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文言文,盛开在中国文坛上的奇葩] 英国文坛三奇葩

    时间:2019-05-06 03:26: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文言知识在语文教学领域较为特殊,它语意精炼深奥又距现代生活久远,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文章试图在文言词语(实词)翻译这一知识点上从联想——串义成句、成语揣测、举一反三、结构分析等方法入手,以期能够更好地解读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实词;联想
      文言文,静如一朵奇葩,开在悠悠中华古老而新的文坛之圃。它的每一片花瓣,都是文化老人留下的回音壁和备忘录;每一片花瓣,都浸刻着岁月的痕迹,律动着乾坤的吐纳,展现着人生的启示;每一片花瓣,都映照着时代变迁,折射出心灵告白,浸透了文化的情思与眼泪。它的每一缕花香,都让人为之难忘。穿越历史风云,它绽放在古典温婉的先秦《诗经》里,我们仿佛可以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的清新;绽放在诗赋见长的秦汉《史记》里,我们仿佛可以嗅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墨香;绽放在诗词著称的唐宋文坛上,我们仿佛可以闻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暗香;绽放在小说盛行的明清《红楼》里,我们仿佛可以品出“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黛玉《咏白海棠》)的芬芳。这样一朵奇葩,你读懂了它,便觉得神清气爽、获益匪浅、一生受用。然而也有很多人说,文言文美则美矣,实在繁难深奥,不好理解。笔者认为,说出这番话的人一定对文言文存在偏见,或是在解读时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够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确,读懂文言文,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笔者自己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领域勤勤恳恳,不断专研,摸索到了一些实用而又简捷的文言词语翻译方法。
       文言词语分为实词与虚词。高考中考察的一般都是常见的文言词语,即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对于文言虚词,考察时重在理解,不在记忆,并且数目不多,范围较小,学生只要多加积累揣摩就可烂熟于心。下面重点说说文言实词。对于文言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兼语词、偏义复词及词类活用等现象,考察的内容较多,记忆量也较大,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就较大。但文言词语的考察,有时虽非课文原文而考点却在教材中,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多数情况下,只要读懂材料,联系教材,或联想现代语义,进行适当推断就可以准确回答。
      首先,联想——串义成句法
      就文言实词而言,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这些义项散落于不同篇章或同一篇章不同段落,结合书本原文语境时,学生一般很容易记得其意义,但如若从原文抽离出来,变换语境,学生则很难一时记得所有义项,也就很难一眼就辨出其意思来。换句话说就是义项太多,记忆困难,不能灵活运用,对号入座。对这个问题,我们用联想——串义成句法就可迎刃而解。比如“卒”字,其各义项为:
      1.终于 “卒成帝业” 《史记·李斯列传》
      2.最终、完毕、结束 “语卒而单于大怒” 《史记·匈奴列传》
      3.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一百人为卒,约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连“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子·显学》。
      4.士兵“旦日饷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5.同“猝”,仓猝,突然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荆轲刺秦王》
      6.死 “公子季友卒”《左转·僖公十六年》
      如果我们把以上各义项连结起来,那么就成一句话:最后,连里的一个士兵突然死了。这样,学生在记忆时只记这一句话就能牢记各义项,也就便于灵活运用。如此记忆,方便快捷。再如“适”字,其各义项为:
      1.古代称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2.往、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3.刚刚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4.按照、适合、顺从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孔雀东南飞》
      5享有 “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
      6.舒服、畅快“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登乐游原》
      如此,连缀成句便是:古代女子从刚刚嫁到夫家的那一刻起,只有顺从丈夫才能享有舒服的生活。这个方法对具有多义项的实词非常实用,只要用心把各义项联想成句即可。当然并不是所有实词的义项都能串联成句的这就需要用其他方法。
      其二,联想——成语推测法
      现代汉语的不少成语都源自文言文,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比如:
      1.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2.速 “ 至丹以荆卿为计,时速祸焉”《荆轲刺秦王》
      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毫发不爽”等。“速”义为“招致”、“招引”,成语有“不速之客”。
      其三,联想——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对举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贫富”、“穷达”等,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等。例如: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陈情表》
      2.“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例中,“无”“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之属”“之徒”“之伦”结构相同,故可理解为“这一类人”。
      此外,对于部分重点实词,还可用联想——举一反三法,即学习课本时一些常见义项可以少用精力而把重点放在其特殊义项上并牢牢记住做到心中有个“一”,这样以后做题时才能翻出“三”来。对于部分实词,可以用联想——通假代入法,即常规不通,通假带入。对于古今异义词的翻译要坚持“扩”(词义扩大)、“缩”(词义缩小)、“转”(词义转移)、“变”(感情色彩变化)四原则,同时注意单音与双音的关系。
      总之,文言如花,要想读懂文言,解读花之语,品悟花之深意,就必须首先掌握一定技巧在词语上下功夫,由词而句,由句而篇,日渐积累,方能提升文言素养,做到厚积薄发。如此文言之花在文坛上才会独见风华!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
      [2]《古文字研究》商务印书出版社,1984.6
      [3]《读古文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
       [4]《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
      
      

    相关热词搜索: 文言文 奇葩 文坛 中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