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教育微博社群中首帖质量的分析与对策_帖社群

    时间:2019-06-01 03:27: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微博的兴起,微博社群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而首帖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者使用微群的学习效果。通过介绍影响因子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概述了微群的定义和特点,将影响因子引入到微群首帖研究中,创建同类首帖影响因子概念,选取多个样本进行研究,对其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对结果进行了验证,以此对微群首帖提出建议,促进其在教育领域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影响因子:微博社群:教学交互编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2-0098-06
      一、研究背景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培训和借助IT技术为动力的虚拟学习和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研究成为了现在以及未来很长时期的研究方向。在此形势的推动下,奥地利学者林德纳(Lindner)在2004年提出来微型学习的概念,它是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这个概念被提出来后,许多学者都参与了微型学习研究之中,但是效果不佳,问题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微型学习内容过于碎片化,学习者很难保持长时间持续的关注:2.微型学习者数量少,难以构建大规模的微型学习群体:3.微型学习媒体繁多,格式不统一,缺乏兼容性,缺少相互之间的交流。
      微博作为Web2.0的最新产品,迅速席卷了国内外网络世界威为近两年来最热门的网络事件。据2011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近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接近网民数量的一半。作为拥有众多用户的传播媒体,微博迅速被引入到电子商务、执政监督和新闻传播等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着微博的出现,以及在其他行业取得的成功,学者也开始将微博引入到微型学习的研究中,以弥补微型学习原有的不足。在搜狐、腾讯、新浪微博中出现了一批包含各类教育主题的微群,它能够将有相同爱好或者相同学习需求的人聚合起来。也将所有与之相应的话题集中起来。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达到知识建构的作用。在微博社群中,不同类型的首帖对粉丝的吸引力度不同。产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此外不同类型首帖之间的组织和协调。以及每日首贴的数量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如何利用微群支持学习者的开放协作学习,已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在利用微群进行开放协作学习时,不禁要产生以下几个疑问,不同类型首帖存在哪些特征?对学习者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习者微群学习的效果?本文将影响因子引入微群研究中,创建首帖影响因子概念,以新浪7个规模千人的微群为案例,在对首帖进行编码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首贴的特征、与学习者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有效的微群学习策略。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最后设计了调研,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二、微博社群中引人影响因子概念
      (一)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Lmpact 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是指对某种期刊前两年刊发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刊发论文总数的比。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有多种。除影响因子外,还有被引频次、载文量、被引半衰期、即年指标、网络即年下载率等指标,笔者认为影响因子优于其他测量指标,它是期刊前两年刊发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的均值,不受载文量限制,人为干扰因素低,更能合理、准确地反应期刊质量及学术影响。科学成果的价值及影响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基本表现是研究成果被引证、被认同和利用,以引文统计指标作为评价科学研究的水平及价值有其合理性,而影响因子计算准确、操作方便、不受期刊容量大小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种被人们广泛采用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在目前还没有一种更为科学的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之前,影响因子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应具有应有的地位和市场。
      影响因子在多个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实用价值。有利于指导图书管理员定制图书和编写管理计划,以及图书的推荐:有利于编辑了解期刊的地位把握研究方向:协助出版商制定出版计划:帮助信息研究分析人员跟踪不同学科的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学科内外的模式区别以及发展变化趋势等。
      (二)微博社群的定义和特点
