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基于社会网和价值网互动视角的本土企业高端突破研究 本土视角

    时间:2019-05-23 03:19: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基于价值网和社会网理论视角,探讨了本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整体价值网的攀升,也是个体企业打破“社会牢笼”的社会网位置攀升。同时,社会网和价值网互动,在本土宏观战略和微观行动之前搭起一座桥梁,推动和实现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突破。最后,结合浙江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案例检验。
      关键词:企业网络;价值网;价值链;社会网络;高端突破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5-0118-05
      
      The Study of Local Enterprises Breakthrough in High Level Based on the Mutual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and Value Network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luster
      
      LAI Hongbo1, WANG Jianling2
      (1a. 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 for Sociology;
       b. 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2. School of Engineering ,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and value network,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modeltransfer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It points out that upgrading is not only the upgrading of value network, but also breaking the “social cage” and getting the good place in social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mutual effect of the social network and the value network builds a bridge between the macro strategy and the micro action, and promotes modeltransfer upgrading and the breakthrough in high level of local enterprises. At last, the paper makes a test of case study of Liushi lowvoltage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dustrial cluster in Zhe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enterprise network; value network; value chain; social network; breakthrough in high level
      
       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日趋激烈的“超竞争”环境下,随着个体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背后的网络组织的竞争,价值创造和创新活动也正逐步由个体企业的行为演变为网络成员的共同努力[1~3]。企业通过契约协议、社会关系等纽带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市场等中介机构形成合作组织网络,将内外部资源结合起来,成为各种行为主体之间交换和传递资源活动的关系集合。
      同时,企业网络理论传到我国,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典型代表是我国沿海区域的集群块状经济。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企业网络也具有两面性,曾经带来巨大成功的“网络”逐步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4,5],正如Uzzi认为,过度紧密的关系也会导致网络群体思维的形成,使网络整体表现出对外部新事物的排斥[6]。面对“网络”的两面性及其带来的衰退和风险,学术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如网络演化、网络结构、网络治理、网络创新,更多的是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和治理,以此来实现转型和升级等。
       近几年,随着社会学相关理论逐渐渗透到经济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网视角分析网络的衰退和风险。但总体而言,把价值网和社会网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研究不多。为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在现有升级网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研究社会网和价值网的互动,来阐述网络升级思想和网络创新行为,从而为本土网络内企业高端突破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通过浙江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案例进行实践验证。
      一、价值网视角下的升级困境
      随着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简称GVC)理论在1990年代后期的提出和研究的成熟,也打开了众多学者研究本土企业升级和高端突破的思路。升级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主要思想就是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思路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升级。Kaplinsky和Morris指出嵌入全球价值链可分为低端嵌入和高端嵌入两种方式,以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网络如果不向高端嵌入转移,最终会陷入贫困化发展[7]。当然,价值链理论过于强调竞争,随着企业间合作行为的日益普遍化,强调合作与竞争的价值网理论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8,9]。价值网观念超出了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将关注重心从企业利益转向网络整体,从价值分配转向价值创造。在价值网理论看来,企业不仅要与顾客、供应商、互补者之间展开竞争以获得价值,更要与顾客、供应商及互补者合作以实现双赢,并创造更高的价值。
