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华为变脸:华为卡通脸

    时间:2019-05-18 03:30:2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基因再造,品牌重塑,以低调著称的华为,正在上演一次涵盖企业文化、产品业务与战略定位的大变脸。   2010年,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的王建宙在接受《互联网周刊》专访时,半开玩笑引用了本刊主编姜奇平在之前文章中曾用到的一个词“未婚青年”,很诚恳的表达出了较强的忧患意识:在终端设备商和互联网服务商的挑战面前,电信业务将不再具备核心竞争力,如果在数据业务上不具备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未来不断涌现的新赢家“未婚青年们”,将抢占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财富排行榜。
      彼时,在世界范围内,ICT产业融合的趋势正愈演愈烈。这股潮流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便是智能终端的兴起和普及。
      而同样依靠通信业务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华为,在这股浪潮中,也早已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和适应调整,划分出企业业务BG和消费者BG两个部门,在企业IT服务和个人消费服务领域双线布局,尤其是后者所包含的智能终端业务和云服务,更是华为向ICT产业成功转型的重要筹码。
      当然,如果说企业业务和运营商渠道手机定制对于华为来说还算轻车熟路,涉足高端智能手机和相关消费者服务则无疑是其文化、体制、经验的大跨界——以低调著称的华为,正在表演一次从企业文化到业务到战略定位的大变脸。
      基因再造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电信设备市场包括后来的企业业务上,华为直接面对的客户量并不很多,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就够了,而在厮杀激烈的智能手机终端和互联网业务领域,华为不仅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更面临着要满足产品对应的数千万数亿用户的需求。
      事实上,即便对于成立多年的华为终端,其手机销售策略以前主要是走运营商定制路线,与最终消费者也少有直接接触。
      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告诉记者,在B2B层面,华为已成为国际品牌,而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华为终端正在以最终用户为中心,从面对企业的B2B转向面对消费者的B2C。
      但是,对于华为这样年收入达2000亿、员工数十万的大企业,谈到基因再造,谁都不敢说是一件轻易的事。为此,华为首先做的是面向全球引进各种人才,以消费者为中心开始了一系列终端产品设计和研发。
      这其中很重要一步棋,便是邀请到曾担任西门子产品概念设计总监、宝马主设计师的德国人范文迪担任华为终端手机产品首席设计总监。范文迪领导着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国际化的产品开发团队,在中国、西欧、日本、美国等重点地区建立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体验设计中心和规划中心。
      而华为的手机设计理念也随之确立:简单易用、注重情感沟通。范文迪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简捷、没有冗余的东西,简单易用,但同时又不会牺牲功能上面的特点;另外一个理念情感沟通则是强调跟消费者的交互性,和消费者沟通已经不是单纯的去考虑硬件上面的功能设计,更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找到情感的接触点。
      以此为基础,华为终端在工作机制上也形成了两条定律——ID(工业设计)牵引硬件,UE(用户体验)牵引软件。如果ID设计师提出的手机外观设计会提升用户体验,在这个原则基础上,结构工程师必须服从ID的设计,想尽办法也要完成。
      在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下,华为以消费者为中心在终端产品上的摸索可窥一斑,在华为高端机Ascend P1的设计里多了很多人性化因素,如考虑到辐射因素,摄像头的位置被放在相对靠下的位置,而不是像大多数机型放在上面,用于发射的主天线也被放在下面,因为这样离大脑的距离是最远的。对于另一款Ascend D quad而言,研发设计人员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64毫米才是适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手机宽度,因而该产品尽管搭载4.3寸大屏,其宽度硬是被做到了64毫米。
      除了产品层面,华为在云存储、浏览器等一些互联网业务上也早已长线布局,而华为这一系列在企业和文化产品上植入消费者基因的努力,对华为终端的品牌重塑至关重要。
      品牌重塑
      “世界上没有人记住第二,都记第一。世界第一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是什么,很多人答不出来。想有未来,必须面向终端消费者,做高端。手机市场是一个哑铃形结构,低端和高端用户最多,而罕有中间路线,华为必须做高端市场。”
      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如是说。
      在过去一年,华为已凭借千元智能机在国内手机市场站稳脚跟。整个2011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000万。
