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跳出韩寒与方舟子之争 锵锵三人行方舟子韩寒

    时间:2019-04-24 03:28: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前些日子,韩寒与方舟子论战正酣。  方方的阵营中,先锋是麦田,主帅是方舟子,大将是彭晓芸;韩方则是韩寒亲自挂帅,大将有路金波、马日拉和韩父韩仁均。彭晓芸女士说:“这是一次检验中国对公众人物监督的法律边界的经典案例试验。”听起来有点别扭——什么是“法律边界”,弄不大懂,案件八字还没有一撇,便定义为“经典案例”,也有点过早。而动宾关系的指向,则让人不知所云,“检验……试验”,操作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但彭女士提出的公众人物应当接受大众监督的问题,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人无意参与方、韩之间的论战,但受此启发,如果抛开韩寒创作的真假不谈,将眼光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之中来巡视,就会发现,捉刀代笔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先看政治舞台。2012年1月29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提倡领导同志自己起草文件和讲话稿。正式发文来“提倡”领导干部“亲自”起草文件,说明此事已是既成事实,又一时难以解决,也就未敢使用“必须”、“坚决”、“限期”之类的词语。因为可以预见的是,这样“提倡”的效果肯定不会显著,以现在的官场态势来审察,最有可能沦落为一纸空文。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开任何会议,所有的重要讲话、非重要讲话、一般讲话,无一不是秘书或政工人员、研究室人员代笔,因而才有“领导的嘴子,秘书的脑子”一说。然后,这领导的讲话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本埠报纸的头版头条,署的当然是领导的大名。然后,领导又把这些讲话稿整理起来,弄一个书号,印它个数千上万册。下属部门便争先恐后、摩肩接踵地前去购买。这些东西,能算是领导本人“创作”的吗?可是大家都认可了,从来没见过方舟子等什么人物出来质疑一下,打一下假。其实这样的打假,胜算的概率都在百分之百。
      党政机关是如此,其他领域也大同小异。有一个群体叫“专业技术人才”,而要当上这个专业技术人才,首先要过的一关,是必须有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论文才能申报。没有一定数量的论文,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甭想由中级而升副高,或由副高而升正高。中国发表论文的数量之多世界第一,但其质量之差也是世界第一。研究这些论文的署名,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作者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甚至三个。而且第一作者大多不是作者,而是作者本人的领导或导师,真正的作者往往屈居第二。你不将领导的大名署上,最后上报职称时你的名字或许就泥牛入海了。因为职称从来都是狼多肉少,职称又和待遇挂钩,评上职称是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而如果学生不将导师的名字署上,可能这篇论文就成了一堆废纸。这样的现象,虽然颇遭诟病,然而时至今日,领导或导师依然故我,大言不惭地吃现成饭,别人拉车他坐车,别人栽树他收果。这种行为,比抄袭、剽窃又能好到哪里去?
      回到文艺界,这种现象也是所在多有。比如一个著名编剧,都会搭个写作班子,干什么?用来帮他(她)编电视剧本啊。当一个编剧一旦成名以后,他的约稿信就如雪片般飞来,应接不暇。于是“著编”就当起了“老板”,找枪手来替他完成“作业”。著名导演吴天明就曾毫不客气地指责道:“有些知名编剧现在已经不写了,而是雇用一些枪手,一稿出来就再也不改了。”所谓“再也不改了”,就是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的“流水线”,我们不是时有所闻吗?就是几千字的一个序言,一些大作家也是不屑于“亲自”的,或由作者写好签上自己的大名,或请别人代笔后以他的名字发表。
      韩寒与方舟子之争,官司尚未对簿公堂,我们不能将结论下到法官的前面。但我觉得,其实韩寒的创作是否“人造”并不重要,或者说,韩寒如果作假,当然是个问题;如果韩寒没有作假,社会上这种“人造”、“代笔”的现象也是不胜枚举。“代笔”所暴露出来的,既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又有创作中借梯上楼的权力通吃,更有道德水准下降、不知羞耻的知识掠夺。我们最好通过这样的一次争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打假,净化社会空气,提升中国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结局,远比韩寒与方舟子的官司谁赢谁输意义更大。

    相关热词搜索: 之争 跳出 韩寒 方舟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