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戴着镣铐跳舞_戴着镣铐跳舞 出处

    时间:2019-01-30 03:35: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限制,区别只在于限制的多少。应试作文,就好比戴着镣铐跳舞,要想舞姿优美,首先要认识镣铐的束缚,然后顺应着镣铐的束缚舞出自己的节奏,这样才可能有赏心悦目的效果。摸清楚镣铐的束缚,即审题;使舞步与镣铐谐和,即扣题。优秀作文,既需要准确地审题,更需要严密地扣题。
      【分类点评】
      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两篇2010年浙江温州的中考作文,然后再具体分析它们的审题是否准确,扣题是否严密。
      题目: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例文一
      做一个“行者”
      2010年温州一考生
      历史上的每一个成功者,他们一般既有远大的理想,又都脚踏实地,甘心做一个“行者”。
      做一个“行者”的精神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民族进步的基石。一个国家没有了脚踏实地,必然在国际竞争中举步维艰。中国发展为什么受制于一个个“瓶颈”?我们的企业盈利不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只追求一时的泡沫经济,却不想脚踏实地搞创新。据美国华尔街有关人员称,以前沃尔玛从中国进口某产品的进价从十几美元降到七美元。而该产品的成本却有五美元,为什么?蜂拥而上将自己作为别人廉价的加工厂。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脚踏实地搞科技创新,潜心做一个“行者”,从而发展龙头企业,中国一定会飞得更高,否则有可能折翼落地。
      做一个“行者”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是成才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怎么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如果没有曹雪芹十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又如何有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如果没有洪战辉十数年对不是自己亲生妹妹的照顾,又何来感动神州赤子的热泪盈眶?如果没有606次的研究,梅毒早已夺去数万人的性命。
      做一个“行者”是我们每个人的美丽翅膀。个人的飞翔。离不开先做好一个“行者”。做一个“行者”不是事必躬亲,因为居里夫人对她父亲说过她没有时间擦椅子;做一个“行者”不是好高骛远,孙楠曾经干过二,千多个工种,数十年后才将他那美妙的歌声带给我们:脚踏实地不是一蹴而就,刘备一生转战,屡败屡战最终才开创蜀汉。如果李字春不是对音乐执著追求并毫不松懈地苦练,那么大陆歌坛将少了一片灿烂的星空;如果不是《搜神新记》这一数百万字的作品,“往往醉后”的博客也不会成为新浪三大博客之一:如果韩寒不是饱尝教育制度的冷暖,他也不会写出尖酸的文字。
      美好的理想让我们看到蓝天就在上面,美丽就在前面:而做一个“行者”,它会增益我们所不能的,它会磨砺我们的双翼,任我们在天空翱翔。
      点评
      从字面上看,本文是扣题的,题目的关键词“行者”累计出现了9次。从头到尾,覆盖了所有段落。但仔细推敲,又发现作者对“行者”的定义是飘忽游移的。从命题看,“行者”应是跟“知者”对应的一个概念,“行”就是“行动”的意思,但在本文里,作者先在开头一段把“行”诠释为“脚踏实地”,再从国家发展、事业成功、个人发展三个角度论述。姑且不论第二个角度其实跟第三个角度重叠的问题,只是琢磨这些段落里“行”的含义,我们就会发现:第二段已经悄悄将“脚踏实地”移换为“脚踏实地搞科技创新”;第三段又另起炉灶,将“行”诠释为为一项事业而“持之以恒地努力”;第四段,没有正面诠释“行”,而是从反面列举,“不是事必躬亲”“不是好高骛远”“不是一蹴而就”。整篇读下来,我们发现作者其实没有主心骨,他理解的“行者”到底是怎样的,究竟该怎么做,并不清楚。这种形式上扣题、内容上偏题的作文,反映了一部分同学不愿意推敲命题的偷懒心理和思维上东拉西扯的混乱状态。例文二
      做一个“行者”
      2010年温州一考生
      “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人猿因行动进化成人,科学家用行动探索真理。那么,身为知者的我们,又何不做个“行者”,以探求生命的升华?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古人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有诗人多情,在墙外思念墙内佳人却不敢接近,最后“多情却被无情恼”,徒留诗一首,佳人不知。有青年多情,却不敢在现实中接近那淑女,只在梦中鼓琴弄瑟以友之,最后“日思夜想不得见”,徒留风一首,淑女不知。此二人,岂不知者哉?有琴师因知己之死愤摔爱琴,有剑客因一诺而挂剑于冢上。此二人,岂不行者哉?做一个“行者”,追求情感的显露与精神的升华,勿要遗恨!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企业家若非从小做起。能做成梦中的驰名大企业?网络写手若不在方格上辛苦耕耘,能变成梦想中的知名作家?会说梦想的人是知者,但他们只是梦想家;会做出行动的人是“行者”,他们才是实干家,是成功的人!做一个行者,谁也不想做一个失败的人!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有人说“我在故我思”,有人说“我思故我在”。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思考之类的活动”。虽然你现在拥有生命,但你不去思考这个世界,不去用行动证明你的思考,不在行动中收获你的思考、感悟,你该如何证明你的存在?你该如何让你的生命有意义?
