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欲钱找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找诀窍

    时间:2019-01-15 03:34: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引 言      一提到作文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痛:作文难哪!无话可说,不知如何下笔,或知道意思,却不知怎样才能表达好,如同雾里看花一样。实际上同学们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一篇作文如何从内容上打动人、写法上吸引人呢?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多观察生活,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要有新颖别致的写法,要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换句话说,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文章才能算得上是好文章。我们积多年作文指导成功的经验发现:观察、积累、立意、选材、构思、语言、创新、修改是作文的重要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得讲科学的技法。掌握了这些技法,也就掌握了作文的窍门,有道是:雾里看花有诀窍!本文就从这八方面替大家找找诀窍,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启迪,不再为作文犯头痛。
      
      一、观察篇
      
      要善于锤炼“诗外”工夫
      鲁迅先生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又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还说:“用自己的眼睛去阅读世间的一部活书。”这些独到的见解告诉我们,观察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它对捕捉写作素材,对作者把握事物“个性”、生动表现事物十分重要。鲁迅写《阿Q正传》,写到阿Q被捉时,曾有想进监狱体验生活的冲动;曹禺写《日出》第三幕之前,曾冒着极大危险深入妓院,对自己不熟悉的妓院生活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作了深入调察。观察对于写作如此重要,同学们应重视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人、事、景、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怎样观察呢?
      一、抓住细枝末节。日常生活中很多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是一闪而过的。我们必须细心观察,快速抓住那些看似平常、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如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件小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是我们要留心的。观察越细致,就越能发现动人、与众不同的细节。而文章中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人人熟悉却人人都不在意的细微之处。如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芸芝先生用教鞭打“我”这一细节,作为学生我们并不陌生,也觉得很平常,但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原因在于“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看出老师并无真打的意思,而是一种爱的表现。看出这一点,正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
      二、全方位观察,多角度联想。社会是复杂的,事情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世界万物又是普遍相联的,这就要求我们全方位观察,多角度联想。观察景物可以从上、下、左、右、远、近去观察,还要观察此景物的周围环境。如观察一朵花,应从不同角度观察此花给人的不同印象,还应观察花下的绿叶,更应观察此花周围的其他景物,甚至还应观察到景中之人。这样的观察,给人的印象是立体的、丰满的。观察一件事,应注意它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更应注意此事与其他事的联系以及此事发生的环境。观察一个人,应注意这个人的衣着服饰、外貌特征、语言、行动,由此联想这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联想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更要联想这个人性格的形成过程。
      三、感悟动人的瞬间。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始终伴随着思考,感悟动人的瞬间。一件小事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人们从中得到什么深刻启示;一个人物形象你怎么知道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幅美景你又怎么知道会给人美的享受。透过《背影》,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父子之情;透过《一件小事》,人们看到了车夫的伟大和“我”的勇于解剖;透过《孔乙己》,人们看到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和封建礼教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透过《春》,人们看到了春的几幅画面,感受到了春之生气勃勃。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动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平凡,不是所有的人都典型,不是所有的景物都值得去写,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同学们观察时应该做到却难以做到的。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动人瞬间,正是我们在观察时要时刻把握住的。
      最后,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生活,随时随地观察生活,并把观察到的一切记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作文做好充分准备。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学会观察正是作文的“诗外”工夫,也应是同学们的共同追求。
      
