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2030年中美战争小说 [2030:中美大预测]

    时间:2019-05-01 03:16: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现就职于华盛顿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印度裔经济学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于2011年9月推出了一本关于2030年中国的预测之书- - - 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直译成中文是《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主导的阴影下》(不久前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名为《大预测:未来20年,中国怎么样,美国又如何?》)。
      尽管近年来西方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著述并不鲜见,但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在美国引起高度关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著名刊物《外交》(Foreign Affairs)为此专门组织了一场“中国大辩论”(The Great China Debate),邀请萨勃拉曼尼亚和一些知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对中国能否主导全球经济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辩论。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决策层的注意。今年3月17日至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以及众多部委领导到会,萨勃拉曼尼亚应邀出席该论坛并做主题演讲。3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见了萨勃拉曼尼亚并收下他的书。
      这本书之所以被关注,首先是因为,近年来关于中国的观察,多是从社会、政治、文化等人文角度出发,而萨勃拉曼尼亚作为牛津大学出身、曾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经济学家,其预测是基于经济数据测算,被认为有更多的科学性,而非仅仅是个人感受和猜想。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说,“书中的分析和建议很值得关心中国未来前途的各界人士参考”。著名学者、《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则认为,这本书不但“颠覆了传统智慧”,而且“提供了颇为合理的论证”。
      这也是该书引起关注和争议的另一个原因- - -观点颇为独特和大胆,对中国未来地位的预测相当乐观。
      简而言之,萨勃拉曼尼亚构建了一个由GDP、贸易和外部金融实力三个指标为基础的度量一国主导全球经济的指数- - -“经济主导指数”。以此衡量,到2030年,用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的GDP将占全球25%,美国为12%;贸易量中国约占全球20%,美国占7%;人民币将成为全球首选的储备货币。全球经济主导的角色将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如同二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样,并且时间将早于多数人的预期。
      萨勃拉曼尼亚告诉本刊记者,写作此书的初衷并非为了吸引眼球和逢迎情绪。他职业生涯中的主要研究领域其实是发展学、印度和国际贸易,在两年前开始研究“2030年的世界”这一课题时,发现中国将在其中扮演重大角色,“于是就把研究成果演变成了这样一本书”。
      写完了这本书之后,萨勃拉曼尼亚成为了一位充满热情的中国研究者。他告诉本刊记者,除了从政治经济层面跟踪中国之外,他已经开始系统研读关于中国的著作,如基辛格的《论中国》、傅高义的《邓小平》、何伟的《江城》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等。他手头正在阅读的,是英文版《三国演义》,因为“里面充满了中国智慧”。
      
      “我的预测实际上是很现实、略偏保守的,而不是过分乐观”
      《瞭望东方周刊》:与不少国际中国上的研究者不同,你使用的是一种“经济指数”研究法---在你的“经济主导指数”中,2030年,中国GDP将是美国的1.5倍,贸易额也是约1.5倍。你是否会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前景太乐观了?
      萨勃拉曼尼亚: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我的指标体系,就会发现,我把中国未来数年的增长率设定为6. 5%。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是以近10%的速度增长,因此6. 5%其实意味着较大的减速。这个数字有人认为太悲观,有人认为太乐观,而我认为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
      现在有很多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但回顾历史,有1/ 3曾处在这个经济位置的国家都成功实现了继续发展,如韩国、新加坡、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因此,中国也大可以持续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有很多预测数据,如高盛和花旗这样的金融机构及其研究人员经常会对中国经济增速做出自己的预测。你觉得你的预测与他们有何不同吗?
