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小人物的善恶与大时代_小人物与大时代

    时间:2019-03-27 03:27: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启武传》是我这几年里读到的最长的一首诗。长诗的写作在诗歌创作中有时候是不讨好的。长诗往往需要一个很完整的构思。但其实,很多人欣赏的是那种片段式的、朦胧的、有多种解读角度的诗歌。这种喜好甚至成了我们评价一首诗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长诗先天缺乏这种优势。我们常常会在一首长诗中发现并不符合这些标准的问题,比如冗长、出现故事情节或者感情过多地外露。
      然而,面对朵渔的这首长诗,我却不能够把通常的那种评价方式带入进来,《高启武传》有一些异质的元素,带给了我一些诗歌以外的想象和感动。
      《高启武传》描写了作者的祖父高启武,一位普通农民的一生。朵渔把散文的元素带到了诗中,在每一段对高启武的描写中,朵渔都要加一段文言小序来说明这位农民身处的历史背景。朵渔强调的历史背景基本上都是属于政治层面的,比如在《翻身记》──高启武一生的转折点中,朵渔这样写道:“共和元年(公元1949)……国色变,耕者有其田。”还有在《粮食记》中他这样形容当时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共和四年,上行‘肃反’,下‘农业合作化’诏,土地公有。”也许有人会质疑,描写一个农民的一生,值得去写很多政治性的因素吗?朵渔在诗里也回答了这种质疑。每一次社会上的巨大变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比如1949年的变动甚至把农民日常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开会,开会,大字不识的人读书三部/家谱的位置换成了毛主席。”如果说,家谱象征着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那么面对政治变动,这种最不易改变的层面都可以被置换掉。
      面对这种大时代下的大动荡,高启武个人的反应是什么呢?他起初也是想营造一个小天地的:“钟声,枪声,喇叭,‘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我爷爷紧闭柴门,带领一家人喝粥”。但个人的小天地难得,终归要被破坏掉。从《粮食记》开始,高启武霉运不断。
      在朵渔强烈的历史意识中蕴涵着很多反讽。他刻意强调年份的书写。他这样表达爷爷的生卒年:“生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3),卒于共和三十九年春(公元1988)。”其实第二种称呼并不符合我们日常的习惯,但朵渔要用这种写法来和民国做一个区分。这里面含有深层次的意味。即1949年以前与1949年以后对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而言其实没有质的差异,有的只是书写的不同。我不知道朵渔在写这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沉痛?高启武最后临终时对孙子的遗言更是集反讽于大成了:“吾一生,苦甚!汝当努力为学,食官粟。”
      朵渔也写到了农民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他们最亲近的事物:土地。
      高启武小时候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朵渔用长长的排比来说明这一点。然而面对充满乡土的景色,面对令人可喜的季节,高启武表达了快乐的心情:“最严寒的冬季/已经过去,柳花开,槐花开/茅根长出喜人的芽,这乐观的/季节在安慰他。/第一个春天里麦子长出了种子,第二个春天/种子开始发芽,这是小麦的哲学,主义的胜利。”只要能看到粮食丰收的希望,高启武就不会被绝望的生活所打倒。高启武一生中最难以跨过的关也和粮食有密切关系,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朵渔这样刻画高启武以及无数农民的心声:“但我们没有粮了,这千真万确/我们无法过冬了,这千真万确/我们的孩子在挨饿,这千真万确。”所以最后作者在对爷爷低声诉说的时候,谈到的也是土地和粮食:“启武兄/在这块集体的土地上,你就/凑合躺着吧,这里有你的祖宗/有你的父母,有你/爱吃的青草和盐粒。”可以这么说,土地问题伴随了高启武的一生。
      如果按照新批评的理论来判断这首诗,相信会丢失很多东西。作者的意图是描写一位最底层的农民,描写他在中国20世纪的生存状况。这首诗的背后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高启武所有的生命轨迹都像是一只蚂蚁在巨大的空间里爬行,这块空间决定了高启武,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击之力。面对大时代的大动荡,高启武,一位卑微的小人物无法保持住自己的小天地。
      《笑忘录》中的塔米娜面对遗忘感到措手不及:“最近一段时间,她绝望了,因为过去越来越苍白。”遗忘是人类的通病,不只是对于塔米娜而言。朵渔感动我的另一点是他尝试去写要被大家遗忘了的人物或者说一个我们不会去关注的人物。他要唤回我们的记忆。“有人关注过这些人的命运吗?他是一个时代的悲惨倒影,一种历史的小隐喻,他早已死去,我如果不为他立传,他这一生就彻底默默无闻了。他没有好好活过,我把他从墓中唤醒,希望他能再活一次。”记得曾经问过爸爸,在他小时候有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爸爸摇头说没有,接着又加了一句,说:“我爷爷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就饿死了。”我听了之后,觉得很震惊。一个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了,他的子孙谈起他时只有简单的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一句话。朵渔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千千万万其他中国农民一样的人,让这些原本没有名字的人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学会去铭记这些人。这种创作的真诚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
      在写了那么沉重的岁月后,朵渔的笔调开始变得有一些亮色。最后两段话回溯到了作者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艰难的时代与温馨的时刻在一起互相交错起来。荡漾着的温暖情绪,使前几节产生的沉重感减轻了很多。作者自己亲身体验的介入,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朵渔有强烈的书写自己祖父的愿望,那源于祖父给予他的难忘的亲情。■

    相关热词搜索: 小人物 时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