      微博社群(简称为微群),是随着Web 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社群,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在群里的状态以及发布信息,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版,每个成员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微群学习属于微型学习,它的宗旨是让人们尽可能地及时、真实的展示生活细节。利用微群进行教学和学习体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它使开放、分享、平等、互惠、共生等理念替代了过去集中化、等级化、权威化的教育,并且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嘲。将微群的及时性、真实性和亲切性带到教育领域,会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产生极大影响。
      微群和其他Web2,0时代的社群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微群以微博为基础,简单实用。微博也被称为一句话的博客,简单实用,使用门槛低。(2)及时性。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工具及时发表自我建议、心情和感受等,方便快捷。(3)发表内容途径多样性。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使用者可以通过彩信,电脑,PDA手机等设备发布微内容。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潜力:(1)保持人际交流的微妙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自主。(2)即时抒发思想和观点。切合生成性的教学理念。(3)开展移动学习。构建虚拟课堂。(4)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影响教育理念。(5)支持跨平台交流、与移动设备无缝连接的技术优势以及饱含Web2.0特质的“去中心化、以人为本”的理念。Gabriela和CarmenN等人认为它在提高学习者剪贴技巧、项目日常管理以及科学索引等方面都有巨大潜力。
      (三)微群同类首贴的影响因子及其计算
      1 期刊影响因子及其计算
      期刊影响因子是指:对某种期刊前两年刊发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刊发论文总数的比。如表1所示,此为某期刊2010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某刊2009年的文章在2010年的被引次数:48.2009年的发文量:187;2008年的文章在2010年的被引次数:128,2008年的发文量:154;2008-2009的文章在2010年的被引次数总计:176,2008-2009的发文量总计:341。那么某刊 2010年的影响因子:176/341=0.5161。
      2 微群同类首帖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是研究期刊文献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首帖质量是微群作为学习社区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可以将影响因子引入到微群中,创立同类首帖影响因子概念,这里的同类首帖是指按照某编码体系(在此运用的是朱伶俐的教学讨论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性质相同的首帖,如表2所示。由期刊影响因子可知。计算的是两年内引用的文献数,这是由期刊文献的自身性质决定的。而微群实时性的特点,其有自己的跟帖周期,经大量的实例考证,微群首帖一般的跟帖年龄为2天。需要注意的是,微群跟帖有很大的随意性,在统计跟帖数时需筛选出灌水的首帖和跟帖,这点和期刊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微群同类首帖影响因子可定义为:在微群同类首帖发布后不超过2天的有意义的跟帖数与首帖数量之比。如表2所示:
      
      根据微群同类首帖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可知。创作类在9月3日的影响因子为:(17+37)/(1+3)=13.5,同理,论证类的影响因子为:(7+6)/(2+4)=2.2。这说明微群创作类首贴的质量和吸引力明显高于论证类首帖,发帖多用创造类的内容有益于学习者的学习。在这需要说明的是,微群首帖影响因子求的是均值,受不同类型首帖数量差异的影响小,能合理、准确地反应首帖质量及其影响:另外微群同类首帖影响因子要明显高于期刊影响因子的数值,这是由微群自身时效性特点决定的,数值具有特殊性。
      (四)研究微群同类首帖影响因子的意义
      通过计算微群同类首帖影响因子。以及通过分析其关联度,可以得出不同类型的微群首帖影响力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指标筛选教学微内容、改善发帖质量、加深课题讨论以及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等,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课题的深入讨论来发展学习能力,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此外,它也可以作为评价微群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三、微博社群中同类首帖编码与分析
      (一)微群同类首贴的编码和跟帖统计
      笔者选用的研究样本为教育类新浪微群,为了减少误差,从中筛选出规模相当、成员人数都在千人左右的7个教育微群,分别为教育技术、中小学教育、教育话题与教育生活、教育思想者沙龙、雅思必过交流群、教育教师和正保远程教育,统计了它们2011年9月1日-9月10日之间的微群首帖和跟帖,并进行了编码。其编码依据的是朱伶俐权威的“教学讨论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编码内容如表3所示。为了更精确的研究微群首帖,把首帖分成三大类:知识表达、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知识表达指的是微群成员表达事实、概念和理论性知识的各种方式,包含论证,创作和反思三类:信息交流指的是微群成员在社区中,达到持续性对话的类型,特别能培养和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团队归属感和小组的使命感,包含共享、协商、提问或求助和解释或提供帮助。情感表达反应的是微群成员在对事例。概念和理论性知识。尤其是时效性事件的情感趋向,通常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种。