      萨勃拉曼尼亚:首先,没有人像我这样做出了一个自己的指数体系。我更感兴趣的是“经济主导权”和“全球权力走向”这样更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速。高盛和花旗对于经济增速的预测方法也许与我相似,但之后对于全球权力走向的影响,才是我与他们最大的不同。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书中甚至提出,以平价购买力(PPP)计算,中国的GDP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似乎目前还没有人提出过这样大胆的观点。
      萨勃拉曼尼亚:我认为IMF对中国GDP的计算是不正确的。“平价购买力”(PPP)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体系,我曾任职于IMF研究部,就此发表过多篇论文,知道正确的方法。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我的计算结果提出质疑。
      在这一点上,我很自信,而且毫无保留。明年我们将能得到以PPP计算的中国2010年GDP的确切数据,到时候就可以检验。
      事实上,我对以PPP计算的中国GDP可能还是低估了。不久前加州大学的两位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PPP计算的中国GDP总值要高很多。因此我的预测实际上是很现实、略偏保守的,而不是过分乐观。
      “中国的主导地位更多是一种‘硬力量’”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研究中讲述了许多历史典故,比如1956年的英美苏伊士运河危机,并引用了时任英国财政大臣哈罗德.麦克米兰的话,称当时已经强大的美国使英国处在“一个衰落王国的最后一口气”中。你觉得如今的中国作为又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与当年的美国有何不同?
      萨勃拉曼尼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相似之处是,双方都在经济上有主导地位。中国的经济规模、贸易总量、外部金融实力将在2030年处于主导地位,与当年的美国一样,而且美国当时的贸易总量还不能跟如今的中国相比。
      不同之处是,美国当年处于主导地位时,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很高。而中国不是这样,2030年中国多半仍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在某些方面将不如当年的美国那样强势,其地位将以另一种方式展现- - -手中握有很多现金和巨大的市场,可以决定对方以何种方式进入自己的市场。其实这个力量中国现在已经渐渐具有了。
      所以中国的主导地位将更多是一种“硬力量”,软力量方面,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很难占据主导。
      《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因为经济高速发展也曾引起过全球瞩目,甚至有些人认为可能赶超美国。中国与当时的日本又有何不同呢?
      萨勃拉曼尼亚:这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比较点。80年代末,当包括许多著名学者在内的人说“日本第一”时,都认为日本将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活力的国家,会以从前任何国家都没有过的速度迅速发展,但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会比日本大得多。中国内部的差异也极大- - -上海、北京已经非常富裕、劳动力越来越贵,但西部仍然有很多便宜的劳动力。日本在劳动力人口方面远远不能与中国相比,而且日本已经是富裕国家,发展的空间不大。
      还有一点是,日本遭受了地震和金融危机打击,中国没有。即使中国经历危机,也仍然有能力去应对,因为政府财力充足、负债水平极低,可以更容易、更有效地应对危机。因此中国比日本的增长潜力要大。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书中用了一个词---“未成熟大国”来形容中国。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萨勃拉曼尼亚:我的意思是,中国将变得强大、有经济主导地位,尽管还不是最发达国家;中国将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尽管不是最富的大国。这里说的“主导地位”,不是指人均生活水平最高。
      “决定谁将胜出的关键在于中国,而不是美国”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书中批评了美国精英的“例外主义”论---比如前奥巴马政府国家经济顾问、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认为美国可以一直强盛下去的论断。我看了一些美国网友对你的跟帖评论,很多人是不相信这个判断的,认为不过是东方人对西方超级大国的一种情绪宣泄而已。
      萨勃拉曼尼亚:没有一个超级大国愿意接受自己正在衰落这个事实,我称之为“衰落拒绝症”。但历史证明,所有的超级大国都是先崛起、后衰落,这是一个历史规律。
      我的书其实只是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抛开情绪,请看数据。数据表明,美国也会衰落。拉里.萨默斯等人认为美国是否衰落取决于美国自身,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 -如果中国持续以不低于6. 5%的速度增长,游戏就结束了,因为中国将取得经济主导地位。所以,实际上决定谁将胜出的关键在于中国,而不是美国。这一点很多美国人也是很难接受的。
      当然,美国确有其过人之处,但数字就是数字。此外,尽管中国面临很多挑战,比如“中等收入陷阱”,但美国也有不少问题- - -失业率高、增长前景不明、负债率高企,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有较严重的“中产阶级问题”。
