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误会,在行文中如此美丽|类似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的校园文

    时间:2019-01-14 03:33: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原文:      三好生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穿戴干净,长得也漂亮,不像农家子弟即使是大冬天也敞着怀。鼻子下常常挂着鼻涕:他们还能给老师捎一些在地方上买不到的东西,自然就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们不像农家子弟那样红着脸到主席台上拿了(甚至可以说是“夺了”)奖状就跑,而是大大方方,到主席台上先向校长敬少先队礼,然后双手接过奖状。再昂首挺胸地走回来。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表情怪怪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我喊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当时肯定全场都笑了。平时有哪位老师上课走错教室,学生都能当笑话说上一个月,像今天这种情况能不让人笑岔气?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子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
      “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技法指导:
      
      在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方法中,“误会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组织方式。误会,就是误解了事情的本意,在写作中把人物对某一事实的真相作出与之相反或毫不相关的判断作为情节的基础,由此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中心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误会法”和“蓄势法”有相通之处,误会的过程也是蓄势的过程,误会越深,最终给人的震撼越大。所以不论何种误会,结尾一定要解开谜底。消除误会,至少是让读者消除误会。
      在传统的情节小说中,这种用法比较常见。一般说来,误会的设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读者和作品的主人翁一同被蒙在鼓里,直到结尾才恍然大悟,比较出色的是法国作家莫伯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玛蒂尔德节衣缩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所借的项链是假的,读者也是在故事结束时才知道这一点,所以不能不感叹作者构思之巧妙:另外一种是读者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误会,但作品中的主人翁不知道,读者和作者一起替主人翁捏一把汗,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名作《柏林之围》就采取了这样的误会法:一位八十高龄的老军人,因听到普法战争中法军失利的消息而昏倒于地。为了他的健康,他的孙女谎称法军打了胜仗,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老军人由此产生误会,开始每天计算法军打进柏林的日子。当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的时候,老军人误以为自己的军队凯旋归来。于是穿起昔日的军服,站在坐落于香榭丽舍大街旁的宅楼的阳台上,迎接凯旋的法军从凯旋门开进。突然间,他发现那行进着的军队不是法国军队,而是普鲁士军,在这强烈的刺激下,他倒地而死。相对而言,第一种方法用的较多,效果也更好。《三好生》一文即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文章写的是一位小学生获得“三好生”的曲折经历。他“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原因是“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他那时很自卑,当“三好生”们上台领奖时,他只有羡慕的份儿。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他不是“三好生”。
      但就在这时,有同学告诉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 到了他的头上。因为他平时“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所以他对自己被评为“三好生”没产生丝毫的怀疑。――他是“三好生”。
      结果在台上被校长当作捣乱分子而抢白一通。因为名单上压根儿就没有他的名字。原来他被同学捉弄了。――他不是“三好生”。
      就在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时。他的班主任走过来拦住了他,并当众宣布他是“三好生”。原来是班主任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他是“三好生”。
      成为“三好生”之后的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他对此遗憾万分,并且“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就是我们读者也会对班主任的粗心感到遗憾。可二十年后,“他”的妻子一句笑吟吟的反问让“他”(也让我们读者)恍然大悟。――原来二十年前那一幕都是一场误会,他当初根本就不是“三好生”!
      这时,我们和“他”一样在吃惊之余,首先会想起“他”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那个为了维护他的自尊而当着全体师生的面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的人,那个面对学生(而且是自己维护的学生)的不敬不作任何解释而只是“一笑置之,待他如故”的人,当初作出了什么样的牺牲。
      其实,这个故事当中包含了好几层误会:他对自己的误会,校长对他的误会,他和大家对班主任的误会。几个误会共同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几个误会既有主次之分,又有因果关系,前面的误会为次为因,他和大家对班主任的误会为主为果。掩卷深思,让人动容!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考场作文,也成功地应用了误会法:
      
      抛妻弃子之谜
      陕西―考生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媳妇,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是太闭塞了,唯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俩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风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四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人都知道了,萧顺没回家。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抗“非”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本文采用误会法,让人误以为萧顺抛妻弃子,使文章生波澜,多跌宕,层层设悬,谜团丛生,情节一波三折,直至文末才亮出谜底,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好了,读了美文之后,该“学以致用”了。请拿起你的笔,用误会法写一篇《班里的小气鬼》的记叙文,记着:运用误会法既要新奇、巧妙,又要合情合理,要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千万不要人为制造那些毫无意义的噱头哟。

    相关热词搜索: 在行 文中 误会 美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