       然而,无论是价值链还是价值网,我国本土网络内的企业通过价值链的“嵌入”和“攀升”的升级行为也往往会受到来自更高一层网络(如在华跨国公司)的打压而陷入升级困境。文嫮等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分析了全球公司的治理行为对浦东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认为在地方产业网络内企业面前,全球领先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编织起了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壁垒,阻止和限制浦东地方产业网络实现全面升级[10]。邓智团认为跨国企业具有网络权力(技术权力、渠道权力)而控制着处在最底层(权力塌陷区)的地方企业[11]。
       可以看出,网络内企业的升级困境,一方面来自外部更高层网络的打压,只能在容许范围内实施有限升级,如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等,都是徘徊在更替或改良阶段的局部升级,难以完成“质”的飞跃[12]。另一方面,也是最大的瓶颈,就是工艺、技术和产品等升级都可以在网络内完成,而高端客户关系资源、知识信息和品牌声誉等“软实力”难以突破和解决。按照价值网理论,顾客的地位非常重要,整个网络的价值创造必须围绕顾客需求展开,这是网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进一步比较在华跨国公司网络,可以看出两个网络围绕的是不同客户,乃至不同的供应商等合作伙伴,形成层次分明的外部网络环境。本土网络内企业,如果长期在低端客户、低端关系网络内运营,就会造成高端关系和品牌声誉等的缺位,从而进入“结构陷阱”,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和高端突破。卓越等通过中国纺织业等案例,发现本土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没有因为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而实现价值链的攀升,反而被牢牢锁定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在GVC中地位日趋恶化,并陷入“悲惨增长”,为此必须摆脱跨国公司的升级控制,培养自己的高级要素[13]。基于价值网视角升级路径见图1所示。
      二、社会网视角下的升级困境
      企业网络研究起源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理论发展到1990年代与企业的研究结合后,进一步拓展了网络理论的发展。网络内的企业都与外界有各种“社会关系”(Relationship)与“联结”,各种各样的关系与联结搭建了网络的基本构架。这种联结就如同“婴儿的脐带”,为企业组织发展提供“养份”——资源。目前社会网络理论已经超越了企业间关系的范畴,通过用企业间关系代替社会关系,用企业节点代替个人结点,建立起企业间网络的概念,将企业组织行为由单纯的市场价格协调结果转变为市场与社会规范协同作用的结果[14]。社会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源,也是一种社会资本,代表了个体组织与其他个体组织或网络关系,是寓于人际关系之中,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外部社会联系,也就是组织通过与外界的联系所增加的社会资源总和。企业与个人一样,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不是孤立的主体,“能够通过这些联系而涉取稀缺资源是企业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同时,企业在其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就代表了其资源和信息的获取位置,并影响到外部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影响其经济行动;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的差异主要源自企业在社会网络位置的不同。
       哈佛经济学家杜森伯里(Ducsenbery)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如何选择,社会学研究的是人如何无法做选择”。基于价值网视角,企业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就是来自“软实力”的制约,而“软实力”很大程度是由于在社会网络所处的位置而造成,如高端社会网络的关系、信息获取和品牌声誉等的“隐形壁垒”。全球化背景下,在华跨国公司品牌占据高端网络的位置,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其实质不仅是价值网的高端,也是社会网的高端。罗家德认为一个网络间的“好位置”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成长所需的资源,加快异质信息的传递;企业就是被社会结构决定的傀儡,并被“社会孤立”,仅有“社会牢笼”内的自由[15]。Mustafa Emirbayer认为,社会网络作为由行动者在一定环境中塑造而成并反过来影响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其相对稳定的社会模式构成社会结构。
       Granovetter提出“强弱关系”的概念对社会网络分析产生了重大影响,认为弱联系对于信息的传递与获取起着比强联系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就是加强组织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如不同网络或不同组织之间多存在的弱联系,推动企业的经济行为通过嵌入社会网络来进行分析[16,17]。同时,Davern进一步从结构、资源、行为规范等动态过程分析企业个体如何影响社会网络演化。赖红波等也基于结构洞理论提出通过跨网络学习来攀升到高端关系网络[18]。可以看出,[被孤立在“低端客户群”的本土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价值网重塑和攀升,也是社会网重塑和攀升,社会网与价值网要通过互动来实现本土网络内企业高端突破的愿景。
      三、 社会网和价值网的互动与本土企业高端突破
       改革开放30年来,转型升级一直是本土企业发展的脉络主线。按照价值链或价值网的战略构思,升级是逐步从低附加值转移到高附加值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沿着“微笑曲线”从中间向两端转移的升级过程(图1所示)。可以看出,转型升级的实质也是本土网络内企业寻求高端突破的过程。基于价值网的视角,转型升级和高端突破最大的困境或“瓶颈”就是来自“软实力”升级的瓶颈,如品牌声誉、知识等“隐形壁垒”和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制约价值网的高端突破和攀升;差距的根源就是企业及其网络所处的社会网络(社会圈子)结构位置,对客户信任、客户情感、外部高端资源获取、高端信息传播、转型升级后的人际影响等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价值网要攀升,就必然要有社会网配合和“互动”,才能突破“社会牢笼”的锁定。转型升级和高端突破,不仅仅是价值网的问题,也包含社会网嵌入,价值网和社会网要互动,相互促进高端价值网嵌入和高端社会网的嵌入。
      格兰维特(1973)在其“弱联系的优势”一文中,开宗明义地说社会网理论的提出是要在宏观战略和微观行为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价值链或价值网一般用于剖析企业网络整体价值创造,是基于宏观战略方面进行解构转型升级和高端突破;而社会网主要是沟通网络整体与个体、结构与行动,以及个体如何嵌入新的社会网等进行解构和分析。社会网理论研究企业个体行为通过合纵连横建立或嵌入新的企业网络,对高端客户信任、客户情感、高端关系资源和信息传播、人际影响等诸多中介变量产生影响,通过这些中间变量来实现在社会网络的位置和软实力提升,从而进一步影响和推动价值网的高端嵌入,以此实现转型升级和高端突破。
