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莫言草木委冬雪求解释

    时间:2019-03-24 03:30: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鲍照的名头是早有所闻的,其诗名之巨,延及盛唐,李白的豪迈、飘逸就深受其俊逸诗风之影响。只是少年时读他,毕竟少了历世的沧桑感,品不到内在的滋味,故而也走不进他的世界。因此,鲍照仍只是文学史上流传许久的一个名字而已。
      及至近来偶读其《拟行路难》十八首,音律铿锵,言词顿挫,激情经压制而终形成浑厚的洪流,眼前仿佛出现一个满腹悲愤却并不消沉的男子,孤独地踯躅于那个世态炎凉、门第森严的年代。中国历史上文人不得志者不胜枚举,其所撰之诗文,亦多在郁愤中所为,但面对生命中的困窘境地,各人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如贾谊、秦少游者,细腻的心思里满是萦肠绕肚的忧伤,直到被那份愁绪缠绕至死;如陶潜、林和靖者,是完全隐逸,终得“明月清风自在怀”;如东坡、袁中郎者,则潇洒放旷,反而将那忧郁咀嚼出了万般滋味……如鲍照者,想来想去,大概只有一个杜少陵,只是少陵似乎“悲”多一点,“愤”少一些,入世多一点,无奈少一些。若将二人比作两条大江,则至开阔处,气象迥异。如此一来,鲍照,便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形象了,无怪乎后人提及他和他的诗,总要带着十分的崇敬。钟嵘在《诗品》中写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萧涤非亦说鲍照“位卑人微,才高气盛,生丁于昏乱之时,奔走乎死生之路,其身经历,即为一悲壮激烈可歌可泣之绝好乐府题材,故所作最多,亦最工。”
      取自乐府旧题《行路难》、可以概括他一生风华的《拟行路难》十八首,正是鲍照乐府诗的代表作。《行路难》本是民间歌谣,主旨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感之意”,《晋书》记载,袁山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因而鲍照组诗基调之悲愤与悲凉,只挥指轻拢,便未成曲调先有情。
      《拟行路难》第四首写道: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一、二句极写人世的不公平。尽管人权运动的先驱者们曾努力带领世人争取“天赋人权”,宣扬“人人生而平等”观念,然而,但凡经历过曲折磨炼的人,必不会再抱着“人世公平”的天真幻想。比如,有的人生来就美丽聪明,有的人却先天残疾;有的人生在富家,只需小小的努力,便可获得辉煌的人生,而有的人出身低微,历尽人世的种种艰辛,纵然挣扎一辈子,也挣不脱困窘的命运;有的人父母位高权重,呼风唤雨,他只要不走旁门左道便可青云直上,有的人生于平民家庭,一出生便注定付出再多努力也只是平凡……人世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就像十根手指不会一样长,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就“地势沟壑”,又如何冲破这门阀的藩篱呢?唉,命运的事,谁能奈何得了?
      鲍照生活在南朝,本就不公平的人生又遭遇了最不公平的年代――南朝之前,无论是春秋战国抑或是秦汉,均可凭才取士,南朝之后的唐以科举取士,给有识之士较多施展才华的机会;魏晋南北朝,却是最畸形的朝代!(编者按:此论有所偏颇)“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任凭你再怎么努力,也跳不出生下来就已注定的那个圈子。所以,一个有着远大抱负且满腹才华的知识分子,面对这样的环境,无法不感到深重的忧愤。尽管明明知道忧愤也无济于事,可情绪这东西总由不了人,更何况是一位满腔热血慷慨激昂的诗人呢?
      三、四句,他用命运之说努力去宽解自己,似乎甘于屈服在命运之神的手中,这心绪的大海表面上看去是那样风平浪静,然而,他不像后世文人,超脱是做给别人看的,以期得到清誉,他是做给自己看,他必须找到一条自我救赎的路,来将那平静的海面下蕴蓄的万顷波涛压抑下去,否则一歌吟就会是“海啸”!但是,压抑能使他停止对命运苦苦抗争的脚步吗?不能!