      做一个“行者”!你的行动会让你的人生像面包一样饱满充实,让残酷的现实像梦境一样甜美。让虚渺的情感像溪水一样可触可碰可感!
      做一个“行者”!
      点评
      本文中命题关键词“行者”出现的频率跟前文差不多,也是从前到后贯穿着,从形式上看,是扣题的。从内容上审视,作者自始至终都把“行者”理解为“行动的人”,既契合命题原意,又“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表现你的真情义”“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诠释生命的意义”三个角度,逐层深入,阐述“行动”对一个人的意义。中间,无论列举事例,还是援引名言;无论正面论述,还是反面议论,都能围绕“做一个‘行者”’。整体上思路严谨而清晰,内容上也是切题的。
      写作指导
      凡作文,必须先审题,应试作文更需如此。审题有消极审题和积极审题。
      消极审题,主要是明确题目的限制,知道题目在文体、题材、情感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怎样写是不行的,为构恩、行文画下一个不能逾越的圈。
      文体方面,大多数地区的说法是“文体不限”,也有不少地区负面列举“诗歌除外”,或者“诗歌、戏剧除外”。被排除的文体,即便你写得再好,也不要显摆。近些年,还有不少正面规定只能写什么文体的,譬如今年山东青岛题“_________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那构思的时候,就要把说明文类、议论文类构思排除在外,接着还要考虑叙述的要素,是写成叙事类还是写人类等。再如福建龙岩题“考验”,则要求写议论文,那就不能以写人叙事为主,而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认识,提炼出观点,再寻找能佐证观点的材料。当然,还 有一些题目,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体的要求,但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决定了写成某一类文体比较契合命题原意,如河南省题“我身边的
      ”,显然写记叙文更适合;又如江苏盐城题“书香作伴”,显然叙事类或者抒情类散文更适宜。
      题材方面,一般的中考作文命题,不会具体规定考生只能写什么题材,但不少题目其实还是有题材的限制的。譬如上海题“黑板上的记忆”,提到黑板,一般人想到的是教室,是课堂,那这个选材的范围就是校园生活;当然,你说我想到的是我们住宅小区宣传栏里的黑板,是我们家客厅里挂的小黑板。你也可以写社区生活、家庭生活的“记忆”。再如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这个题目包含较强的励志色彩,要求考生聚焦自己的生活,聚焦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如果偏离“我”,去写屈原、李白、苏轼、陆游等人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也去赶时髦作“文化作文”,无疑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情感方面,近些年中考命题纷纷摆脱了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用平等亲切的口吻与考生交流,努力激发考生的言说欲,很多命题可谓轻声慢语、柔声细语,如江苏南通题“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你在写作中就要把握情感的力度、浓度,尽量婉约而不豪放,尽量低沉而不高亢。也有一些题目情感比较热烈,如江苏镇江题“叫我如何不想她(他、它)”,写作中,最好有一些直抒胸臆的语句或片段。
      消极审题,着眼在限制;积极审题,则着眼在优势,也就是通过审题,将题目与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文化积累、技巧积累最厚实的那一部分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举例来说,江苏常州题“请以‘家乡的个性’或‘我班的个性’为题,写一篇文章”,选写前者还是后者,得以“我”为主,扬“我”所长。若你对家乡的风景、风情、风俗很熟悉。能轻易提炼出家乡的个性是“淳朴”“好客”“善良”“勤俭”。并辅以若干具体生动的素材,那你就写前者;若你对班级有很多亲切的观察,深刻体察到班级的个性是“团结”“刻苦”“进取”“幽默”等,那你就写后者。
      审题,是意识层面的思考,而扣题,就是把审题的成果落实到操作层面,通过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使所写内容和题目的命题意图如螺丝螺母般紧密吻合。
      形式上的扣题,主要是在文章的关键位置,将体现题目核心内涵的关键词语不断显现,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规范自己的写作思维,避免思维不严谨的惯性跑出来捣乱;另一方面也是方便阅读者,好像在全文的行走过程中,设置了醒目的路标,将行文的思路提示给他看。
      内容上的扣题,则需要仔细推敲题目的内涵、外延,推敲题目中的副词、比喻词等在行文中如何体现、怎样落实。譬如浙江温州题中的“行者”,“行”到底是什么意思,题目意在凸显哪一种情感、观念、意识、美德,都要弄清楚。再如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季节”有明显的比喻色彩,指能够发挥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平台。这层意思要咀嚼出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跟“属于我的季节”不同,“总有”暗示了叙述中要包含一段失落的经历,在失落中不气馁,始终相信自己。所有这些对题目含义的推敲、咀嚼,都要渗透在行文中,具体到内容里,这样才扣合题意和考查要求,也才有可能获得高分。

    相关热词搜索: 镣铐 戴着 跳舞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