      价值网和社会网互动与升级具体见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社会网络通过影响中间变量,如高端社会关系、品牌声誉、合作圈子等非竞争因素的突围,来协助“软实力”的增强和提高个体企业的社会网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推动价值网的攀升。通过社会网和价值网相互配合,促进高端嵌入,实现宏观与微观、战略与行动的对接。也就是说,社会网与价值网不是割裂,而是交叉和相互影响的。高端社会网嵌入,就是打破原来“孤立”的网络内的社会关系,尽管这种关系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成长,但也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正如格兰维特所强调的“在某一联结上所花的时间、情感投入程度和亲密程度”,其实质就是隐含社会网络位置攀升思想。企业个体通过“中间变量”,从非竞争关系入手,突破网络自身的有形和无形的边界而嵌入新的高端社会网络中,实现高端社会网和价值网的攀升,来实现转型升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以浙江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内企业为例
      1.发展阶段回顾
      本文选择浙江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出于如下考虑:一方面,正如Eisenhardt所指出的,对于案例研究方法而言,随机样本不仅是不必要,而且是不可取的[19]。Petligrew甚至强调案例研究要选取典型的情形才更为合适,因为这样的典型案例有助于获取更丰富、详细和深入的信息[20]。同时,考虑到本文作者2000年开始一直在浙江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内企业工作过较长时间,从各个阶段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故本文延续一直以来以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的案例研究,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自己熟悉和长期跟踪的案例更好地验证本土企业价值网和社会网的互动以及如何实现高端路径的突破。
       我国低压电器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在行业、标准、产品、企业等方面均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目前低压电器行业生产企业近2000家,生产总量约350~400亿、产品约1000个系列。[期间,温州柳市低压电器生产基地崛起是本土企业网络发展的典型,回顾其发展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0年),是我国低压电器行业起步发展阶段,也是温州柳市集群网络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1990~2000年),是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动荡与重组阶段,也是温州柳市集群网络的成长阶段。典型特征就是国外低压电器制造商相继进入中国,我国计划经济下的五大生产基地逐步萎缩,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成长崛起,形成国营、民营、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第三阶段(2001~2008年),伴随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快速发展,温州柳市集群网络逐步走向成熟。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柳市集群网络发展进入“拐点”,面临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困境。
       可以看出,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发展短短30年,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暴露出潜在风险。柳市集群内大多数生产企业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90%以上企业处于中、低档产品重复生产,依靠压价与销售手段进行无序竞争。同时,从2000年至今,柳市集群的中低档产品格局基本没有变化,集群内也没有一个品牌能改变这种低端产品的格局。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柳市集群网络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尤其是网络的封闭和锁定而导致的“衰退”迹象显露出来。
      2. 价值网升级和困境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从形成、成长到成熟的各个阶段都在不断寻求各种途径升级和突破,无论是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还是链的升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变。但单靠网络内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和技术改良等,已经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以低压电器塑壳断路器产品为例,柳市集群网络内龙头企业正泰集团MCCB年产量达600多万台以上,而能与外资品牌抗衡的国内MCCB生产企业——常熟开关厂的年产量仅100多万台,按产品数量计算正泰集团是常熟开关厂的6倍左右,但按产值计算不足2倍。进一步以2010年我国低压电器交流接触器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和市场份额为参考,对在华跨国公司品牌和本土柳市集群内企业主要核心企业进行比较(13家核心企业),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低压电器交流接触器市场竞争格局(13家调查企业),见图3所示。
      一直以来,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内企业基于价值网理论的升级行为难以实现真正的质的飞跃,依然没有打破路径依赖和改变被低端锁定的尴尬局面。尽管网络内企业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想改变中低端形象,但现有的各种升级行为只能是有限的改良,难以突破“低端锁定陷阱”。价值网升级最大的“瓶颈”就是来自外部的客户结构、合作圈子的锁定和品牌等软实力因素,被孤立在“低端客户群”或社会网络内,而陷入“社会牢笼”,这些因素显然是价值网理论不能解决和突破的。
      3. 社会网和价值网互动和升级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内企业如何进一步突破?以网络内龙头企业正泰集团公司为例,一直以来其90%的零部件都是通过在集群内采购完成的,正如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经所言,“利用温州地区这个庞大的供应链生产是我们正泰最大的优势” [21]。网络的优势也是劣势,给后续价值网高端嵌入和转型升级带来困境。为此,正泰集团公司这几年一直不断寻求社会网高端突破,如走出温州到上海创立高端品牌“诺雅克”,全方位重新构建新的社会网络,如客户、供应商和中介合作伙伴等,努力“摆脱”原柳市集群网络的局面。同时,积极参加德国慕尼黑、上海工博会和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等各类展会,并通过举办高端产品的技术研讨会来扩大社会网络影响力,[并尝试积极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等。这些都可以看出其正在努力嵌入高端社会网络。
