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范例教学及其在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

    时间:2019-04-08 03:22: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148-02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及其更新速度剧增的今天,毫无缺漏地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全部知识与能力显然不可能。只有给学生提供反映学科整体的基本知识与结构,正如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范例教学所倡导的那样,选择具有基础性与范例性的课程内容,通过完整性、彻底性的教学,把个别范例内容讲清楚、讲透彻。本文主要从范例教学的概述、范例教学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和范例教学在语文课程编制与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与分析,最后得出范例教学对我们新课改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范例;课堂教学;高中语文;应用
      一、范例教学的概述
      1、范例教学的来源
      “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Exemplum”这个名词的形容词,意思是“例子”,更确切的说是“好的例子”、“特别清楚(言简意赅)的例子”、“典型的例子”。 所谓范例,就是指教材中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简言之,就是通过教材中典型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范例教学就是通过典型范例的分析,再进行知识归类、利用学习中的迁移作用,达到“举一反三”,掌握一般规律的目的。
      2、选择范例的原则
      范例作为“沟通学习者主观世界与教材这一客观世界的桥梁”,是进行范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到范例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慎重地进行范例的选择,并在选择时遵循相应的原则:
      第一,基本性原则。基本性原则是从教学内容的视角提出的。强调范例要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应是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科学规律和基本知识结构。
      第二,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的视野提出的。强调范例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适应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正如赞科夫所主张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之上,激发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前后冲突。逐渐把“最近发展区”变成原来发展水平。如果范例达不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越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都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畏难的情绪,这将不利于求知欲与兴趣的激发。
      第三,范例性原则。它是从教学的角度说的。范例性也就是说教师交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例子。要使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范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材料,那么范例教学中的“范例”首先要是“个案”,既具有“例”的结构,又具有包含着基本性、基础性知识的“范”的意义。
      3、范例教学论的主要阶段
      范例教学的主要阶段是范例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范例教学是否能够顺利、有效地实施。因此范例教学论的研究者对范例教学的阶段提出了以下设想,其中W·比特认为每个范例可分为三个阶段,(1)选择与描述范例;(2)说明一般的、抽象的真理;(3)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把握新的现象;H·克暖贝尔以地理教学为例提出了五步教学的设想;而德国教育学家施滕策尔(A·Stenzel)则把范例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的阶段。以上三种分法以施滕策尔(A·Stenzel)的四阶段法的使用最为普遍。
      二、范例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1、范例教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背景的惊人相似
      范例教学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邦德国,当时为了消除战争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创伤,以期跟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联邦德国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学校教育部门企图通过不断地扩大教材内容,增加课时,搞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来实现学校面临的新任务。结果导致课程变得十分庞杂,学生负担加重,智力活动受到窒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束缚。联邦德国的这种情况同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情况及其相似:教学科目过于庞杂,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课余休闲时间,导致学生精神疲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学习质量也明显下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它要求改变这种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范例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解决日益更新、增加的知识量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
      2、高中语文课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课程与教学中范例教学法的使用
      第一,人文性。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学科特性首先是其工具性,有专家解释道:“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显然,对于高中语文课来说,更加突出的是它的人文性。它是在关注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的精神世界有所美化有所提升的特性。另外“人文性”本身非常抽象,它的实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可能仅靠几节课照本宣科的读几篇文章就能实现。所以,这就需要采用生动的范例加以深刻的、彻底的分析,并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性知识,把握实质。
      第二,综合性。这种综合性决定了该门学科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色彩。这不仅指学科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也指思维方式的综合多样性。语文学科内容丰富而广博,涉及到历史、自然、伦理等。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交给学生这无限的自然、社会知识,无疑是不可能的。所以,范例教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选择。   3、高中这一特殊学习阶段更加呼唤范例教学
      目前的这种一考定终生的教育制度,决定了高中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最特殊的阶段之一,同时也决定了这个阶段学习的特点:首先是知识量大。主要体现在所学科目多,高中一共开设的课程多达十几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而且每一门都涵盖了很大的知识量;其次是难度大,时间紧。这一特点就要求高中课堂教学要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这正是范例教学能够做到的;再次是综合性强。目前很多城市还是采用3+X的综合考试形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学习中需要进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训练。最后是理解性强。鉴于前三个特点,若对所学知识点不能真正的理解,则在解决问题时就很难灵活运用,也很难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范例教学在高中语文课中的应用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我国的教材编制和课堂教学中,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范例的原则,尤其是语文教材。下面就结合具体实例“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话剧《雷雨》来说明施滕策尔(A·Stenzel)的范例教学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在教学中以个别事实和对象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以《雷雨》这个个案为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它的背景、意义以及所要反映的现实等。从而使学生对话剧这一戏剧剧种的特点有更清楚的认识:首先是它的舞台性;其次是直观性,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然后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再次是综合性,;最后是是对话性,这也是话剧区别以其它剧种的特点。
      第二阶段:范例地阐明“类”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个别事物进行归类,对许多在本质特征上相似的个别现象做出总结。比如,通过《雷雨》这一个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话剧的本质特征后又通过归纳和推断,使学生了解一系列类似戏剧的本质特征,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第三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来认识“类”似事物背后的规律性内容。
      通过“个”、“类”的阶段,可以使读者认识到,阅读鉴赏板块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注重经典性,同时兼顾时代性,适合高中语文教学和高中学生的接受水平。
      第四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
      戏剧的表现内容是复杂的,它基本上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通过学习,可从中获取丰富的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认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同时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
      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首先《雷雨》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高峰;其次在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阅读鉴赏中都节选了这篇,这就更加说明了它的范例性。
      总的说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的内容: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虽然不同的版本所包括的内容不一样,但都能归纳到这四个板块。在每一个板块都有范例教学的出现,其中以“阅读鉴赏”这个板块为之最,比如高中语文第一册阅读鉴赏中的《沁园春·长沙》,它是以沁园春为词牌的的长调。因为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那么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就能掌握这种词牌名的写作规律,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很好的运用,再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以及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莎士比亚的《汉姆莱特》、鲁迅的《拿来主义》等等。可以说高中语文的课程中的“阅读鉴赏”这一板块与范例有关的文章数不胜数。
      四、范例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范例教学不仅在课程编制中广泛使用,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很常见,其中以在“表达交流”这个板块最常使用,它又分为“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小版块。下面以“写作”这一小版块来说明范例教学的运用。比如这个板块要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教师分一下几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给予学生精心准备的例文,让学生通过这个“个”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一阶段是独立的专题写作阶段,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第二阶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系列类似文章的共同特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文章改“怎么写”,然后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他们练习。这是从“个”上升到“类”的过程。
      第三阶段:对一二两阶段进行推论总结,得出背后的规律性内容:写文章先要知道“写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谈“怎么写”,才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练习中去。并通过运用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范例教学”虽然产生于二战后的德国,但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仍有很大的意义。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都是以“教完”教材来衡量教学任务与评价教师业绩的标准,至于学生是否真的领会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应用似乎并不在老师的关注范围内。为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状,新课改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那些具有突破性知识的内容教给学生,并从这些突破性知识中掌握本质性、规律性的知识,然后据此自主地去探索别的东西。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而且还丰富了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冲破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课外获得额外的收获,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青云.关于高中语文学科特性及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M].原载《九江教育》,2002年
      [2]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3]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
      [5]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3年
      [6]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7]柏春菊.范例教学法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M].教学实践,2011年6月上第16期

    相关热词搜索: 范例 语文课程 高中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