      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对2011年9月1日-9月10日之间首帖进行跟帖统计和编码,经过筛选灌水首帖和跟帖后,样本有意义的微群首帖总数为403篇,有意义的跟帖总数为7633篇。各类主帖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知识表达,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三个维度上看,信息交流类的首帖262个,占65.1%。远远多于知识表达和情感表达类首帖。可见,微群成员相对于知识表达和情感表达类帖子而言。更倾向于发表信息交流类帖子:从子维度上看。发帖数最多的为共享类。达到163篇,占40.3%。其中有关共享为85篇,无关共享为77篇,分别占21.2%和19.1%:其次为提问或求助类。比例占总帖数的18.4%,数量为74篇:再次为解释或提供帮助类,消极情感类,反思类和协商类,比例分别为9.1%、8.2%、7.3%和6.3%,而积极情感类、论证类和创作类比例在5%以下,分别占3.7%、3.6%和3.1%。可见成员利用微群在表达共享类和提问或求助类首帖比较得心应手,而在发布论证类和创作类首帖存在一定困难,而且成员也不倾向于发布积极情感类首帖。
      另外,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微群都有几个成员特别受关注,它们所发表的各种类型的首贴的跟帖数明显要高于群内其他成员,知识的交流程度深、建构效果好。他们无疑都是各自微群的意见领袖,所谓意见领袖指的是:在群体中有一小部分人受到成员的敬重与信赖,互动参与程度高,对社群的贡献大,知名度相当高,他们经常引出新的论题,引导学习互动,具有较丰富的社交经验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较强,具有强烈学习动机。乐于分享个人经验和心得,积极帮助其他成员学习知识㈣。另外几个微群缺乏意见领袖,群里的活跃度和凝聚力明显不如有意见领袖的微群。
      (二)同类首帖影响因子计算及编码分析
      根据同类首帖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计算出9月3日到9月11日每日不同类型微群首贴的影响因子。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不同类型首贴的影响因子计算结果进行制表,然后邀请五名网络教育专家对结果进行评判,将评判结果输入到SPSS软件中得出各类主帖影响因子的信度,其中协商类和解释或提供帮助类的信度小于0.8,其他类型首帖信度都在0.9以上,因此协商类首帖和解释或提供帮助类不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最终计算的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1 知识表达类首帖
      此类首帖数量只占22.7%,由多到少排列为反思类(7.3%),论证类(3.6%),创作类(3.1%)。反思类首贴的影响因子集中在15-25和1-10两个区间。论证类首帖影响因子较低。10以下占到70%,影响因子最高的9日和10日也只有13和14.6。创作类首贴的影响因子较高。20以上占到66.7%,其中8日和9日影响因子达到了53.3和52.6。
      创作类首帖表明的是新的观点和新的解释,此类首贴的发布需要成员对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创新,所以此类首帖数量不多,然而它们的影响因子偏高,这表明,创作类首帖容易引起粉丝的注意和共鸣,粉丝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言论形成质疑和争论,促进相互之间的深度交流和知识的意义建构:反思类首帖是成员对知识的感知和评估,它们的影响因子要么在偏高的区间,要么在偏低的区间,经过进一步地研究分析发现反思类首帖的有效性受帖子自身内容的影响较大,如果对知识的感知为积极性时,容易与其他成员产生共鸣,相反则容易被忽视,在对此类首帖进行发布时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筛选:论证性内容帖子数较少,且其有效性也较差,由于受到微群字数的限制,很难将论据和观点完整联系起来,更不可能进行判断、推理和解释,此类首帖对成员吸引力不强,很难形成相互之间有效的交流。
      2 信息交流类首帖
      此类首帖数量占到了65.1%,数量最多,其中有关共享和 无关共享分别占21.2%和19.1%。虽然无关共享数量以及同类首帖跟帖数量最多,但是影响因子偏低,5日和6日的影响因子只有12.5和10.56。其余大部分在5-10,且3日的影响因子只有3.3,这说明网络中无关共享类资源虽然丰富,容易与学习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对成员形成一定的吸引,但是这类首帖大多是与学习主题无关的分享,它们的影响力、权威性却有限,对成员的知识建构作用不大。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当天此类首帖发布过多,则会影响到其他有价值首贴的作用,对粉丝的知识建构反而起到了负面影响,如5日,6日和8日,无关共享类首贴在6篇以上,而其他类型的首帖数分别为:6篇,2篇和6篇。
      有关共享类首贴的数量较多,影响因子幅度变化较大,其中有较高影响因子(3日影响因子为52.7日为49.5),也包含了较低的影响因子(4日影响因子为8.11日为9.2),大部分数值范围在13-25。虽然成员对有关共享类首帖关注力较强。但是也有一定的选择性。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有关共享中涉及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会引起粉丝注意和深入讨论。
      提问或求助类首贴在微群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影响因子都在15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微博是一种成功的新型社会互动类型。此类首帖实现脑力激荡,串联学习活动中的每位参与者,使教与学走向社会化、协作化。成员在微群中可以发布相关知识疑问的求助信息,通过他人的回答,可以全面、深刻地理解问题,提问者的问题不但很好的得到了解答。而且也使解答人得到了满足感和增加了人气,增加了双方的学习积极性。提问或求助类首帖是激发成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微群中是必不可少的。