      过去25年中,美国中产阶级收入增长几乎停滞,收入差距拉大,流动性下降,所有这些“美国梦”的支撑点被削弱。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环境下,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难解。
      而且我认为,“中产阶级问题”的难度之于美国,大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于中国。不少国家都曾打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也有可能顺利渡过,但“中产阶级问题”至今却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瞭望东方周刊》:本刊曾采访过的一批中国的美国研究专家认为,美国的主导地位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不会改变,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仍然在于技术创新。
      萨勃拉曼尼亚:确实,未来20年,美国也许仍会是技术领袖,并因此将保持每年2. 5%的增长率。这是压力所迫- - -如果你已经是发达国家,还想保持增长的话,就必须创新;而中国未来20年哪怕不依靠创新,也仍然会持续增长。
      科技领袖地位于美国而言是必须,于中国则不一定是。况且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一方面可以学习美国的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不断加大投入。因此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
      《瞭望东方周刊》:也许会有人说,你这是为了抢眼球、“搏出位”,故意做出的“惊人之语”。
      萨勃拉曼尼亚:也许我呈现结论的方式有些惊人,但我的分析过程是非常严肃的,所有的GDP和PPP数值都经过严谨的计算,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还是那句话:请去看数据吧。
      “未来10至15年,人民币将成为全球首选的储备货币”
      《瞭望东方周刊》:你书中最有争议的一点是关于人民币的未来。你认为,在未来的10至15年,人民币不但将成为一种全球性储备货币,而且将成为全球首选的储备货币。不少人认为这过于乐观,你怎么看?
      萨勃拉曼尼亚:这都是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与经济规模巨大、贸易额庞大、盈余充足的中国做生意,就会想使用人民币,而且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快,你就会想拥有人民币资产。
      与此同时,中国愿意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性储备货币吗?我的阅读告诉我,中国将在未来5至10年内推进这个进程,而且已经开始。目前在上海和香港所做的各种推动,以及正在伦敦和巴黎之间选择离岸人民币中心,正是中国努力推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举措。
      一旦这些政策改变发生,再加上经济主导地位,就会使人民币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货币。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银行系统常常受到“不透明、效率不高”的诟病,这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于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
      萨勃拉曼尼亚:中国的金融体系应当改革,这是前提。但开放并不一定是突然之间发生的,可以是渐进的、计划周详的。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一直非常理智。而且中国的银行并不需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超级高效的银行系统,只需要更开放、更透明、更支持私营企业就可以。这可以在未来10年内实现。
      人们一般认为货币的主导地位会比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滞后数十年,但事实上,它比想象中发生得要快。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美元在1945年才成为全球首选储备货币,好像晚了60多年。而实际上,美国真正成为经济主导国是在一战前后,而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元就已经是私人渠道最受欢迎的货币,只不过被英国殖民大国的政治影响力所掩盖,因此这个滞后其实仅有5~10年左右。
      《瞭望东方周刊》:你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会见中,是否也谈到了这一点?
      萨勃拉曼尼亚:确实有。我的感觉是,他的回答与我预测的时间表非常一致。他和中国人民银行希望把这个开放进程更快地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大约一个月前公布了一个非常有雄心的时间表,提出的时限是5~7年,并称尽管有风险,还是会推进,而且国内的银行体系要适应这个变化。
      《瞭望东方周刊》:还有一个疑问是,你的预测是基于历史和过往经济数据,但现实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中国崛起是一个奇迹,但弱点也不少。你曾说中国的经济主导地位“不可避免”,是否过于肯定了?
      萨勃拉曼尼亚:确实会有一些因素可能会使我的预测偏离轨道,比如政治和社会方面的麻烦。不能完全排除这些可能性,但可能性非常之低。
      我认为,亚洲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中国的强国之路会是一个坎坷不断的过程,但可以以波折最小化的方式来应对。中国应该可以做到。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在哪里?