      问题在于,只有成功打入海内外中高端市场,才能树立媲美三星、苹果等国际化厂商的品牌形象,才能保证利润来源。
      而华为正在跳出对传统运营商渠道的依赖,全线打造华为终端为国际化的商业品牌。
      余承东告诉记者,人们记住的永远是行业旗舰标杆,而华为终端要做业界体验最好的手机。质量、性能和客户体验,这三方面华为终端要做到最佳的水平,不管是高档产品,中档产品还是低端产品,华为终端都要做在同档次里做规格、性能、质量最好的。华为终端将通过最好的体验和最先进的设计来大幅度拉动华为终端的品牌。同时,在销售渠道上,华为也将进行巨大变革,一改单一的运营商定制渠道,全面拓展公开社会渠道,覆盖全国大型3c卖场,强化品牌专营店建设,并在电子商务渠道等销售业态上进行创新尝试。
      要知道,全球高端手机品牌几乎都是依靠社会化渠道树立,而这恰是华为手机以前的短板。业界普遍认为,华为在B2B向B2C的转型中,销售渠道的拓展至关重要。
      面向消费者转型中发布的首款高端双核智能手机Ascend P1,成为华为终端开始重大转折和变迁的标志。据悉,Ascend P1于4月18日在中国全球首发,10日内便覆盖苏宁等大型3C渠道、手机专营店以及品牌专营店。截止目前,华为Ascend P1已在数千家Top零售店面完成铺货上柜,并在一线重点城市的30余家专营店销售告罄,出现一机难求的热销局面。
      余承东告诉记者,下半年Ascend P1还将陆续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洲、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上市销售。
      除了产品和销售领域,华为在相应的广告营销上也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据悉,华为已经聘请国际广告公司BBH担任品牌顾问和广告创意设计,与全球顶级的营销顾问公司协同,以伦敦为品牌和传播策略的中枢,向全球辐射,Q3还将会有新的品牌理念和形象的发布。曾经在公众眼中保守低调的华为势必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视野。
      开放云服务
      在问到华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愿景时,余承东表示,华为终端将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硬件、软件、系统的不断创新和产业链的深度垂直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
      余承东告诉记者,背靠整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条件整合世界顶级的供应商资源,而这是中国手机厂商普遍存在的劣势。华为是高通核心伙伴、ARM、TI、Google等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手机的关键元器件上,如屏幕、摄像头、电池等,华为都是相应领域供应商的紧密伙伴,能第一时间获取最先进的元器件。另外,华为在Android平台基础上开发的Emotion UI也将于7月底发布。
      在华为的“云-管-端”战略中,终端是华为整体转型的重要一环,而基于华为终端提供的云服务则是华为围绕其搭建上下游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
      此前,在今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余承东宣布,围绕华为终端云服务的开放能力,华为将向合作伙伴逐步开放终端云能力平台,包括基础能力(如存储、支付等)、通信能力(如Message+、Call+等)、用户入口(如联合推广、应用商店、浏览器等)以及变现能力(如广告聚合平台、广告交易平台等)等四大核心能力平台。
      据悉,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社区即可参与到华为终端云能力开放平台,全面分享华为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500多家运营商合作伙伴,超过3亿的终端屏幕,1000多个全球合作品牌、广告主客户等全球渠道和海量用户资源,与华为终端共同实现合作共赢。
      通过终端云能力开放平台,华为声称将为合作伙伴带来“运营支撑、业务增值、推广营销、获取盈利”价值,帮助合作伙伴利用华为全球化的客户体系拓展用户并帮助合作伙伴将全球流量变现,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链,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
      以终端云基础能力开放中的重要组成华为存储平台为例,该平台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跨地区、运营商的云存储网络。华为的云存储平台目前已拥有3000万用户,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无限制的使用空间和持续的技术支持。
      华为支付平台作为终端云基础能力开放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通过整合支付手段和提供统一的结算服务,提供移动互联网交易环节的完整解决方案和服务。华为支付平台通过多重安全和风控机制确保交易安全,免费短信通知让用户轻松掌握资金变动。
      不过,记者以为,华为如何在云服务平台拉长数据深加工的产业链条方面思路尚不明朗,而未来的智能争夺焦点,很可能在数据分析云平台上。
      但无可否认,背靠中国少有的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华为终端真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智能手机成长为世界性品牌的希望。基因再造,品牌重塑,华为能否借智能终端成功变脸,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热词搜索: 华为 变脸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