       近几年来,集群网络内其他企业也不再停留在原来简单的模仿创新的局面,而是更积极参与到外部产学研合作圈子,如参与第4代产品产学研合作网络,来获得高端社会关系网络的认同。同时,集群网络内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学习,越来越多的温州低压电器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参加各类EMBA学习,形成一种资源和社会网络,并常把这种关系网络用于支持商业活动,逐渐把企业融入新的社会网络。可以看出,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内企业通过社会网和价值网的互动,达成宏观战略和微观行动的对接,实现高端网络(社会网和价值网)突破和转型升级,从而努力摆脱原来的“社会牢笼”以及价值链的“陷阱”。
      五、结论
      本文分别以价值网和社会网络为视角,探讨了本土企业价值网转型升级过程和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转型升级不再仅仅是孤独的价值网的升级,可以通过社会网和价值网的互动来获得新的高端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和实现转型升级和高端突破。最后,本文结合浙江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网络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一种网络的联系,如社会网的联系和嵌入可以帮助克服另一种网络联系(如价值网)的局限,通过社会网和价值网互动,实现从宏观战略到微观行动的对接,以及从网络整体到网络内企业个体的升级和高端突破。
      (2)社会网络的互动和高端嵌入,主要是从非竞争性关系网络构筑入手,社会网和价值网高端嵌入协调推进,通过打破企业的“社会性孤立”,促进价值网的攀升和企业高端突破。
       社会网和价值网互动在本土宏观战略和微观行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对我国本土企业如何成功嵌入全球价值链,进一步转型升级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本土企业网络宏观的政策制定者和微观的企业实践都提供了一些转型升级和高端突破方面的启示。当然,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没有进一步深化社会网如何通过高端资源嵌入来影响和带动价值网高端嵌入,有待进一步展开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Desiree Blankenburg Holm,Kent Eriksson,Jan Johanson. Creating Value through Mutual Commitment to Business Network Relationship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20).
      [2]Prabakar Kothandaraman,David T Wilson. 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 Value -Creating Networks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1,30(4).
      [3]James F Moore. Business Ecosystem and the View from the Firm[J]. Auti-trust Bulletin, 2006,51(1).
      [4]Schmitz H. Global Competition and Local Cooperation: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Sinos Valley,Brazil[M].World Development Special Issue on Industrial Clust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1999. 1627-1650.
      [5]王益民,宋琰纹.全球生产网络效应、集群封闭性及其“升级悖论”——基于大陆台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4:46-53.
      [6]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35-67.
      [7]Kaplinsky R,M Morris. A Handbook forValue Chain Research[M]. Brighton: IDS,2001.
      [8]Brandenburger, Adam J, Nalebuff, et al. Co-opetition[M]. New York: Doubleday, 1996.
      [9]Ranjay Gulati,Nitin Nohria,et al. Strategic Network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
      [10]文嫮,曾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7):20-27.
      [11]邓智团.非对称网络能力与产业网络的空间组织[J].中国工业经济,2010,3:149-155.
      [12]朱海燕.产业集群升级:内涵、关键要素与机理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26(2):380-389.
      [13]卓越,张珉.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131-140.
      [14]Davern, Michael. Social Networks and Economic Sociology: A Proposed Research Agenda for a More Complete Social Scie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1997(3).
      [15]罗家德. 社会网分析讲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6]Granovetter M.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78):1360-1380.
      [17]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the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1(3):418-510.
      [18]赖红波,吴泗宗,王建玲. 产业集群的自我否定与跨网络学习——以浙江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 2011(2):13-20.
      [19]Eisenhardt K M. Builg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20]Yin, Robert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 Newbury Park,CA:Sage,1994.
      [21]姚伟坤,周梅华,张燚.产业集群环境下的企业品牌纵向合作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4):84-90.
      (责任编辑:何 彬)

    相关热词搜索: 互动 视角 本土 突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