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声乐科学发声法_论“会诊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2-13 03:27: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会诊法”是指医院某一科室医生针对自己领域的某种特殊疾病难以从症状上断定属性时,由主治医师牵头,汇集相关科室的医疗专家进行会诊,以确定疾病的大致属性并拿出相应的医疗方案和措施。会诊法在医学上的作用和功效是不言而喻的,让更多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其他科室的临床医生参与诊断,就如同增加了一套逐行扫描的仪器,提高了发现病症的几率。同样,会诊法也早已被诸多技能性教学行业引入自己的领域。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专业属于技能性教学范畴,也适合于引用会诊法的手段,来进一步改善当下诸如教学模式陈旧、声乐师资力量不均、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
      
      一、地方普通高校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普遍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即一对一或一对若干的授课模式。但目前随着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扩招,有些声乐教师一周要面对十几名甚至数十名程度不等的学生,受教师的时间、精力所限,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在的教育发展形势。
      与此同时,因为教师自身的经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面对存在不同程度歌唱问题的学生时,有些教师不仅能够发现症结,还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而有些教师尽管能窥见问题,但在解决问题上却效果不彰;还有些教师虽然在学生身上下了很大工夫,但学生仍然无法轻松自如地掌握正确的歌唱技艺。于是,经常出现学生更换门庭的现象,但问题是,有些学生即便是更换了很多声乐教师却仍然起色不大。
      针对地方普通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努力寻求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措施,尤其是新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有效借鉴会诊法,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让更多的“诸葛亮”共同参与到声乐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之中,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探索适合普通高校现状的声乐教学新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应该是值得我们努力思考和实践的。
      
      二、利用“会诊法”解决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基础上实行“双导师制会诊法”
      目前新的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若干的授课模式中,教师往往“单兵作战”,在学生人数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声乐人才的实际需求。
      “双导师制会诊法”则是将原来由一位指导教师独立完成工作的形式转变为由一名主导师和一名辅助导师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其具体操作程序是,平时上课以主导师为主。即每学期四分之三的课由主导师讲授,四分之一的课由辅助导师讲授。每位声乐教师都有做主导师或辅助导师的机会。即便是职称较低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经验得到不断积累和提升后被确认为主导师。院系要成立“声乐教学评估专家小组”,由声乐学科带头人和院系相关业务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协调主、辅导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师生各方面意见的及时处理。学生入校半学期后可以开始申请辅助导师(有些学生跟随主导师学习成效明显则无需再申请辅助导师),辅助导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接纳学生。主、辅导师要事先把学习计划和进程向学生交待清楚,两导师也可以一起给学生上课,在特定情况下主、辅导师也可以互换位置。若主、辅导师出现严重分歧,由声乐教学评估专家组来最终评议、裁决,并及时调整主、辅导师的重新组合和搭配;对于主、辅导师的最佳搭档,专家组应给予表彰、奖励。
      “双导师制会诊法”实际上是一种“规模最小的会诊教学法”。通过两位导师的共同磋商、合作,以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同时,实行“双导师制”便于高校声乐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有培养和强化师资队伍的作用。
      
      2,由声乐教学指导小组实行“群议性教学会诊法”
      在一对一、双导师制基础上,由多位教师组成的声乐教学指导小组定期对一位或若干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方法,叫“小组会诊法”,又称“群议性教学会诊法”。
      就像医院主治医师负责牵头为病人进行医疗会诊一样,普通高等院校音乐院系也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结构情况,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优化组合,并分成若干个声乐教学指导小组。每个声乐教学指导小组指定一位大家公认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社会声誉良好、深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担纲组成,其他教师则按职称、年龄、学历、性别等不同比例安排到各个声乐教学指导小组之中;也可以根据小组带头人的业务方向把声乐指导小组分成不同类别的教学组,并把相关方向的教师都集中在一个小组,以便于开展学术研讨工作;也可把擅长西洋声乐教学和擅长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师打乱安插在各个教学指导小组,组成一个声乐技术和理论比较全面的团队,以发挥集体能量和智慧来为问题教师和学生把脉问诊。
      每个声乐教学指导小组的成员名单在新学期开学前公布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选择。平时由学生选中的主导教师给学生上课,该教师定期向教学指导小组负责人汇报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负责人根据汇报情况,及时召集小组成员群策群力,解决存在于教师或学生身上的问题,如:调整教学方案、纠正教学偏差、调换指导教师等。
      
      3,利用常规听课制实施“暗会诊法”
      有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为了督促青年声乐教师不断进步,每年定期组织离退休教师组成督导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常规听课。督导组可事先通知被听课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再去听课,也可根据情况随机走进教室听课。对听课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督导组可推举其参加院系每年举行的声乐公开课教学活动;而对教学中存在不足的教师,督导组成员汇总看法后要拿出统一的口头或书面改进意见,在课后及时与该教师沟通。
      这是一种十分富有成效的会诊手段,在此基础上可以改变一下组合方式,由一至两位督导教师带领一两位青年教师组成听课评议组,青年教师不固定,可以是骨干教师,也可以是一般教师。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行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都需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那些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并“医治”过无数“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而青年教师的特点是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比较快,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由这些成员组成的声乐听课评议组必定能够有效地促进声乐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给授课和听课的青年教师一个观摩教学的机会,促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克服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教学通病;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思维碰撞,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技巧,积累教学经验。由于是通过私下对话和沟通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所以该方式称之为“暗会诊法”。
      
      4,利用声乐公开课实施“明会诊法”
      不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无论是声乐课还是器乐课都有上公开课的传统。然而,有些公开课往往只是走过场,缺乏全面、系统、客观、公允的点评。
      为了确保公开课达到理想效果,并将之纳入规范化的会诊教学系统,可在公开课之前举行小范围的“暗会诊法”。由专家组委托或指定有关教师在公开课之前审视课程,把一些明显的异议提出来,并让教师及时加以解决。正式的公开课时,听课师生可以各抒己见,使问题趋于立体化、明朗化、清晰化。“听课评议小组”负责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做归纳总结,并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以便纠错补遗,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这种“广开言路”的会诊法因其公开、透明而被称之为“明会诊法”。这是一种比“群议会诊法”参与面更为广泛的“博览会诊法”。
      
      5,利用专家的声乐公开课施行“对照会诊法”
      学术交流活动中声乐专家的公开课,则是一种“对照性会诊法”。教师可以对照自己与专家在教学上有哪些差异,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指导教师与专家之间有哪些差异。特别是,教师通过对照专家声乐公开课上的思路、理念、方法及其实际成效,可以全面审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思考哪些方面需要扬弃,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俗话说:“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专家在发现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上,在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的定位上是很值得大家借鉴和吸收的。“声乐教学评估专家组”负责把专家的讲课过程整理成文本形式,以便使教师能够更清晰透彻地把握授课内容。对照会诊法可以让教师了解、熟悉、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各声乐教学组的指导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整理听课笔记,并进行研讨,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而这正符合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新方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 会诊 声乐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