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记叙文的逻辑性_记叙文逻辑顺序

    时间:2019-01-17 03:32: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逻辑性,并不是议论文的“专利”,记叙文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原则。      一、人物的言行要合乎“性格逻辑”      福楼拜在写作《包法利夫人》时,呕尽心血。主人公被福楼拜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备受钟爱。相传,写到包法利夫人自尽时,眼睁睁看着包法利夫人走向死亡,福楼拜发现自己也回天乏术,无力拯救她,不禁放声痛哭,悲伤欲绝。――这是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作者也不能决定自己笔下人物的行为。
      人物的行为是受人物的性格制约和驱动的。
      《红楼梦》中,写到探视宝玉时,“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药丸走进来”,而黛玉却是从侧门悄悄进来,“两个眼睛肿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听说“二奶奶来了”,便“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同样是大家闺秀,同样是情窦初开,然而两人的表现却截然相反。这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使然。
      人物的语言也受性格决定。
      同样是为偷窃行为辩护,孔乙己说“窃书不为偷”,这是旧知识分子的虚荣;阿Q却是“这是你的?你能叫得它答应么”,这是流氓无产者的狡黠。
      这些差异都是性格使然。
      
      二、情节和细节要合乎“生活逻辑”
      
      合乎生活逻辑就是要“像”生活,要能体现出生活的本质特征。
      水泊梁山的英雄们最后接受了宋王朝的招安――这是封建时代没有“革命纲领”指导的农民起义军的惟一选择;宝黛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束――这是没落的封建时代里自由爱情的必然结局;祥林嫂在反抗中恐惧地死去――这是封建制度钳制下底层妇女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些作品的情节发展,都体现出了各自时代的“历史真实”,都写出了生活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真实的生活”写进了作品中,却可能给读者“假”的感觉。比如,据报道,成龙在拍摄《红番区》时,曾从五十米高空坠落受伤,幸未危及生命。这是一个“奇迹”,但事件本身并不具备“典型性”。因而,如果被“嫁接”到我们的文章中,反而会让读者觉得“不真实”。毕竟,这种奇迹过于“偶然”,不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这是艺术的辩证法,是“生活逻辑”对写作的制约和规定。
      只有合乎生活逻辑的情节或细节,才具有文学意义上的真实性。所以,记叙文的写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学会观察生活,更要学会提炼生活。
      
      三、谋篇布局要合乎“思维逻辑”
      
      记叙文的谋篇布局,不仅要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还要“合理”,也就是要合乎我们的思维逻辑。
      对于同样一个写作素材,我们可以用顺叙的方式,依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样式,呈现出整个故事。也可以用倒叙、补叙或插叙的方式连缀情节,以期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但是,似乎没有人只向读者交代故事的开端和结局,而不叙述文章的“猪肚”。因为,这种“写法”只是“记叙”却不能成“文”,情节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不合乎我们的思维逻辑。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读者(包括阅卷老师),是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来判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否明晰。因而,在写作过程中,素材的取舍、材料的组合、详略的处理、层次间的过渡等,都应该受“思维逻辑”的指导。
      有些同学构思时拿不出明确的思路,组织语言时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这种“无逻辑状态”下写出的文字,显然也就无谋篇布局可言,当然也就无“质量”可言。
      对于一篇不足千字的考场作文来说,在构思时,完全用形象来思维是不够的。要想使文章凝练而又富有表现力,考生的“苦心经营”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有严谨思维的考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比 格

    相关热词搜索: 记叙文 逻辑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