      萨勃拉曼尼亚:过去30年发生在中国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未来,在政治方面的改革,中国不能小视。但中国有过不少作为超级大国的历史经验,这样的大视角中国领导层是有的。
      而且,中国很多的问题是出在地方。如何改革地方领导层激励机制,使他们可以与中央同心协力,需要政治智慧。
      经济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正确定位国家和政府的角色,给私营部门更多的空间,特别是在金融业、交通业、医疗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
      中国确实有很多挑战,但挑战并非中国独有。美国也面临严重挑战,欧洲经济已是一团混乱。中国面临挑战这个事实并不会削弱我的预测。不少美国精英有“美国例外主义论”,说的是美国好的方面;不少中国精英也有“中国例外主义论”,但却是从中国不好的一面去思考。我认为两者都是走了极端。
      中国应当扮演怎样的国际角色
      《瞭望东方周刊》:在3月“中国发展论坛”的主题演讲中,你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
      萨勃拉曼尼亚:我的主旨演讲是关于中国和世界的- - -即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对中国和美国意味着什么。
      世界越来越全球化、开放,大的方面来看是多赢的好事,但未来的发展中,世界体系能否保持开放,中国是否会支持这个体系?这是全世界都会关心的问题。
      邓小平说,中国要韬光养晦至少50年。但我不认为中国应该隐忍那么久。中国必须扮演自己的国际角色,这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利益。
      与此同时,我认为美国也应该给中国权力,而不是遏制中国- - -给中国在IMF更大的发言权,让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全面支持中国。
      全世界在应对中国方面也应该更加多边化。我非常不赞成美国提议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我认为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也不会对中国起什么作用。整个世界都应当与中国合作。
      《瞭望东方周刊》:但你认为美国会接受这样的讯息吗?
      萨勃拉曼尼亚:美国如果不这么做的话- - -比如阻止中国在IMF获得更大的发言权,那中国完全可以挑头创建一个与之抗衡的组织,如“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使人民币在亚洲成为通用货币。但这对美国、对世界都不是好事。
      因此这个微妙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对任何人都不好。中国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需要在这一点上帮助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微妙的游戏。但最终这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
      《瞭望东方周刊》:但有人担心中国一旦强大,会“威胁”其他国家。
      萨勃拉曼尼亚:战略和地缘政治考虑不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的利益在根本上与世界体系的利益是一致的。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有机会对中国最高领导层建言,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萨勃拉曼尼亚:国内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非常清楚应当做些什么。
      我会提出的,是国际战略方面的建议。中国成功的速度、积累的财富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因此眼下,中国需要专注考虑中国的国际领导地位问题,需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不可能等处理好了国内问题,再去考虑国际战略。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有重要影响。
      比如中国应当对IMF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应当在IMF有更大的发言权。我认为在IMF,中国应当与美国有同样的发言权,地位应当在欧洲之上,因为欧洲现在是债务人,不应当还有如此高的地位。
      《瞭望东方周刊》:你也是印度政府的政策顾问,是否曾对印度领导层提出关于中国的建议?
      萨勃拉曼尼亚:当然。在首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之前,我曾受邀参加了一个与印度政府高层的小范围会议。2010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问印度之前,我也曾受他之邀去白宫与他交流。其中中国都是很重要的话题。
      我向他们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中国已经非常强大,没有人可以威胁、恐吓中国,只有大家一起坐下来,才能得到中国更好的回应,这样的多边机制很必要。
      在我关于中国的各种观察中,我发现中国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在乎自己的做法是否与国际惯例一致。如果你告诉中国,不做什么的话我们就提高进口关税,中国并不会太在乎,因为中国本身的市场已经非常之大。影响中国的更好的办法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这是国际上行之有效的惯例。
      这是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对奥巴马总统和印度领导人提出的建议。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印度的未来发展?
      萨勃拉曼尼亚:未来20~25年,印度还会持续发展,甚至速度会超过中国,但印度与中国的距离还远,追赶也不容易。印度目前不会有与中国同样的力量,印度比中国分散得多,中国的力量更集中。

    相关热词搜索: 中美 预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