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校园流行语_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时间:2019-04-13 03:19: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校园流行语就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状态都将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于积极方面的影响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消极方面的影响我们则要加以重视,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生活及和谐学生心理而努力。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校园文化;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状态
      所谓校园流行语就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时间性等特点外,还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中学校园面对的是一群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青少年群体。特殊的学生群体,特定的校园文化,单调的校园生活,使得他们在和朋友、同学谈天说地的时候,总会千方百计地幽默、调侃一番,蹦出许多奇思妙语,以博得众人大笑。这些校园流行语,有的来源于校园生活,有的来源于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广告、网络和文学作品等大众传媒。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他们的话语空间,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然而,这些流行语有利也有弊,很多流行语已经转变成了粗话、脏话。部分校园流行语除了对学生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外,还对学生语言的纯洁与运用造成了威胁。
      校园流行语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大多数情况下只在他们内部交流使用,表达他们“圈子”内心领神会的独特含义。校园流行语既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学生心理状态的反映。那么,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状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说过,“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校园流行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校学生特定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心态,反映了当今中学生敢于想象、创新,要求独立的价值追求;又夹杂许多不健康的成分,对学生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还混乱了对学生语言的纯洁与运用。
      一、从校园流行语看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作为校园流行语文化,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属于语言文化,从校园文化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归入校园学生文化里面。目前,我国经济、文化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外来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手机日益普及。年轻人面对着一个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这就使得流行语的出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使用也更加频繁。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也就蓬勃发展起来。我们没有必要引起非议,甚至是恐慌,我们完全可以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校园流行语。然而,我们又决不能忽视其消极方面的影响。部分校园流行语对学生语言的纯洁与运用造成了威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语言,就有规范,否则,语言就会影响其交际功能。”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情感上没有认同感、归属感,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病。
      二、从校园流行语看现实生活
      根据美国学者布赖特提出的“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我们认识到语言作为社会必要的存在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一方面对社会有绝对的依附性,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应变性”。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网络联系与交流、强势媒体的影响和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前所未有。一方面是紧张、枯燥的校园生活,一方面是影视剧、报刊、广告等大众传媒冲击学生视听,根据心理学上的“压抑说”,这一对看似不调和的矛盾正强化了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他们希望彻底放松自己,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再加上他们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急于模仿社会上正在流行的生活和语言方式。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既要认识到校园流行语的积极作用,又要能够加以正确引导。
      三、从校园流行语看学生心理状态
      中学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校园流行语的扩散、传播,这种语言现象不但最能体现学生生活状态,而且最能体现学生的心理特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种语言现象背后深层心理原因。杨文全对此有专文论述,他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心理原因:一是“群体聚合心理”,寻求角色认同;二是“求新好奇心理”,张扬个性意识;三是“摹拟仿效心理”,同化流行潮流。在此多种心理因素的背后,我们有一点还要特别注意,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关键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他们在认识上和价值上都极易走向极端,认识上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严重失衡;价值上一类是以个人为中心,没有社会责任感,另一类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校园流行语是学生心理特征的表现,因此,我们不但要深刻认识到流行语的积极意义,更要关注其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章太. 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A].语言·社会·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2]韩希明.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观察与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3]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王春玲.解读校园流行语[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1)等.

    相关热词搜索: 流行语 影响 校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