      3 情感表达类首帖
      情感表达类首帖数量占了11.9%,积极情感类首帖占总帖数量的不到5%,且影响因子数值都在10以下,而消极情感类首帖占总帖数量的8.2%,且影响因子数值较高。积极情感类首帖表达的是愉快、乐观、自信、赞扬、感谢、鼓励等积极情感。在微群中,这类帖子受关注度和影响力并不高:而消极情感类首贴在数量和影响力上都超过了积极情感类首帖,这说明在微群中,对事物的批判能够引起群员的关注和交流,而利用积极情感类首帖对成员进行鼓励、赞扬则效果不佳。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微群同类首帖影响因子实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知识表达类首帖中。创作类首帖容易引起成员的注意和共鸣。影响力最大,反思类首贴的有效性受帖子自身内容的影响较大,而微群则不适合发布论证类首帖。信息交流类首帖是微群中的主要内容,对于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有关共享对学习者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也容易吸引注意,这类首帖发布时应尽量联系有关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少量的无关共享类首帖能调节成员学习的心态,发散成员的思维,但是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成员的注意力,影响到其他有价值首贴的作用:而提问或求助类首帖是解决学习者学习疑惑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成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微群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情感表达类首帖中,适合发布批判和质疑类帖子,而鼓励成员学习的帖子的效果有限。
      四、教育微博社群中首帖质量分析结果的验证
      (一)调研的设计
      为了验证上述得出的结论,笔者决定抽取11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研设计的步骤为:首先对110名学生进行了培训。主要讲解教学讨论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的内容,以及如何对帖子的类型进行划分;培训合格后,接着让学生自主加入教育类微群,体验2个月:然后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最后收集整理数据。
      经过科研小组对问卷和访谈题目的筛选和论证,最终选出8个访谈题目和29个问卷题目(分为单选题和问答题),并进行了结构化组织和排序,调查问卷采用的是里克量表形式。
      (二)调研的实施
      本次调查抽取的调研对象主要是2009级-2010级在校本科生。由于2011级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较短,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放弃了对其进行调研:调研对象的培训在2011-年9月15日-9月30日之间完成:之后调研对象自主加入新浪教育类微群,在10月和11月两月期间进行体验,在体验期间记录自己的发帖和跟帖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问卷调查的制定、发放与回收工作在11月20日-12月5日之间完成,共发放110份电子调查问卷,回收107份,回收率为97%,其中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并在此期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最后将数据导入Excel表中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统计
      在调查学生对知识表达类首帖作用的认识时,67%的学生认为创作类首帖重要,30%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21%的学生认为反思类首帖重要。35%的学生认为一般,有44%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11%的学生认为论证类首帖重要,26%的学生认为一般,有63%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在调查学生对信息交流类首帖作用的认识时。73%的学生认为有关共享类首帖重要,26%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69%的学生认为无关共享类首帖重要,27%的学生认为一般,有4%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86%的学生认为提问或求助类首帖重要,13%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在调查学生对情感表达类首帖作用的认识时,23%的学生认为积极情感类首帖重要,36%的学生认为一般,有41%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47%的学生认为消极情感类首帖重要。36%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7%的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
      在访谈中发现,学生对无关共享类首帖并不反感,它们认为此类首帖对活跃微群气氛能起到作用,而且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在问及此类首帖过多是否会影响对其他帖子的注意力时。大多数学生表示会影响:在访问对反思类首帖作用的认识时,他们更愿意回复表达对组员的鼓励。感谢和赞扬的情感反思类首帖,而不太愿意参与此类内容的积极情感类首帖,当问及对于其他内容的反思类首帖是否有感受时,他们大多表示没有:此外他们还表示,非常乐于参与解答过自己的疑问、在群里威望较高成员的帖子。
      
      从调研结果上看,反思类首帖并没有得到验证,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少科研和深入挖掘知识的能力,导致了对反思类首帖认识不深刻情况的出现。而其他的研究结论与调研结果吻合,这说明把影响因子引入到微博社群首帖研究中是有效的。
