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章含之是如何对待高考志愿的 章含之

    时间:2019-02-23 03:25: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中国著名外交家,著有《我与乔冠华》《那随风飘去的岁月》《风雨情――忆父亲、忆主席、忆冠华》《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等著作。章含之是如何对待高考志愿的呢?
      
      一、高考前夕
      
      据作家罗银胜介绍,1953年夏天,已经是共青团员的章含之,从高中毕业,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
      高考前夕,当然要填报高考志愿。章含之原来报考大学的四个志愿中有两个是工科――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和水利系,另两个却是文科――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和新闻系。
      当时正值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那一代中学毕业生满怀激情,渴望到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去。章含之少女时代编织的文学之梦虽然还萦绕在怀,但受形势所感,她将一窍不通的水利、建筑填为第一、第二志愿。其缘由是,在此之前,章含之曾经听过一次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关于建设三门峡水库的报告。这位年仅30岁的女部长勾画的宏伟蓝图令章含之和其他一大批学子心驰神往,章含之甚至兴奋得几天几夜都没睡好觉。钱正英的报告使她理想的翅膀飞向了祖国的水利战线,特别是飞向了热火朝天的三门峡。
      章士钊毫不干涉章含之的选择。章含之想,那是父亲已认识到女儿的生活道路只能由女儿自己去走。不过临近高考时,学校党组织找章含之谈话,动员她到当时的北京外国语学校(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
      此时章含之情绪很坏,抗美援朝运动之后,中学生普遍有排外思想,学外语并非她的愿望。但另一条却又是很坚定的:服从组织需要。她回到家里,章士钊很有耐心地劝她说,外语是一门很好的学科,天地很大。
      “我看你学工程不见得一定合适。”章士钊道,“说不定将来学习外国文学对你倒是蛮好的呢!”
      对此章含之回忆说:“1953年,我中学毕业。原来是要报考清华水利系和建筑系的,但是在填报志愿前,学校领导找我去说,朝鲜战争告诉我们帝国主义还要制造战争,因此我们要时刻准备。战争需要外语干部,所以组织上希望我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这个学校虽然没有北大、清华的名声大,也不叫‘大学’,但它是从延安老区迁来的,是一所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从这一年开始列入北京高等学校招生。尽管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学外语,但党的需要就是命令!我毫不犹豫地把第一志愿改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后来才知道,当时的外国语学院是属‘保密’招生范围。早在高考之前,它就派出人事干部到全国几个大城市的一些中学去挑选学生了。所以我们后来参加入学考试其实不过是走一个形式,内部名单早已定了。当时,从我所在的女十二中大概一共挑选了五个学生。”
      由于基本上已经内定了,因此虽然高考成绩很好,可以进入清华、北大,章含之却还是被“北外”优先录取了。
      
      二、高考之后
      
      章含之被录取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的前身,位于北京西郊魏公村附近。北外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是我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悠久、层次齐全、语种最多的高等院校。
      北外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1年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外一直是我国培养外语人才,特别是培养外交、外贸、对外文化交流及外事翻译人才的主要基地。1980年前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学校由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章含之高中毕业、参加高考那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属军事干部学校性质,按机密专业要求招生,根据推荐,提前到中学选拔。当章含之应召面聆校领导谈话时,组织上早已看中了这位积极上进、品学兼优的青年。
      所以,服从组织分配的章含之,1953年9月成为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经过严格挑选招收进来的94名新生中的一员。
      
      三、升学以后
      
      进入北外后,章含之如鱼得水,她非常刻苦地学习英语,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上课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学好外语的关键是尽一切努力将所学的东西记住,需要时能运用自如。因此,章含之上课时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在课内有目标、有意识地去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
      章含之在学习中体会到,外语说难很难,因为它和母语的差异很大,而人又不在外语交流的语境中,连思维方式都有巨大差别。但它也很容易,因为语言反映的都是一些概念和联系,是广泛交流的手段。那些艰险的句子注定要被淘汰,只有便于交流的精要才会留存。
      章含之还体会到,语言不仅仅是教会的,也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能在交际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培养。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应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的欲望,应力争语言训练的各种机会,应不怕犯语言错误而被别人讥笑。于是,喜欢戏剧的章含之,在北外以演出英语戏剧的方式学习外语。后来,她留校当了老师。
      1971年,章含之结束了14年的教书生涯,由毛泽东亲自指派到了外交部工作。
      
      四、可资借鉴处
      
      1.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中,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的兴趣指向大多是不明确的,对于自己今后能干什么,更难以说清。一到填报高考志愿时,许多身边人会站出来说:填报志愿,不要盲目跟风,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一定要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首位,这才是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的原动力……你能说这些话不对吗?从章含之的事例可以看出来,兴趣是完全可以在高三以后培养的,所以,不要完全因为所谓的“兴趣”,而失去了填报高考志愿的平衡。其实,如果要我们来说的话,我们认为“应该把今后的就业放在第一位,其余的都是次要的”,但不知考生以为如何?
      2. 想办法读好已经确定了的专业。我们从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因为不满意自己的专业(理由是没有兴趣),而采取消极学习的态度或者退学的例子,更“牛”的是已是名牌大学研究生的某某,竟然自动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再去读本科,对此我们觉得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看看章含之,她把向往的工科专业、文学专业改为外语专业以后,并没有“消极”“退学”“重考”的情绪和现象,而是千方百计地学好已经确定了的专业,比如专心上课啦,积极寻找语言交流环境啦,通过演戏剧学外语啦,等等,硬是学成了大学教授、大国的外交家。所以,即使专业不如意,不对自己的口味,也不要去找什么借口了。想尽办法,读好已经确定了的专业才是真的,于己于家于国才会有一些切切实实的好处。
      (编辑 蓝 忆)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如何对待 志愿 章含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