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祝福语 > 正文

    维克多雨果晚年 [雨果:一个没有边界的天才]

    时间:2018-12-25 03:28: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保尔・瓦莱里是20世纪的一位大诗人、大批评家,他说:“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走出了国界。”号称法国第一诗人的维克多・雨果当时在法国之外并不以诗知名,而首先是被当做一位小说家的。雨果的小说很多,例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一、《巴黎圣母院》
      
      雨果第一部成熟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它最突出的特征。
      1831年1月。雨果完成了《巴黎圣母院》,3月出版。据说,他写作此书仅费时6个月,但是,此书所需要的资料早在3年前就准备好了。他阅读了大量的史籍、证书和清册,考察了路易十一(1462年-1483年在位)时代的巴黎,看过巴黎旧房子的遗迹,特别是大教堂的建筑。他希望这部小说的各方面都是符合历史的,背景、人物和语言都能重现一个中世纪的巴黎。他做到了,但是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虚构的、想象的、信手写来的作品”。这是一部法国浪漫主义鼎盛时期出现的、深受司各特影响的小说,以想象奇特、气势磅礴、情节复杂、人物夸张、描写细腻、字里行间感情充沛为特色。
      小说一开始就提出“天命”的概念,人物、情节和环境都在天命的笼罩下紧张激烈地推进、变化和升华。小说有四个主要人物:副主教孚罗洛道貌岸然,内心却受到欲望的煎熬:教堂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形象丑陋,内心却柔情似水,温和善良;弓箭队长弗比斯空有英俊潇洒的模样,却是一个朝三暮四的花花公子;波西米亚女郎爱斯梅拉达天真纯洁,在五光十色的喧嚣中犹如一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整部小说的情节在这三男对一女的情感变化中展开:孚罗洛是对美色的贪婪,最后在淫欲的折磨中假手宗教的狂热;伽西莫多是谦卑的感激,是对美的一种仰之弥高的敬畏之情:弗比斯则是朝秦暮楚的滥情,辜负和背叛了爱斯梅拉达的无邪;而爱斯梅拉达却以纯洁的美吸引着三个男人,一个以色情,一个以温情,一个以滥情。她自己清白无瑕,自食其力,却死于封建教会的淫威。小说的结局是:爱斯梅拉达在圣母院的楼上被追捕她的官兵绞死,绝望的伽西莫多在愤怒中把从小抚爱他长大的孚罗洛从顶楼推下,自己则到公墓找到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死在她身旁。小说的背后是七月革命对封建政体的否定和批判,也是雨果从保王主义向共和主义转变的结果。
      一般认为,小说以事物的生命为生命,真正的主角不是人物,而“是巴黎圣母院这巨大的教堂”。作者对民众在圣母院前欢度宗教节日的喧嚣热闹的场面的描写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对巴黎圣母院建筑的描绘更是精彩绝伦,“巨大的石头交响乐”成为人们对巴黎圣母院的万古不移的最高评价。雨果对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引起了法国对哥特式建筑的兴趣和重视,为此还成立了一个历史建筑委员会。可以说,“雨果于1831年决定了一场趣味上的革命”,今天巴黎圣母院在世界上有那么大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是这部小说造成并传播的。
      
      二、《悲惨世界》
      
      从1845年到1848年。雨果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说《让-特雷让》的写作中。这部小说是《悲惨世界》的前身,可惜1848年的革命打断了雨果的写作。直到12年后的一天,1860年4月26日,流亡中的雨果才打开了存有《悲惨世界》手稿和素材的铁箱,“重新拿起这部在1848年2月21日被中断的作品”。一年之后,1861年6月30日,《悲惨世界》完稿了。小说在1862年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其成功超过了所有的预料。
      小说以真实的事件为蓝本。1801年,一个叫彼埃尔,莫兰的贫苦农民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五年苦役,出狱后,黄色的身份证使他求职求宿屡屡被拒,最后他来敲迪涅城主教德,米利哀的宅第的大门。主教大人是一位两袖清风、仁爱待人的圣洁的人,他友好地接待了莫兰,并将他送到他的弟弟德・米利哀将军那里。将军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做了自己的传令兵。这个故事引起了雨果的注意,他以此为契机构筑了篇幅巨大,卷帙浩繁,容纳了从拿破仑帝国到七月王朝的整个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直至革命的广阔画面的《悲惨世界》。
      小说分为五部,分别是:《芳汀》《珂赛特》《马吕斯》《普吕梅街的抒情诗与圣德尼街的史诗》和《冉阿让》,五卷书始终以一个因长期的监禁而彪悍不驯的苦役犯,经过仁慈的感化。变成乐善好施的大富翁直到参加街垒战为主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冉阿让是一个贫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在狱中不堪其苦,四次逃跑,反反复复,竟达19年。他闯进了德・米利哀主教的家,主教热情地款待了他,可是他又偷了主教的银器。他被捕的时候,主教反说银器是自己送的,对他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面救出来,交还给上帝。”冉阿让受到主教的感化,从此立志行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一颗使冉阿让变成一个真正的人的火种。离开主教,他更名为马德兰,致富以后成了一个救济穷人、兴办福利事业的大善人,并被选为市长,正当他准备帮助芳汀和珂赛特母女团聚的时候,官方抓住一个被指控“偷了一个苹果,-的工人,认定他就是逃跑的苦役犯冉阿让。为了不嫁祸于人,马德兰毅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一贯怀疑马德兰的警官沙威逮捕了他。冉阿让越狱成功,带走了备受折磨的珂赛特,直到把她抚养成人。珂赛特与大学生马吕斯相爱,这时酝酿已久的人民起义爆发了。小说以卓越的描绘再现了1832年起义的场景,讴歌了街垒上的共和主义英雄,创造了令人难忘的流浪儿加弗罗什的英雄形象。沙威混进街垒,被起义军抓住,冉阿让负责处死沙威,他却宽大为怀,放走了沙威,马吕斯负伤,冉阿让背着他从下水道逃命,这时他们又碰上了沙威。沙威准备让冉阿让送走马吕斯,再行逮捕。但冉阿让的人格力量使沙威陷入极端的矛盾,解决不了责任与道德之间的冲突,沙威投塞纳河自杀。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的身世,产生了误解,这对年轻的夫妇与冉阿让日渐疏远。最后,马吕斯认识到冉阿让的德行的崇高,前往探望。这时,冉阿让已经气息奄奄了,但是他终于得到了年轻人的钦佩与同情,在他们的怀抱里离开了世界,床边闪烁着米利哀主教送他的银烛台。
      《悲惨世界》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博大的巨著,很难以一种创作风格或小说类型加以概括。雨果在本书的序言中说:“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以仁爱代替压迫,促进社会进步,这就是雨果的目的。
      雨果首先是一位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上用力最勤,收获最大,成就也最高,但是他的小说呢?看来。瓦莱里的判断――“雨果在国外也差不多因其小说而得到传播”至今还没有过时。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相关热词搜索: 雨果 边界 天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