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有声有色的意思【“音乐之声”让美术教学“有声有色”】

    时间:2019-01-18 03:22: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音乐和美术是中学阶段学校实现美育的两门课程,传统美术课教学受学科特点所限,多表现为“无声”的绘画技法传授,在新课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理念指导下,本文尝试将音乐的“声”与美术的“色”相得益彰,从多感官感受方面丰富美术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努力实现学生综合艺术素质提高目标。
      [关键词]音乐 美术 教改
      音乐通过声音和节奏激发人们的听觉,美术通过线条和色彩亮相于人们的视觉,音乐和美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和美术只是从学科角度进行划分,都是实施艺术教育、陶冶情操、培养美感的传统课程,然而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音乐的画面和绘画的乐感,常常是相得益彰的。比如:美术术语“色彩”一词,也常用于音乐理论中,音乐术语“节奏”也会出现在美术理论中。人们在欣赏、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说,这首曲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如轻音乐般令人沉醉。艺术理论家们认为这些描述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或比喻,而是在长期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形成的一种感性艺术经验。将音乐绕梁三日余音久久徘徊于脑海的吸引力与美术带给人夺目的视觉冲击作用进行有机整合,发挥多感官刺激的综合作用,共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带给学生丰富的美感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将给美术课的课改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音、美相融的意义
      1.音美结合,多方面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课堂上,学生们似乎厌倦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他们总在动手绘画时悄悄的哼几句歌,用口哨吹一段旋律。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因此,我们对把音乐融入的美术课堂中的做法很有好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导人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感知觉发展,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想象,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掌握技能。
      2.音美结合,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一段宁静平和的乐曲会让人想起月夜下平静的海面,点点渔火,几叶扁舟。一段激昂亢奋的乐曲会让人联想到波涛汹涌的滚滚激流,而一幅徐悲鸿的《骏马图》,会让人想到《赛马》那激烈的音乐。陈亦非的《仕女图》,让人想到《春江花月夜》。音美结合,避免了课堂的枯燥,极大的丰富了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听觉上得到双重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作作品中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
      3.音美结合,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一个人若欲步入艺术殿堂,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难以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就难以创造理想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讲授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仅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的舞蹈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个部分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运用色彩,自由挥洒,大胆创作,发挥自己的才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
      二、音、美融合的方式
      1.科学融合,掌握多门艺术学科
      音乐和美术都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一方面能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能用各种艺术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可站在更高的起点,培养学生多视角地欣赏艺术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以多角度切入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段。
      2.相互借鉴,渗透艺术学习环境
      艺术是相通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有个性也有共性。如果能在教学中利用这一特点,使其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不是能相得益彰吗?我们在试验中,进行类似这样的尝试,在教授音乐课《唱脸谱感受京剧》和美术课《京剧脸谱设计》时,在音乐欣赏中播放脸谱图片,在讲授戏剧脸谱知识时,又将一些学生较为耳熟能详的有名的段子进行播放,还请个别有些特长的学生当众唱一段。这不仅使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欣赏戏曲艺术图案美的同时感受唱腔美。凸显了艺术学习的多面性与立体感,显示艺术课的优势与效率。
      3.走进生活,融入地方文化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审美体验和日常感知的拼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从而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表明艺术教学要深入生活,引领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尤其不能忽略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
      实验组教师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时应用教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加强了学习效果,又促进了学习方式多样化。例如:讲授《泥塑》课影人时,除了运用美术教材外,还领着学生深入本地“紫砂泥塑厂”进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可以采用现有的书本教材与其他类别教材的结合,也可以教师自行编写,形成乡土文化教材。《皮影》一课,就是为了欣赏感受享有盛名的凌源皮影而自行编写的乡土教材。在教学中既让学生体验了皮影独特的唱腔,又使之实践了影人的制作,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促使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
      三、音、美融合切忌走入误区
      音乐和美术的结合,一些教师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艺术=音乐+美术”。于是一些教师就在美术课上唱起了歌,在音乐课上画起了画,也不考虑自己的课堂是否真的需要,是否对教学有效。把本来应该取得良好成效的学科综合问题,搞成“假综合”,这种情况要力求避免。
      音乐和美术历来被称为“姊妹艺术”,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对音美作品的欣赏和感受理解,使学生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热爱现实生活。音美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作为新课改的尝试,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 有声有色 音乐之声 美术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