      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在20岁后挣扎着走过的人生吧!出身寒门的鲍照,饱读诗书,一心只想寻找自己的伯乐。20多岁时,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凭着这份自信与执著,他得到刘义庆赏识,被封国侍郎,位仍卑,但还是给了他希望。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后来,闲居于家的他就像困兽一般难受,又拜谒了始兴王刘浚,受到始兴王赏识,做了侍郎。在刘浚和太子刘劭一起谋害宋文帝时,鲍照不愿参与此事,便又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鲍照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刘�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号召,结果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一口气写下他的经历,笔头是沉重的。如此辗转,只为谋求一个可以让自己才华得以施展的官位,可还没来得及走出幕僚的命运,他就“为乱兵所害”了!低贱的人命在那个朝代如蝼蚁一般,当鲍照这颗闪闪发光的星星,随着封建王朝的命运一路蜿蜒前进时,谁又能想到,他留下的那些诗文,会是人类精神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笔?他的忧愤悲愁,在统治阶级的斗争里,不过是不值一提、仅存一笑的个人情绪罢了!但那又岂止是个人情绪?他代表了那个时代,不,代表了所有时代遭遇不公平者的深沉呐喊,代表了人性里还存有的那点光辉!
      生活如此不尽人意,除了喝酒、歌哭,他再找不到其他排遣的方式,而且,谁又会在意他的情绪?举杯浇愁,那并非木石的心,再也压制不住对生平遭际的满腔悲愤!呐喊吧,有用吗?效阮籍做穷途一哭吧,非我鲍照之性情!找个人诉说吧,这个时代因言获罪的人太多了!那就再压一压吧,也许情绪的浪潮很快便过去了。如此这般,无处可匿,于是丢下毛笔,且酒且歌,且笑且哭,非知音者,不可解也!
      这种情绪直到《拟行路难》第六首才渐渐有所缓解。以鲍照光气显耀、活泼自然而不乏雄健的个性,一旦看穿生活的本质,他要真正超脱并非难事: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世间剩下的最真实的温暖,除了亲人,还能到何处寻觅?
      这大概便是鲍照诗虽沉郁压抑,却不至于格调低下的原因,鲲鹏毕竟是鲲鹏,没有了遨游的大海飞翔的蓝天,一样不减内心的孤直。从这一点上来说,鲍照极富草的精神,再用这种精神反观他的每一首诗,都十分恰当――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冬雪”固然是草木枯萎的原因,但正是它强大的摧毁力量,给予了草来年再生的坚韧,所以,鲍照是连激愤也不必的。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想得到的却未得到,千辛万苦攀摘到的果子却又毒断心肠,瞬间使人粉身碎骨,轻者至少也伤筋动骨,待重新接好,除非完全换了另外一个人,否则还是会吞声踯躅。自古以来,声名赫赫的贪官污吏,大抵都是当年奋发向上,一颗红心满腔抱负且才华横溢之人,只因看穿自己所求与世俗所需之间的潜在关系,所以改了当年“豪气”,举世皆浊我何不浊?所以,生命中迎面而来的一切,也就随之改变了。不愿改变的人是什么命运呢?流放。之前有屈原,之后有苏轼。若鲍照者,又想保持孤直的真性情,又想在非真性情的群体里谋到一席之地,岂非痴心妄想?不能做到,又怎能不郁愤不舒?
      当社会现实的逼人黑暗,像冰雪压着小草一般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时,我们该怎么办?鲍照的选择值得思考。他于反复的悲叹之后,坚持了内心的信仰,一年一年,顽强地再绿。读鲍照的诗,你能读到这些,自然也不负他当年的执著。且看《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照在这首诗中,完全得到了解脱。他不仅长成了草的坚韧,亦开出了梅的芬芳。

    相关热词搜索: 阳春 冬雪 草木 会应苏息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