能“石出”,才能使学校真正把精力放在为学生切实打好的基础上。
      从提高民族素质角度看,少年儿童一代的整体素质决定未来民族的素质,而民族素质决定未来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给未来留下了什么样的孩子,也就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样的未来。而基础教育就是承担着为未来留下什么样的孩子的责任。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基础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初始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人所形成的健全的体格和人格对于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础教育又是终身学习各个层级的初始层级,基础教育阶段人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一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基础教育又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基础。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基础教育究竟主要应当为孩子打好什么基础。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一教育目标,至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里已经明确规定:品德、智力、体质是基础教育应当为学生奠定的最重要的基础。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基础教育承担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为人的成长、就业,发展的社会化进程奠定基础,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责任。因此,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品德一一做人的基础,智力一一做事和继续学习的基础,体质一一品德和智力的载体,生活和发展的基础,这三项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素质基础。
      我们需要始终站在这一高度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基础教育必须打好的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和软实力的体现,智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而做为载体的体质,则是促进或者制约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素,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突出了品德、智力和体质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着力完成这一任务才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要打好品德基础,为学生学会做人奠基。当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疑提到基础教育重要的日程上来。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教育是价值引导和价值创造的过程,因此学校应当坚持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促使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但由于价值主体、价值标准、价值取向等越来越多元化,自然就会出现多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在社会转型时期,“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张力关系将长期存在。因此,基础教育承担着在多元中立主导,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的重要责任。北京的一份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报告指出,现在的中小学生对现代意识具有高度认可,对尊重意识具有一定程度接受,而人生价值意识呈现多样性,诚信意识严重淡漠,创新精神普遍缺失。一个学校观看影片《白毛女》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有的学生指责杨白劳欠了黄世仁的钱不还,还有劳人家上门去讨,真不应该;有的说喜儿也真是太傻,人家黄世仁那么有钱,干嘛不肯嫁给他;有的说那个大春也太不识趣了,家里无钱无权,还想娶美女。另外,几乎所有地区关于社会道德问题的调查报告都说,社会存在的第一位的道德问题是诚信问题,但我们很少关注教育过程中,诚信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偏颇。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一位年轻的作家说过一句引起我们对教学活动深思的话,他说:人生的第一次说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当前,我们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些无疑都是培养优秀人才之必需。但决不能把智慧、兴趣的培养与良好道德的形成对立起来。学校应当引导并要求教师坚持在学科教学和全部教育活动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新西兰重塑价值观教育给我们很多启示。该国原来也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主张价值相对主义,也就是个人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的源泉,个人也是道德价值标准的创造者和评判者,不存在凌驾于个体之上的价值标准。对于学校而言,没有责任和必要对个体施加价值观影响。但价值相对主义给新西兰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虽然新西兰GDP增长了一倍,政府在教育和卫生方面的投入也有了显著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新西兰的犯罪率增加了4倍,青少年自杀率增加了4倍。2006年7月31日,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2007年课程草案,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八种价值观,分别是: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从2004年到2008年澳大利亚学校也进行了为期四年的价值观教育计划。该计划明确认同,学校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当教给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品质。通过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乐观地进行自我实现,并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二要打好智力基础,为学生做事和继续学习奠基。尽管我们近年来一直强调培养能力,但是,总体上看教学还是很难脱离知识本位教育模式的窠臼。我们的教学活动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知识循环:教师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记住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考试的时候再把这些知识回答给教师。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增值。因此,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从深层次分析,这也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掌握广博的知识也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是,以学习知识,特别是死记硬背知识为目的,是肯定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这充分体现了培养什么样人的时代要求,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学校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应试为目的和以知识授受为途径的教学,由于考题答案的唯一性,使得教师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标准答案,而忽视学生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但多数也只限于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思维不只是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处理信息。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容易使学生养成相对单一的惯性思维,而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近几年,印度提出在中学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推行“高级思维技能”培养,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反对机械学习。以色列教育部门在中学中实施“优秀2000计划”,目的是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数学的、技术的、经济的综合思维能力。可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正是切中教育的时弊,在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三要打好体质基础,为学生一生的生活和发展奠基。国民体质是国民在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柔韧性和体成分(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标的一个均值,世界卫生组织将社会适应能力也作为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促进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迎接21世纪挑战的一个中心概念,“健康促进”就是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自己改进和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的能力,通过教育和调动积极因素来增强人的内在的力量。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符合人的发展的要求,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条件。所以,加强体育,促进健康是对人一生的发展负责。现行教育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许多地区制订了许多政策,但相对来说,限制性的政策比较多,而引导性的政策比较少。说出的“不许”比较多,而应当怎样做比较少。近年来我国倡导的阳光体育,是一个积极的正面口号,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可以发挥可操作的引导作用。2010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中小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相比2005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国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仍在上升,在7至22岁城市男生群体中,肥胖率达13.33%,超重率达14.81%,相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和1.56个百分点。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在继续上升。学生课业负担重,长时间上网、看电视,体力活动、劳动严重不足等,是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率、近视率继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近几年,英国鼓励中小学开展运动会,将竞争激烈程度相当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学校,鼓励校际比赛,以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激发出更多潜能。法国自去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百余所高中和初中里面改变现行教育模式,试验鼓励体育活动的新型教学节奏。在这些志愿成为试点的学校,学生们上午接受文化课教育,下午的时间全部用来参与体育活动。这些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人能够剩下的就是已经内化了的素质,首先就是品德,智力和体质。而能不能在这三个方面都打好基础,最重要的检验尺度就是是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乌申斯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品德形成的习惯体现在对事物的反应倾向,智力形成的习惯体现在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体质形成的习惯在于生活和发展的方式,最终都体现在行为习惯上。习惯影响着人的发展,良好的习惯推动着人的自我突破,不良的习惯制约着人的自我超越。未成年期培养良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效益远远高于后来的改变习惯。我们的教育只有归结为养成一种习惯,才不会“忘掉”而能够“剩下”,这就是真正的教育成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全球普通教育质量诊断/分析和监测框架,在概念性文件里指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同样,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因此,要防止将基础教育功利化,以应对升学,培养精英,早期智力开发等作为主要目标,导致忽视奠定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造成学生的品德形成,能力培养,身心发展,习惯养成等受到削弱,影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打好素质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从教育大国转变成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本位 基础教育 回归 价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