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_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

    时间:2019-04-12 03:17: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心引导,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47-0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同时,语文极富情感、个性,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必要性
      (一)发散式思维的培养是上好语文课的需要
      发散性思维,也就是扩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直接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
      (二)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对个人思维形成的重要影响
      试图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在开发阶段,从小培养自主思考、多元思考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单一的思考模式无法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多想问题,换位思考,换个角度,如此在长期的教学中进行下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对其整体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良好助益。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几种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当前农村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和城镇小学相比, 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因此,农村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注重新知识的获取和累积,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新生事物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点燃思维训练火花,深化思维训练教学有法。
      (二)提高自主思考的兴趣
      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熟悉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实况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任务,科学选择资料,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方案。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 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学生对一个事情有没有兴趣往往取决于第一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内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一些学校通过开展“课前10分钟能力训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中,针对题目引发学生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此时,学生会毫无顾虑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四)展开合理想象
      想像是思维的扩展,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越深刻。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冲破知识经验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刻地探究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
      (五)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1] 杨世碧. 培养审美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J]. 新课程( 教师),2010,(08).
      [2] 李新宇.语文教育学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 发散 小学语文 思维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