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聆听窗外的声音,张扬学生的个性_个性张扬的意思

    时间:2019-05-01 03:28: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只有多聆听“窗外的声音”, 才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应该说,这种注重“知行合一”和躬身践履的做法更符合本真的教育,也更易张扬学生的个性。聆听的关键——开放教材;聆听的保证——开放心理;聆听的形式——开放环境。“聆听窗外的声音”正是缔造个性品质的精神软件,打造丰盈、丰厚、亮丽的生命而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
      关键词 个性教育;开放教材;开放心理;开放环境
      所谓个性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其核心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当自然界发生转折的时候,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聚精力。”新教育实验代表人朱永新也曾提出在实验学校推进“聆听窗外声音”等六大行动,只有多聆听“窗外的声音”,才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应该说,这种注重“知行合一”和躬身践履的做法更符合本真的教育,也更易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班级建设者,班主作又该怎样引领学生去“聆听窗外的声音”呢?
      1 “聆听窗外声音”的关键——开放教材
      教材是什么?说到底,教材无非是一个既定的蓝本。有时,教材仅仅是“抛砖引玉”中的“砖”。这就意味着,对它的处理有个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的过程。深化的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的出发点是丰富教材的人文内涵,两者都是为了将人类创造的最美好事物在共同生活和课程穿越中不断复活。教材的开放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教材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远离学生实际,相对滞后社会发展等弊病。更重要的是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学生素质的真正发展。
      新教育实验通过开发“在农历的天空下”“走进孔子”等课程,提出构建人格课程(公民与生命)、书香课程(文学与主题)、社团课程(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提出“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等主张,其目的就是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上。“新教育实验,将培植此一自强不息、仁心充溢的本质生命,并从其存在的诗意中,开出一系列人文课程;从其存在的思性中,开出一系列科学课程。而这一过程将始终确保诗与思的统一性,无论是生命早期的浪漫,还是高年龄段的精确分科,都将确保生命的完整与统一。”
      教材的开放应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改变教材“就事论事”的格局,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人格与个性充分发展的认知载体。特别是语文课、思品课具有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如同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春天。而课本只是这春天中一座精心构造的花园,要想领略到大好春光,就必须在立足课本的同时,放宽眼界,投身到芬芳的春的原野中去“聆听”。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往往能在课堂中加入课外的因子,甚至加入校外的元素,取舍之间,有延展,也有分寸,已悄然为学生“聆听窗外声音”开拓出一片张扬个性的空间。这片空间属于学生,属于新教育,更属于开放的时代。
      2 “聆听窗外声音”的保证——开放心理
      以往“聆听什么”“怎么聆听”的权力都在教师或家长手中,这无疑使学生失却自由聆听的前提。聆听的本身是一件轻松、自由的事,一旦被挤压在以应试为基准的空间中,则聆听必将沦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那也就丧失了聆听最基本的意义,从而使得聆听的应有价值滑入一种偏狭和失范的误区。一味固守百年成规,或许会暂时轻松,偶有成效,但迟早会脱离主流,脱离目标。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开放的教育,包容新生,包容探索中的未知,包容前进中的不适应,这才是新时代下的应有姿态,这才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因此,要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聆听主体,则必须让他们走出这种人为的禁固,去自由地拥抱自然,去和大师毫无设防地对话,去和丰富多彩的现实进行直面的对接。优秀的教育者或者家长应该为学生创设自由聆听的时间与空间。其出发点是把学生从家庭、社会所寄予的沉重期望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选择他自己的聆听内容与聆听方式。聆听理应是学生生活中一种享受乐趣的活动,所以,他们想聆听什么就让他们聆听什么,让学校环境、班级建设、教育行为的细微处浸润文化精神,凝练生命精华。如此,才能使学生沐浴在一种更为丰富、更为真实的人类文化的熠熠辉光里,耳濡目染,行以成之。
      自由开放式的聆听,无疑承认了读书是“孩子自己的聆听”。这不仅开拓了学生广阔的聆听空间,更重要的是替他们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聆听心理环境,使学生消除了在师长“虎视眈眈”下的紧张聆听,摆脱了师长条条框框的聆听束缚,真正视聆听为一件快乐、享受的事,真正成为富有个性的“人”。
      3 “聆听窗外声音”的形式——开放环境
      不可否认,课堂和教室是教学的主阵地。然而,主阵地并不仅仅是教室。尽管“聆听窗外声音”是“拆墙”行动,但仍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拆墙”。突破原先只在教室内传道说理的局限,而使教学步入“聆听窗外声音”的广阔天地,可以尽最大可能促使教育向生活回归、向实践回归。天地山川、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影视报刊、乡音俚语……一切皆有可能成为校内向校外、课内向课外延伸或渗透的资源。
      3.1 从参观访查中聆听
      引领学生游览风景名胜、古迹遗址,参观、考察环境现状,调查留守儿童,采访孤寡老人、英模劳模、明星、成功人士,寻访民间奇人,收集民间传说、风土人情……听之,明始末增信息;说之,表情意通思想;读之,广见识晓事理。
      3.2 从学科活动中聆听
      引领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大王赛、演讲与辩论会、课本剧与相声表演、红歌合唱比赛、现场书画比赛、田径运动会……让学生长素质、长知识、长身体、长情趣、长技能,让他们成长、成熟、成才、成功。
      3.3 从时事庆祝中聆听
      引领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结合时令特点和节日、纪念日,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走出“伦理说教”的旧格局,把其纳入生命科学的视野下,向着以人文关怀、生命体验为主旋律的方向转型。
      3.4 从影视书报中聆听
      读书看报,看影视、戏剧、小品、相声,听广播、音乐……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地、有创意地解读信息,阐释发现,畅谈感受。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必将同生共长,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张扬,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必将和谐统一,二者物性相依,犹如火之炽、水之润、冰之寒。
      3.5 从历史的回声中聆听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经常性地从厚重的历史中聆听,学生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必将更加浓厚,特别是那些健正而纯洁的历史文化,那些向善的、启智和审美的、舒展性灵的,它能使学生的心灵长出另一翼:精神、思想、信念、情感、意志,甚至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没有这一翼,人的发展就将失去平衡;没有这一翼,人的生活就不能情理通达、才智清明;没有这一翼,就不能给人一种大气。
      竖起耳朵,虚心地听,去果断地抓住语言自行显露出来的东西或从传承物中向自己涌来的东西,相信那些经受或接受与我们遭遇、与我们照面或造访我们的东西,一定会为我们的运思经验提供地域,一定会扩展双方的视界,产生新的融合,一定会打开一扇洞达的智慧之门,一定会在我们的思维中注入一汪潺潺而流的活水,而这正是我们缔造个性品质的精神软件,打造丰盈、丰厚、亮丽的生命而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朱王堡中心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聆听 窗外 声音 个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