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事业单位改革:剥离“两头”留下公益|事业单位剥离行政职能

    时间:2019-04-11 03:31: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今后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着4000多万“事业人”的命运,更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富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事业单位改革20年终破冰
      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人数超过4000万。
      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
      时至今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没有变化,只是20年间,有关这一思路的实践历程确属磕磕绊绊,也曾一度遇到瓶颈。
      实际上,事业单位改革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有所动作,中央相继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以及明确了聘用制度等相关政策规定。
      一位参与制定改革方案的官员坦言,分类改革本身就困难重重,由于所有事业单位都与政府机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平衡和照顾各方利益,要进行公平有效的划分争议极大。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推进改革的步伐加快。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方面均有相关文件出台。而关注度最高的养老问题,则被视做事业单位改革的“深水区”。
      2008年初,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及分类改革。然而,这一改革方案受到以教职工为代表的事业单位从业者的反对。其集中表现在,因改革设计方案使得退休金待遇差异较大,以高校教职工为代表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内掀起了一股提前退休潮。
      种种尴尬面前,分析普遍认为,有关部门及全国各地对这项艰巨的改革任务未作好准备。
      对于这些“准备”,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提出其总体思路:要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放在前面来做,实现事业单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和岗位管理,由此来推进改革。
      2011年11月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即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行事业单位员工岗位聘任制、绩效考核、工资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作了相关制度建设的规定,如条例拟明确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
      在种种铺垫几近成熟之时,如今这份事业单位改革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兼具的《意见》问世,被舆论视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破冰。
      改革基本政策及思路
      《意见》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推进改革的总原则为“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实际上,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就是将当下有的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剥离出来,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剩余的事业单位是从事公益服务的,对这一部分要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而它们也是未来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鉴于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意见》将总体目标时间设定到2020年。届时,将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而今后5年则是专家眼中的“阵痛期”,要将最艰难的清理分类工作放在5年内完成,清理分类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撤并。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第二步是分类。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第三步是细分。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此外,占事业单位约20%比例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都将在5年内完成从事业单位中的剥离。
      对于事业单位的“主力军”——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5年内要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入企损失的养老金怎么办
      根据《意见》配套文件的规定,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后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转制时在职人员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转制后这类人员离退休费待遇支付和调整的具体办法,按照2000年科研院所转制和勘察设计单位转制的相关政策执行。
      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企业的办法执行。
      在转制过渡期内,按照企业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如低于按照事业单位退休办法计发的退休金,其差额部分采取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离休人员的医疗保障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照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经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照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待遇。
      不少面临入企的“事业人”担心,入企后养老金降低了怎么办?
      据了解,我国在养老金制度设计之初,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大约是按其在职工资时的60%来规划设计的,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大约是按其在职工资时的80%来规划设计的。
      为了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后来我国也推出了积极的补充养老跟进措施,即企业年金制度。根据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在中青年时期即加入企业年金计划者,其退休后的收入可相应增值20%至30%,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水平大致相当。不过企业年金的问题在于,目前还只是企业自愿实行,只有少数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实行了这项制度。
      由于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的差距,使得部分将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会成为这次改革的最大难点。专家建议有条件的转企单位应尽快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为职工“补差”,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本刊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 剥离 两头 事业单位 公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