      五、提高教育微博社群质量的对策
      微博社群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者接受知识和解决疑问的平台,也可以作为教师有效补充教学的工具,那么首帖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和教师组织教学的效果,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对提高教育微博社群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选择创作类、提问或求助类首帖。避免论证类首帖
      论证类首帖受关注力有限,这是由微博字数限制的,一个论点很难在140字以内论述清楚,这类首帖要么是片面 的,要么存在歧义。对学习者的学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创作类首帖是对知识创新性的再认识,这类首帖是新颖的,具有生命力的,对其他成员有着较强吸引力,新观点容易和学习者的思想相碰撞,引发相互之间交流和讨论:学习者和教师要利用好提问或求助类首帖,这类首帖使得微群成为无障碍网络学习平台旧,不仅对解决提问者的疑问有重要帮助,而且也会加强解答者对知识的掌握,提高答疑双方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这类首贴在保持微群的活力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需对有关共享类资料进行二次加工
      在发布有关共享类首帖时不应对资料简单的叠加和共享,否则会使学习者认知超载,所谓认知超载指的是如果接受的知识量超过了大脑所能承受的消耗量。那么会导致学习的效率变低,而且可能会影响以后若干次的记忆效果。有关共享类首帖应该向创作类首帖靠拢,在发布时加入自己对共享资料的见解认识或者总结,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既可以节省学习者浏览资料的时间,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另外此类首贴在发布时尽量要有选择性,避免分享那些枯燥和陈旧的资源,而选择与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相关的资源。
      (三)注重对反思类首贴的筛选
      在发布反思类首帖时,要注意对此类首贴的内容做筛选,避免发布学习者难以理解或者过于复杂的帖子,微型学习内容本身就不容易使学习者深入思考,如果帖子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则会使学习者失去耐心,应尽量发布那些易于学习者理解的内容,让他们觉得通过思考帖子里简短的阐述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他们更加有兴趣参与讨论,形成头脑风暴,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可以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开来处理,来分步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另外在表达对组员的鼓励,感谢和赞扬的情感时,也需要通过反思类首帖来间接表达。不宜采用积极感情类首帖。通过上面的研究发现,积极情感类首帖主要表达的是个人情感,而本身则缺乏交互性,容易被人忽略,用反思类帖子表达此类内容则可以弥补交互性不足的问题。
      (四)适量发布无关共享类首帖
      教师在利用微群作为补充教学的工具时可以适量发布无关共享类首帖,虽然此类首帖对学习者学习帮助较小,但通过上面的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此类首帖并不感到反感,当在博群中出现少量无关共享类首帖时,对学习者甚至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且它们还能起到活跃气氛和增加学习者学习持久力的作用。但是此类首帖不宜过多,以上的研究显示当日此类首帖过多时,会影响其他类型帖子的数量,也会影响学习者对其他帖子的关注度,说明此类首帖过多时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偏离学习重点。同时也影响发帖类型的丰富性和其他有价值首贴的作用:另外,教师如果认为要特别强调或者某些问题还没有讨论清楚时,发帖时尽量使用提问或求助类首帖,这类帖子本身就容易引起学习者注意,容易引起学习者探讨,是强调和讨论的问题的首选。
      (五)注重情感交流
      对于学习者而言,要注重与其他学习者的情感交流,以上研究表明学习者非常乐于参与帮助过自己的学习者发布的帖子,这表明与其他学习者适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相互之间的知识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应加强对学习者在交互中的组织、促进和引导作用,在微群的不同阶段发布社交类型的帖子,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了解。帮助同伴之间情感的建立,监督和鼓励同伴之间的互动。经验的分享及负责对帖子信息的筛选:另外要注重微群中意见领袖的培养,以上研究表明,缺乏意见领袖的微群,其活跃度和凝聚力明显不如有意见领袖的微群,这一小部分人互动参与程度高,对社群的贡献大,他们可以经常引出新的论题,引导学习互动,乐于分享个人经验和心得,以及积极帮助其他成员学习知识,是一个成功的微群中不可或缺的群体。
      六、结束语
      通过将影响因子引入到教育微博社群首帖质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影响因子作为统计学中权威的评价指标,不仅能有效地分析不同类型首贴的影响力和作用,还能够对微群的建设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它也可以作为微群教学活动新的评价方法。随着研究得深入,影响因子在微群中的应用必将成为一件利器,推动并优化着微群学习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响教育微群学习效果的因素较多,本研究仅仅针对的是微群首帖质量这一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影响教育微群其他因素的研究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社群 质量 分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