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论如何科学维护记者的新闻来源]维护中国的美国记者

    时间:2019-04-15 03:31: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在新闻实践中不断积累,长期维护自己的新闻来源,建立起相应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个人新闻资料库。此外,新闻大环境往往会影响到记者的新闻来源,主管各行各业的政府部门应该实行必要的政务信息公开,保障记者能顺利从政府部门获得新闻来源。
      关键词: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环境
      1、引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专业基本功必不可少,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这其中的积累需要技巧,即记者个体应该如何对新闻来源进行长期、随时地维护,做到某新闻事件发生,或者想要了解某一方面情况时,都能拥有最便捷、最充分、最权威的新闻来源。另一方面,现实新闻环境会对记者采访构成掣肘,一些与记者个人能力无关的因素会影响采访的质量。典型案例如最近出现的“背书帝”,在强如央视记者的镜头前,河北省武安市发改局让小小一个科长以背诵背景材料的方式应对采访,此事的确好笑,但从记者专业角度看,感觉到的不是滑稽,而是新闻环境的恶劣掐断了记者正当的新闻来源,即实质上这个采访是失败的,是没有达到采访目的的。相信这样的经历每一个记者在从业时都会碰到,此时,新闻大环境又应该如何保障记者的新闻来源就值得探讨了。
      2、新闻来源质量的高低体现记者的素质
      本文中新闻来源即新闻信息提供方,主要指新闻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和提供者,以及能够产生新闻信息的事物,简言之指记者能从中挖掘出新闻信息的人和物,包括人物性新闻来源和事物性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是记者的“生命线”,记者通过与新闻来源的直接接触,可以了解新闻事实的真相,为新闻所述提供权威、可信的佐证。可以说,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新闻来源对于一名刚从事新闻行业的记者来说尤其重要,储备足够的、高质量的新闻直接关系到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新闻线索,是否对某一方面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系统全面的从多个角度就一个新闻事件或现象做全面的报道,甚至保证能独立策划有分量的专题报道,而不是依托所在单位给的零散新闻来源,依靠等、靠、要来完成既定任务。
      鉴于新闻来源对一名记者的重要性,而大部分记者在从业初期,总是十分匮乏新闻来源,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所以作为一名新记者,在每一次新闻采访的经历中要有技巧、有意识的维护好既有新闻来源,同时又开拓新的新闻来源,建立系统的信息网络,以尽快摆脱从业初期新闻来源匮乏的客观现实,从而更早进入记者角色,遇事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出色地完成采访,让自己的的新闻更新、更具有权威性。
      3、记者自身应该不断维护专有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主要分为人物性新闻来源以及事物性新闻来源,而实际上人和物往往是紧密联系的,不能拘泥于给两者划分严格的界限。一名合格的记者首先要注意广交关系,建立一个广泛的人际网络,另一方面要对任何接触到的事物保持必要的兴趣,并酌情花必要的时间去关注。
      3.1 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都说记者需要广交朋友,不外乎广交朋友是争取新闻来源的最常规手段,建立一个触角广泛、嗅觉敏感的新闻来源网络离不开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同时记者通常用到的信息多属于人物性新闻来源,毕竟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新闻时效的要求,记者大多数时候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进行亲身的了解,而通过与新闻相关人物的接触,可以更快得到事实的全貌,更符合新闻操作的规律。
      每一次出门采访,当然达到采访目的是第一位的,但不要局限于完成一次单一的“任务”,要为以后的潜在采访埋下伏笔。在得到单一采访中所需要的信息后,尽可能了解采访对象的职业属性、管辖范围,估计对方日常生活、工作的交际圈,想象在哪些事件中会有采访对象的参与,大概建立一个信息档案,并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针对执掌一方权柄的地方行政长官,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重要企业、行业协会等的负责人员。记住对方的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以便在日后涉及到采访对象所属范围的新闻事件中多一个更直接的信息来源。
      3.2 对接触到的事物保持关注
      记者除了要建立广泛地人际关系网,还要比常人更关注身边的事物,挖掘出其中的新闻价值。善于从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发现新闻,才能有更多自己的新闻线索,或者说是选题,然后在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的作用下,就能更顺利的完成记者自己的选题,即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依靠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解决问题。
      (1)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位杂家,因为只有拥有丰富全面的知识,才能增强新闻敏感,写出更有声有色的稿件,起码在在记者涉足不甚熟悉的领域时不至于闹出常识性笑话。做一位杂家则首先需要对各方面的情况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了解各种社会系统的基本运作规律,做到不论提到哪一行业或机构时都不陌生。