      二、积累篇
      
      只为“活水”求“源头”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积学以储宝”、“厚积而薄发”,讲的都是积累的重要性。郭沫若三岁便熟背唐诗三百首。巴金自小便熟背古文二百篇,他自己也说这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迅自小进私塾学习古文,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底子。很多人认为,他的杂文写得好,归根于他坚实的古文积累。我们的同学文章写不好,恐怕不能怨别人,只怨自己平时积累太少。写作时,没有“源头”,哪来“活水”?同学们不妨用以下方式为“活水”而求“源头”。
      一、背诵。中考试题中默写的分值不减反增,体现了背诵作为积累的重要性。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章,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还要增加课外古诗文的背诵。一般以古诗词、古文为主,少量现代文及其精彩句段也要背诵。积累这些语言,对给作文增添文采有很大帮助。古文语言的简洁、构思的精巧,对我们准确巧妙地表达思想有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厚实的文言文积累能使我们写作的语言儒雅。古诗词、古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对我们也是一种熏陶,这种感情积累正是写动情的文章所必需的。其实对古诗词、古文名篇的背诵是越多越好。
      二、精读和博览。精读是积累作品中“应该怎么写”的经验,自己写作文时可以借鉴。正像宋代朱熹在《读书之雾》中所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其实老师对课文的精讲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这一点。博览就是多看。读书的面要宽泛,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博览时不必像精读那样细致,可以略观大意。
      三、勤做摘录、剪报,勤做卡片。阅读到的有价值的材料应摘录下来,一些要点和优美的语言,可以直接剪接下来。勤作卡片,根据阅读内容分门别类整理,做成卡片。
      四、增加生活积累。毕竟,我们的生活阅历浅,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各种媒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从电视里吸取新鲜有价值的资料。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栏目所提供的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它们大多是社会热点、经典话题,它们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可以为我们提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的观点和论据材料。如今不少同学写议论性作文时,观点不新,论据总是那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所谓经典材料。说母爱总是孟母三迁,说奉献总是雷锋,说身残志坚总是张海迪。不是说这些材料不能用,只是用得太滥了,就显得俗套陈旧,不能给人带来新鲜感。建议同学们看电视时,勤动笔,把看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可以是灵光一闪的某个观点,可以是一段精彩的话语,可以是某个动人的故事。电视里名人名言、典型事迹很多,长期积累这些将会给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活的养料。还要利用节假日走向校外,去集贸市场,看商贩巧舌如簧推销商品,看不同人物的菜篮子;去调查各地资源情况,搜集各地民歌;当节目主持人,推销商品,参加夏令营活动……可走近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如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流水声、鸟叫声……还可通过旅游,游览山水和名胜古迹,亲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积累厚实的生活素材、人文素材。
      五、写,也是一种积累。写本身就是在积累各种材料,积累情感,积累优美语言,积累写作经验。要把平时观察到的具体的人、事、景及时写下来。对于趣闻、轶事、美景可写得具体细腻些,可作为写记叙类文章的素材;对某个问题有何新的观点看法,也要及时写下来,可写得概括简洁些,为以后写议论性文章服务。
      当然,积累是为了运用。必须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分门别类,随时整理,为我所用。
      当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情感、语言和写作经验时,写文章就不会是什么难事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期积累,作文时,就真正有了“活水”“源头”,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立意篇
      
      意当存高远
      话题作文扩大了写作范围,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立意自定,又为作者从多角度立意提供了条件。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生活现象时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意见和中心。在记叙文中,人们称之为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人们称之为“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而在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中,又称之为主题或主旨。有时它还可以是一种情绪、心境,一种“理”趣,一种“美”。
      立意应准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若是话题作文,应使文章主题能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关联;同时,主题应正确,不能出现认识上的错误。
      立意应深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研究得深,琢磨得透,就会获得深刻的主题。对于写“人”的文章,应着力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对于写“事”的文章,应着力探求事件中显示出的诸多意义中最主要、最动人、最能反映现实的那一点;对于论说的文章,应抓住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对于散文类的文章,应抒写个人深刻思考后含哲理性的给人以启示的东西,以引起别人的共鸣。如写以“路”为话题的作文,可通过写几种道路的演变来反映一个地方的巨变,也可写自己或他人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的人生之路。这样的立意,让阅卷者看到某地或某人奋勇跋涉的足迹,听到那一往无前的脚步声,可谓小中见大,意蕴深刻。
      立意应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文章应有创新、有突破,给人新鲜感。对问题应有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角度,使读者获得新的启发。陆机说:“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意思是说,即使是出自自己的匠心,也最怕他人说在我的前面。韩愈也说过:“惟陈言之务去。”别人已说过的意思、语言,务必除去。李渔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文章最讲求“新”了。有新“意”,新“材料”,新“角度”,谓之“上品”。主题新颖,应注意选择主题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具有多面性,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分析、提炼,就会呈现不同的思想意义。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一面”,寻找它的特点,就能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主题。“常写常新”就是这个道理。如有考生在写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时,写他的一个邻居是某部门的负责人,平时这位领导家人来人往,觥筹交错,十分热闹。特别是这位领导和他手下的财务人员特别热乎。在旁人看来,他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但一段时间后,这位领导家门前冷落了。原来他和他的财务人员“合作”的是挪用公款,最后两人都“合作”进了班房。最后,考生写道:这样的合作,还是越少越好,因为它带来的是人生的悲剧和世人的耻笑。这种反向立意,为文章增添了亮色。
      立意要集中。主题须单一、明确。文章须围绕一个中心加以生发,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描写。文意应简明、单纯,一文一意。主题是统帅,文章的一切都应该围绕中心,不能面面俱到。
      立意要有时代感。“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应扣住时代脉博,国家大事、热点话题都是应该关注的。如西部开发、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食品质量的保证、生产安全、教育改革等,作文若能联系这些现实热点,自然会得高分。
      最后,介绍一种提炼主题的方法:从话题的提示语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提炼多个主题,再从自己掌握的材料中找出那些能充分体现某一主题的材料,最终找到所掌握的材料与某一主题的契合点来确定一个主题。
      (未完待续)

    相关热词搜索: 雾里看花 诀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