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时间:2019-04-24 03:21: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大多数中学生谈到作文,就眉头紧锁,而“无话可说”是他们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作文的立意并不差,坐在那儿想想,觉得有很多东西好写,可是这笔一提便无从着手,或者只写了两三句就完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学生的语言贫乏,也就是“语源”不富之故。就如何培养学生丰富自己的“语源”进行了探讨。
      学生 作文 语源
      厚积言有物,说的就是胸中要积累有丰富的材料,才能在下笔时言之有物。
      要丰富语源,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材料。写文章要有一定的材料,而这些材料,不是在写文章的一瞬间自己跳出来的,材料要靠平时积累。如何能较多地积累材料呢?有两条途径:一是积累平时有过感受的材料;二是积累别人的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不管是为创作,还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学生肯定动了脑筋,想过许多东西,直到把要写的东西都写下来为止。那些写到作文里的和没写到作文里的东西,往往是学生们较有感受的,或者耳闻目睹的材料,抓住时机积累这些材料,是一个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告诉他们有意识地记忆这些材料,使之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或者分门别类记下,分清楚哪些材料适合写哪些文章。积累自己的材料,还要指导学生克服闻过则非,熟视无睹的坏习惯,养成善观察、多留心周围事物,勤捕捉瞬间感受的好习惯。并且勤把这些东西写进日记中,这样日积月累,材料自然会越来越丰富的。
      不过由于受年龄、学识的局限,学生的见闻感受毕竟有限,甚至不正确,所以要较多地积累别人的材料。这就是说丰富“语源”,还需要重视积累别人的材料,包括课内的、课外的书中读到的材料,主要可采用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勤摘抄所读书中优美的语言、环境、人物等描写的句子。大量地摘抄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材料积累的过程,积累得越多,“胸中墨”也会越丰足。写作时,这些贮藏在记忆仓库里的“墨”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选择恰当的、符合中心的用上去,这样,不但能学以致用,又能变“无语可说”为“有话可说”“言之有物”。
      大量地阅读当然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学生阅读量越大,“源头活水”就越多,“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阅读兴趣也会越来越高。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要积累,就需要有观察,有发现,更要有创作的兴趣,要有捕捉生活素材的情感,要有感受美丽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中第三条就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我们都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的世界是无比广阔的:一人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学生的生活圈子里本来就有许多让人心动的传奇故事。能感受生活,品味人生,然后写下美丽,留驻精彩,这就是创作的整个过程。
      不过,作文并非生活的简单实录,来自生活的材料要经过作者的技术处理,艺术加工,才能化平凡为传奇,使来自生活的素材更典型,更有感染力。
      有个叫余薇莹的学生,她以《回家》为题写了一件回家的烦恼事:星期五回家路上,车山人海,堵车了,作者焦急地等待正常通车,等到下了公交车,发现爸爸妈妈早等着了,回到家,发现全家人都等着她。于是,她感受到了家的爱的温暖。此文发在天台外国语文学社社刊《飞鹤山》上。她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者把平时观察到的堵车的情景,公交车上客人的反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言行状貌恰当地描述在文章中,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的总目标中规定:“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看来我们教师是应该为学生积累材料,丰富语源提供指导帮助。
      百练笔生花,就是强调练的重要性。要有丰富“语源”还必须经常练笔。《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的作文就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在对7~9年级写作的目标中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由于练笔不拘形式,不限内容,要求比较单纯,学生容易写,写多了又能提高兴趣,熟能生巧。故曰:“大抵文字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清人所著的《读书作文谱》中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之决,其备相去远也。”多练不单指课堂上练,写日记也是练的一种。写日记时若能有意识地加强语源的积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笔尤其重要的一环,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些想起来很美,写起来无言的学生大多属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者。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语言表达能力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再者,平时写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写长作文,这很有必要,也很要紧,因为这首先是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个概念——写作文要有一定的文字量,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完成的。学生也不得不从多方面想方设法写出很多东西来,思维不得不拓得宽些、远些,只要不离题的都可以写上去。不过这样做,开始时难免有“懒婆娘缠脚纱,又长又臭”的现象。但我认为,能写出一定文字量的文章至少比虽然不离题却写不上几句就完了的文章要有前途。因为中学生的作文不是写作定型阶段,而是训练、学习、提高阶段,是培养学生们具有写作能力的基础阶段,而“语源”应该是最基础的基础吧。况且“长”不一定都“臭”。在“长”的基础上再辅以中心、形式或其他要求的指导,择其精者用之,成效就出来了。经过几届学生实践,这些效果颇佳,因为这种方法大大放开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谈文色变的紧张神经得以放松,思维也会拓展开来,即使写日记也要养成写“长”的习惯。
      生活是作文之源,练笔也应该大胆地描画生活,注重生活细节的刻画,从生活中“找水”。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教师应该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做文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并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去抒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源”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只有“语源”丰富,胸中有墨,才能写出文章,才能有兴趣写文章,写好文章。所以,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源”,是作文教学应重视的一环。胸中墨丰足,下笔千言易。

    相关热词搜索: 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那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