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短精悍文,名家风范显] 名家风范52度酒的价格

    时间:2018-12-26 03:28: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主持人语】   名人,尤其是伟人,他们的一生也许有很多的贡献与成就,人们景仰、崇拜。相比而言,我们更愿意看到他们平凡的一面、朴实的一面,乐见他们的琐细生活,甚至于他们的窘迫潦倒的一面。可你曾想到,越是名人、伟人,就越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许多名人、伟人,他们的趣闻轶事,不仅娱乐我们的视听,而且陶冶我们的情操。
      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名人轶事更是享受中的享受。长篇大论或许无暇顾及,但是,短小精悍的名人轶事,却是人人爱看。请看下列数文,保你深得启悟。
      
      【美文一】
      
      “两笑”与“两噢”
      ● 陈鲁民
      
      大画家齐白石有一个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曾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位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从他笔下流动出来许多的人物、山水、花鸟,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但也有人或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出于嫉妒,给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与他同时代还有一位老人,马寅初,也是用“两噢”来回答世人毁誉的。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而被狂风暴雨地批斗了几个月后,终于被免去北大校长的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仿佛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继续看书,神态自若。
      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给马寅初平反、恢复名誉,并对他进行高度评价。此时,马寅初已经是九十七岁的老人了,但仍然健康清醒,当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一喜讯时,他心不在焉地“噢”了一声,不置一词,照旧闭目养神,心如止水,好像这事与他没什么关系。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6期)
      
      【品悟】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当然是一笑了之,并不放在心上,这就是大画家齐白石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赞誉也好,辱骂也罢的鲜明态度。我们说,一个人,能够做到对荣辱的淡漠,这个人无疑是一个,人生境界比较高的人。无独有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和齐白石老先生一样,在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毁誉时,也是漫不经心地只“噢”了两声,同样显示了马老胸襟的豁达和为人的大气,决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齐老和马老的事业成就,我们无法企及,但他们这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我们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人物链接】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后来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马寅初(1882~1982),浙江嵊县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美文二】
      
      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
      ● 张小平
      
      1950年12月,一代国学大师傅斯年逝世后的第三天,一群好友和学生依旧围坐在奠堂,久久不愿离去。俞大彩被这份真情所感动,哽咽地讲起丈夫的往事。
      那是四天前的冬夜,很冷,傅斯年穿着厚棉袍在伏案写作。因为次日有会要开,她催他早点休息。他搁下笔说,我正在为董作宾先生刊行的《大陆杂志》赶文章,急于要拿到稿费。他继续写,又说,等钱到手后,你尽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缝一条棉裤。我的腿怕冷,西装裤太薄了,不足以御寒。
      傅老一贯桀骜不驯,张扬洒脱,临死前夕竟要为一条棉裤而赶稿,着实令人吁嘘。众人感叹起来,一旁的董作宾再也坐不住,含泪掏出一个装满钱的信封,塞进俞大彩手中,说,其实先生答应我写稿,本是先给稿费。他盘算着一半留作家用,一半做棉裤,后来测算出棉花和料子太贵,再舍不得做,让我把钱存着,日后留给你们母子。先生说你嫁了他,从没过过舒心的日子,这笔钱一定要留给你。
      俞大彩手捧信封,泣不成声。有个学生走近来,搁下一叠钱说,它们才是先生最后的稿费。先生视我们为自己的孩子,领到稿费后本想用来做棉裤,听到学校最穷学生的境况后,就捐出了大部分,只留下这二十块,打算请我们吃锅贴。如今先生走了,我们哪里还吃得下呢?
      都说是傅老的最后一笔稿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众人错愕不已,董作宾却缓缓地说,因先生在爱人前要表现出爱自己,在朋友前要表现出爱家人,在学生前又要表现出爱弱者,为了教育和温暖不同的人,他才把稿费给“用”了三次呀。
      终于明白,傅斯年在最后时刻念念难忘的,是应尽的男人、家长和校长之爱。
      ――摘自《环球人物》(2010年12期)
      
      【品悟】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想自己、只为了自己,如果只想自己、只为了自己,说轻点是自私,说重点就是“不是人”。名人、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伟人,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就是,他们心中总是首先装有他人、首先为了他人。历史学家傅斯年又一次给我们做了榜样、表率,他至死还在念及他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稿费给‘用’了三次”,用心良苦。我们虽然不是名人、伟人,但我们也一定要尽量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即使做不到“先人后己”,起码也要不损人利己,并心怀善意。
      
      【人物链接】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相关热词搜索: 精悍 风范 名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