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那些青葱岁月里的《求学》故事]青葱岁月的故事

    时间:2019-03-19 03:26: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10年的岁末,似乎觉得这个冬日比往年更冷一些。忙碌之余,我在办公室的阳光下驻足。门卫的大爷这时推门而入,将下午送到的报刊杂志给我。一边道谢,一边翻阅,发现《求学》夹杂其中。每隔一段时日,我总能收到这本来自千里之外的杂志,夹带着南国的暖意,和一份我一直向往,却从未踏上过的南宁的思忆。
      这期,我眼睛一亮,居然有个栏目,叫《求学10年》。10年?我第一感觉是,难道《求学》才10年吗?在我的脑海当中,我以为它早有着20年或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然后又一想,10年?而我与它的结缘,那是在2003年的盛夏,广州,仍然骄阳似火。转眼7年已过,我竟然陪伴着它,走过了大半的历程。
      于是,思绪瞬间将我拉回从前,那些青葱岁月里的点滴故事。
      2003年9月,我刚上大三,也刚从中大珠海校区搬回广州本部。某日,接到校报老师的电话,说有两位杂志社的编辑,要找个中大的学生记者,帮他们采写一些稿件,或者做些联络方面的工作。就这样,我一知半解地遇到了《求学》的两位编辑,也是两位我可以终身称为朋友的编辑。
      那个夜晚,我们在一个幽静的咖啡厅里,开始了我与《求学》的不解之缘。那一刻,我根本不会想到,从此我将与《求学》结下如此长久而深刻的友情。因为对一个刚上大三的学生而言,我充其量将它当成课外之余,写稿赚钱的途径。但《求学》两位编辑的热情,应该说是《求学》的热情,从此,却深深打动了我。他们的朴实、真切,让我们尽管相隔千里,却总觉得就在身边。
      通过QQ和邮件,还有少量的电话,我们聊选题,聊写作,也聊生活和工作,之后就再也分不清我跟他们到底是工作上的“同事”,还是生活中的朋友。
      随着时间推移,我跟《求学》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写作的题材,从《我的大学》开始延伸到《专业揭秘》,又到《特别策划》、《大学门槛》等。于是,也开始认识更多的朋友……那些名字,我想今后无论走多远,都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名字。
      2007年7月,我从中大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在“卸任站长”之后,广州工作站站长一职也空缺了很久。对此,我一直觉得遗憾和歉意。因为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不能让《求学》冷落广州,更因为在中国的版图上,广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站点。终于有一天,一个叫“蔡煜�”的名字出现,让我觉得欣喜。虽然,我从不曾与他相识。
      而工作之后,我也一直与《求学》保持联系。这份联系,已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倒完全成为了私交。再后,也便有了因我而起的《大学“驴”行记》,我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定期供稿,从写《我的财大印记》到《川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写《人大,我们不做“第三者”》到《闲话香港中文大学》;从写《圣洁的华师》到《西南政法:隐去的辉煌》……我已记不得我为《求学》写的第一篇文章是什么,但我知道,我为《求学》写的文章,已经散落在了这7年当中,散落在了一个又一个专题和主题当中,散落在了一次次的约稿当中,也散落在了五湖四海,散落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当中。
      我还清晰记得,曾经的某一天,我一位刚刚入学的中大师弟,竟然跑过来跟我说认识我。我大惊,他说,他看过我在《求学》上写的文章――《我赶上了开往春天的列车》,然后就把“中大”填到了他志愿表上。
      我还依稀记得,曾经,我也常收到读者来信,一些是感谢,一些是求教,也有一些是交友。每每此时,我的内心都无比惊喜。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巨大力量。它能让我帮助一些人,认识一些人,然后展现自己的价值。而这样的价值,是《求学》赋予我的,我深深感激。
      太多的记忆,于此刻,涌上心头。今天,庸碌的生活已将我湮灭。唯每次读到《求学》,才能回味曾经的青涩和纯真。那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愿每个读者珍惜青春。
      我对《求学》的爱,将一生长存。
      

    相关热词搜索: 青葱 求学 岁月里 故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