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题意作文审题三原则] 什么是审题立意

    时间:2019-03-03 03:29: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所谓“题意作文”,即提供材料或图画并做提示,而不出现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进行作文。题意作文自2005年在上海春考卷中悄然登场以来,在2005年高考(福建卷、湖北卷)、2006年高考(湖北卷、全国卷Ⅱ)中已呈“燎原之势”,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宠”。由于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它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形式,预计将成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题意作文的写法就是将题意作文转化为话题作文,而转化的关键,就是要将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浓缩成一句话,并以此作为自己作文的话题。因此,解读题意,即审准题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笔者认为,考生在审题时应注意以下三条原则:
      
      一、“鸟笼”原则
      试题的“材料”“提示语”和“要求”规定了写作的内容范围,即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这个规定就像一个鸟笼,你只能在这个笼子里施展才能,应写的不能遗漏,不应写的更不能自作聪明地写。
      以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为例。
      审读题目后我们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要求考生以带“三”的词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虽然审题难度较低,但细读题目,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暗含限制:一是“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二是“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那么,区分考场作文高下的标准,就是看其所选词语是否隐含“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以及这个(些)词语的中心是否在“三”。如果突破了这些限制,文章就会偏(离)题。同时,试题要求“不少于800字”,这是硬指标,所以,考生应严格按照要求构思成文。
      
      二、熟悉原则
      写熟悉的东西,这是写作成功的一条原则。写高考作文更应该在试题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写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
      如提示语中“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这意味着要写好这篇考场作文,就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积累和认知资源并生发联想,即由一词一句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理、情。一番冥思苦想后,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但你不可能都写,只能采用“优选法”选取你觉得最有价值、最有意义而又最熟悉、最喜爱的写,并选用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迅速地确立主旨或中心观点,构思拟纲,行文表达。
      
      三、重点原则
      近几年高考作文有一个普遍的毛病:重点旁移。这里虽有写作时把握重点能力差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没能准确审清写作内容范围造成的。高考作文篇幅短,重点一定要突出,而且一定要准确体现主旨。
      如材料中明确提示:“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首先,考生应当审清“三”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三”代表着全面、完整和多数)。然后,据此灵活选取自己理解透彻、能激发自己联想或自己感悟深刻的带“三”的词语来立意。而一旦选定某个词语,则要“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应严格遵循所选定词语表达的意思来行文,以免偏(离)题。同时,应注意并非所有带“三”的词语都适宜写作。如“三妻四妾”“三从四德”这些体现的是封建观念的词语,就不宜。选用这类词语,文章会偏离了隐含“一定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这个重点,且格调不高,很难使阅卷老师给出高分。

    相关热词搜索: 题意 审题 作文 三原则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