      (2)累积有价值的问题。在新闻行业中,最具价值的问题无非就是广大受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优秀的记者会找出普通人最关心什么,然后去为受众找到解答。但是有些问题无法当即获得解决,或者在某个特定时期提出来更具新闻价值,此时需要记者有意识把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点储存起来,日后在有条件时寻求解决,在更合适的时机做出来。
      (3)研究某个专攻的领域。一般来说,记者都有自己熟悉的分口,在专攻的领域内,记者往往算得上是半个专家,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官员和学者方面也有很好的关系网络,这要求对自己专攻的领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把握这一领域的历史、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挖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能敏锐捕捉到该领域将要发生的新状况。
      (4)建立个人资料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最基本的是不断积累与新闻行业相关的资料,建立起一个个人资料库。最起码要记录每一个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所属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当坚持的时间久了,你会发觉在需要采访某人时,都可以在自己本子上找到联系他的方式。
      4、大众知情权要求保障记者的正当新闻来源
      2011年4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的一则“武安钢铁调查——难回答的钢铁产能问题”视频。在这则新闻视频中,当地发改局官员(科长)马禄昌面对记者询问钢铁产能的问题,只会喃喃背书。该视频被大量转发评论,网友觉得“这就是一幕官场滑稽戏”,讽刺官员为“背书帝”。而央视记者就武安市钢铁产能的采访整整花了三天时间,第一天马科长听说要采访钢铁产能,表示要准备一下。第二天,马科长表示没有领导授权,不方便接受采访,随后又表示要先听一下问题,准备一下。到了第三天,经过武安市发改局领导的协调,马科长终于坐到央视记者的镜头前,上演“背书”好戏。   三天才等来这样一个采访结果,这不能责怪央视记者的能力不行,而是现实新闻环境阻碍了记者的正常采访,也侵犯了大众的知情权,起码武安市钢铁产业情况直接与当地生态环境挂钩,而武安市发改局对记者采访的应付掐断了大众了解事实本相的主要渠道。
      3.1 新闻媒体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主渠道
      所谓公民知情权,一般来说包含:知政权,即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事务、政府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利;社会知情权,即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其所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权利;个人信息知情权,即公民依法享有了解涉及本人的相关信息的权利。其中知政权和社会知情权属于大众知情权。
      但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实现知情权最直接、最迅速、最多的情况是要依靠新闻媒体。换句话说,新闻媒体是实现大众知情权的主渠道。而新闻媒体要肩负起这一使命,就离不开记者的采访,记者的采访权就源于此。由此可见,记者的采访权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由大众知情权延伸而来。
      3.2 现实新闻环境往往阻碍记者的正当新闻来源
      尽管新闻媒体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主渠道,而新闻媒体完成这一使命离不开记者的采访,但是现实新闻环境往往会阻碍记者行使采访权,切断记者正当的新闻来源。像央视记者遭遇武安市发改局的马科长一样,记者在采访政府管理部门时碰到类似情况很常见,当政官员要么以不便透露为由拒绝采访,要么表示要走程序,得经过上级部门或者领导同意才接受采访,要么先看看采访提纲,要么表示要了解清楚情况再说,要么干脆声称没时间……记者在实施采访权的过程当中被拒绝还不算什么,甚至被腐蚀、受威胁、被辱骂、被殴打等也不鲜见。
      3.3 实行规范化的政务信息公开可保障记者的新闻来源
      从大众知情权出发,结合现实新闻环境,在我国还没有一部正式新闻法的情况下,实行规范化的政务信息公开可有力净化新闻环境,维护大众知情权,保障记者的新闻来源。
      一方面政府部门加强廉政建设。政府自身理应做到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主动配合媒体做好公共服务信息的发布。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应该规范记者针对政府职能部门时的采访环节,使政府部门接受采访时不因记者而异,不因媒体而异,不搞区别对待,从而净化新闻环境;严禁随意拒绝采访和以各种手段腐蚀记者的行为,确保记者通过正当渠道能获得相关新闻信息。
      另一方面加强相关法律建设。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记者的采访,明确行政机关关于政务公开的责任,让各方面的不良行为在法律的作用下无所遁形。行政机关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如果拒绝向媒体和大众透露行政信息则要承担违法责任,促使行政单位别轻易对记者说“无可奉告”。这样作为记者在行驶作为公共权力的采访全时将更顺畅,也能更容易从政府部门获得新闻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新闻来源 维护 记者 科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