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阅读课要充分体现自主开放:自主阅读课怎么上

    时间:2019-04-21 03:21: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阅读教学就是多重对话: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文本对话以及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学生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和筛选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阅读教学应该摒弃那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向剖析文本材料的做法,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间。
      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自主开放的交流平台。如何构建自主开放的阅读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许多老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个人权利的人来看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权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老师往往为学生安排好一切,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表面上看,老师对学生异常地关心和负责任,但是实质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甚至无视学生的存在。老师的地位是非常权威的,老师对学生是“未尝稍降辞色”,而学生对老师则是“色愈恭,礼愈至”。这种“尊师重教”的方法,使得学生对老师有了一种敬畏感和惧怕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只有聆听的份儿。而且容易产生唯师命是从的学生。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和新教育理念的提倡,特别是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媒高度发展的现在,教师已不再是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论的观点告诉我们:在“三个主体”的对话中,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原有的经验,通过同化和顺应,实现与文本的“视界融合”,而文本的生成性、多义性、模糊性、开放性和学生精神领域的丰富性、曲折性、复杂性,必然对文本作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可以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说”,必须有个“度”的限制。这个“度”就是作者的意趣和基本倾向。我们要知道:哈姆雷特不是张三李四。在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的同时,教师应该使其至少意识到蕴含在文本中的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师生之间围绕文本的各种观点的碰撞,才会迸射出接近真理、接近文本(作者)的理想之花。一旦学生的想法离题太远或明显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干预。语文老师是平等交流中的首席。语文老师虽然不应该以权威者自居,但是也不应该在课堂上不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比共产党员和普通百姓的关系。你是群众的一员,但是又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你要有更高的境界,在和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偏颇的认识有所纠正,使学生肤浅的认识有所深化,在碰撞中使课堂实现生成。语文课上老师的作用体现为首席意义上的控制:该讲的要讲,该表态的要表态,该纠正的要纠正。语文课堂上的控制就是预设,就是纠偏、指导和引导,从而实现生成。
      二.注重教学设计
      首先,阅读教学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础。阅读教学特别重视对文本的把握,老师和学生如果能够潜入到作品的内部,触及作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就能够逼近文本的核心地带。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作品对读者阅读的进程、策略乃至精神建构,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作品的“意义”在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中生成,文本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和“媒介”。没有文本,教师、学生、文本这“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便无从构建,“对话”也就失去了丰富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价值取向。读者与文本(作者)双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它强调学生要大胆怀疑和否定,如同凤凰涅磐一样,消解作品的神圣魅力后方能“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设身处地的叩问写作意图借以消除时空隔阂,发现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审美理想及个人特质的与作者的对话;与编者和文本的对话是中心环节,包括走进文本、获得情感共鸣的认读,对文本的质疑思辨、美学建构的解读及汲取养料、启迪人生的悟读这三个过程。现在很多语文课上对文本还没有理解就拓展延伸,那不仅是空泛,简直是打水漂。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多彩的语文世界,用文本激活学生的情感,接通学生的生活体验。
      其次,语文教学要以问题作为引导。设计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也就是说文章的魂要抓住。例如,我在导读舒婷的散文《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时,当学生轻易地读出“我”和蚂蚱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的时候,我就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我和蚂蚱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是什么使我们俩成为好朋友呢?理解了这一问题,有助于领悟两个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关于“问题”,还有一层意思。问题意识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作为阅读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来判断,来产生疑问。实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较高层次或较有价值的问题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他们,区别对待,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解答。这样,让优等生“吃饱”,让中等生“消化”,让后进生“解渴”,做到“上不封顶,下能保底”。在质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坚持训练,学生们就能逐渐学会质疑问题,学会自主探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第三,阅读教学要以具体的语言活动为承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技能,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习语文必须要亲自实践。可以设计课中的话题,让学生在理解话题、展开话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品读和分析;可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读和说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方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学习作批注;还可以读写结合,创造性地进行读写活动;对于优美的散文等,还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欣赏,品析语言的精妙或者写法的高超;有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增加阅读材料,使阅读带有综合性学习的味道。总之,语文课要让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三.倡导个性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这些理解很可能不同于教材、教师的解释,但却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化阅读现象。个性化阅读实质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个性化阅读教学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开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
      实现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一定要体现学生的自读和自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先要传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要求学生采取批注法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断、重点语句等方面,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圈点勾画符号或作简洁的文字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使其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自己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也增添了兴趣。
      老师要主动还给学生感悟文字的气场,给学生安静的阅读气场,学生读书思考的时候,老师免开尊口,站在教室的一隅,等学生面色潮红的时候,你就等着云蒸霞蔚的动人局面呈现吧。老师只管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领悟,不要老想着把自己对课文深刻的理解、精彩的分析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我们做老师的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我们要做心灵的引领着,而不做心灵的屠宰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有研究空间的领域。从师生关系,到教材的处理,从整体感知,到语言的品味,从问题设计,到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哪一个细节都值得研究。但无论采用何种样式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阅读、个性理解,因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灌输,而是建构。
      
      滕月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徐州。责任编校:左晓光

    相关热词搜索: 要充分 体现 自主 开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