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100篇 [对《社戏》一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2-26 03:24: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社戏》是初一年级一篇幅较长的小说,也是鲁迅先生作品中一篇展现儿童生活的精品,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为表达这一中心,作者在选材组材即详略问题上是颇费一番心思的。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由于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可能一下子不适应,因此教者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要强,切勿采用切割香肠的方式或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教学
      
      《社戏》一文在情节上包括“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三个部分,如果采用切割香肠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显得拖沓松散。挫损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破坏了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统一、和谐的关系,所以教者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比如说,我们可以紧紧围绕“社戏”这一线索。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和引导:为什么在赵庄第一盼望的是看社戏呢?为什么要写看社戏前的小波折呢?这夜的戏明明不精彩,却为什么值得“我”怀念呢?等等。这样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不仅使课堂教学显得条理清晰,而且让学生也能从整体上认知、把握课文。
      
      二、教者应努力使课堂教学充满儿童生活的乐趣
      
      《社戏》一文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其中的钓虾放牛、哭闹着要去看戏、月下行船、偷吃罗汉豆等情节,作者的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的少年儿童已基本上不可能经历文章中所描绘的那种生活,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体验、分享诸如月夜行船和偷吃罗汉果等农村生活的乐趣,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者首先必须以轻松的甚至是儿童的心态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差异,让他们陶醉于文中少年的生活乐趣之中。如果学生能真正地从文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甚至于能把自己当做那群小伙伴中的一员,那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了。
      
      三、去看社戏前为什么会有小波折的发生
      
      在去看社戏前,“我”遇到了两个小波折,一是叫不到船,二是母亲怕外祖母担心。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这两个小波折可能是生活的真实,但它更应该是艺术的加工。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看看两个小波折是怎样解决的:一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船的问题解决了。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八叔在自己不去的情况下将“大船”借给一群小朋友,既出人意料又难能可贵,要知道“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条大船应当是八叔一家生活的主要来源,八叔连船都肯借给他们,第二天当然不会有“盐柴事件的纠葛”了。八叔的坦荡无私的美德由此可见一斑。二是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而且双喜愿意承诺,保证不出事,十多个少年在白天已看过社戏的情况下晚上愿意陪“我”去赵庄熬夜,在外祖母和母亲同意后,“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群农村子弟,他们是何等地自由,何等的快乐,何等的淳朴与无私呀!所以说这两个小波折的创意与设计完全是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
      
      四、这一夜的戏明明不甚精彩,作者为什么花了不少笔墨写去看戏的过程
      
      这一夜“我们”先后看到铁头老生打仗、小旦咿咿呀呀地唱、一个很老的小生表演、一个红衫的小丑被打和老旦的表演等节目,特别是写老旦表演的时候,作者更是不厌繁笔,先写老旦“踱来踱去的唱”,再写老旦“在一把交椅上坐下唱”,然后写老旦“慢慢的放下手在原地方,仍旧唱”。然而这一夜的戏实在算不上精彩,“我”不仅没有看到“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而且在看戏的过程申,“我有些疲倦了”、“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老旦本来是我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来唱”。不精彩的戏作者却着墨不少,这是为什么呢?倘若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答案便一目了然了,如果这一夜的戏真的很精彩,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那双喜还有必要向“我”解释铁头老生不翻筋头的原因吗?桂生耷中途还有必要为“我”去买豆浆吗?是戏好看呢还是偷的豆更好吃?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鲁迅先生真是煞费苦心。
      
      五、结尾巧妙,文章卒章显志,暗点主题
      
      《社戏》一文的结尾不但暗示了全文的主题,而且也能引发读者的共鸣。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此文的结尾,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对农民充满了爱。
      当然,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鲁迅先生不仅注重于全局的谋划与构思,而且也十分注重细节的描绘与刻画,这需要教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地去探索与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 社戏 应注意 一文 几个问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