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夯实基础【技巧点拨引路 读写夯实基础】

    时间:2019-02-08 03:26: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作文靠的是多读多练”,诸如此类的论调在初中语文教师中是经常能耳闻的。因而,尽管作文在中考中占了半壁江山,但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时间却是微乎其微的。分析其中原因,罪魁祸首应该是作文教学见效之慢。它直接导致许多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而把希望寄托在了学生自己的读练上。但如果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学生自身的读练上,那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了。依鄙人愚见,作文不仅要多读多写,更需要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两者相辅相成,成效才会显著。下面我就个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谈点儿体会和看法,权作是几年来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反思。
      
      一、落实作文基本知识,掌握作文基本要求
      
      作文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作文常识。包括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构思,如何让作文语言富有表现力等。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老师在形象的点拨中适时贯穿。而且,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时,还要注意点面结合,分阶段进行。如让学生具体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就可分几个阶段:先片段练习,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外貌、语言、心理描写等片段训练,然后再布置作文,要求学生结合前几次练习,抓住人物特征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这样学生对人物描写的作用印象就会深刻。
      
      二、上好综合实践课,提供给学生作文的“活水”
      
      叶圣陶先生指出:“让学生消除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变学习的过程为生活的过程,基于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应运而生了。它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
      (一)亲近生活,获取鲜活素材
      纵观整套初中语文教材,其中共编排了36个综合实践活动。归纳起来基本包含三大主题,即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关注自我。如果教师能好好利用课本中的这些话题,并结合学生、学校及周围环境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很有好处的。如九月,节日比较集中,如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连着国庆节,这一个月的综合性学习,我干脆把它定为“感恩”系列。找资料,寻由来,说传说,吟诗歌;去敬老院送温暖,带去欢声笑语,去超市大卖场调查月饼形状、口味、销售情况;制作各式贺卡,把祝福送给亲人……因为这些离我们很近,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于是,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小组合理分工,实实在在有所得。金秋十月,田野一片金黄,是“亲近自然”的大好时期。走出教室,寻找秋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家乡的美。“一粒米的产生过程”“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说了,想了,又真正做了,然后把它用文字记下来,不用再去担心他们会没有内容写,看过了说过了会忘,但做过了,一定会刻骨铭心,一定有话可写;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去抄袭,因为没有现成的可抄;更不用担心会有雷同,每一个学生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新鲜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是他们感兴趣的。因此,很好地解决了写作之“米”的问题。而有了可写的内容,再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写作技巧的渗透,往往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写有了兴趣,记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自己想说的话,就是一篇独一无二的好作文。
      (二)注重反思,记录成长足音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多元的,它更加清晰合理地描述学生的活动过程,发现能够激励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它鼓励并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为此,每一次活动过后,我都会引导学生去反思,在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比如作文《第一次采访》《第一次演讲》《我的新发现》《我的设计》……这不仅仅是习作练习,还增强了学生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控的水平。把这些记录成长的文字保存起来,当学生回过头去看看曾经记录的成长轨迹,自我发展就会到达一个新的起点。就如教孩子学游泳,与其纸上谈兵教授如何游,还不如带领孩子实地去练习一个下午,害怕也好,呛水也好,流泪也好,效果终究更明显。写作也是这样,它不应该是干巴巴的,而应是充满生活气息和个性味道的,是一种有意义的倾诉。综合实践活动正好为它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中学作文训练的直接源泉,还给作文训练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夯实学生作文基本功
      “读写结合”在语文界已经提了有些年头了,当然“读写结合”中的“读”并不仅仅是指对文本的解读,更重要的是指课外大量阅读,这对“写”的指导价值更大。课外阅读大家都非常重视,但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课外阅读与写作之间如何架起一座桥来,恐怕并不是每个人敢轻易涉及的领域。
      我个人认为课外阅读并不只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阅读,而一定是需要老师指导的。课外阅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己阅读,根据自己的兴趣,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一部分为指导性阅读,由老师确定在规定时间内大家都读某种书籍(根据课文或学生的需要,选择如亲情主题、科技主题、《爱的教育》、《三国演义》等)。然后在班上每周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读书活动,例如读书交流会,讲主题故事,鉴赏文章特点及人物性格等。
      这种指导性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长期阅读某种主题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在写法上提高三点。一是语言风格的形成:学生在两三周的时间内都是阅读某种类型的课外书,长期的阅读熏陶能让学生融入到这种文体的语言风格中。这一点我们老师也深有体会,当我们最近在读三国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自己说话时便情不自禁地带有古文的味道。二是对写作素材的处理能力:长期对某种文体的阅读,特别是某种在表达方式上很明显的文章,如《爱的教育》《名人传》等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鲜明,人物性格突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习惯这种写作方式。三是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的形成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的,而是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与生活实践中不断思考形成的。在我们的主题阅读期间,学生通过不断阅读,感受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并在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无形中便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进行交融,同时文章中体现的思想与意识也无形中融入了学生的思想。长期阅读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方法、思想,这就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了基础条件。
      主题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结合阅读的主题特点来安排。如教八年级上学期情感主题单元的时候,我把情感大致分类分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等,然后让学生在这期间广泛阅读亲情友情等故事,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这类故事的选材,而且还召开了讲身边的亲情故事、谈自己最好的伙伴等主题活动,结合这些活动,然后我安排了一系列写作训练,如介绍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亲情故事,我喜欢的一个爱国人物等,学生这段时间看的、听的、讲的都是充满情感的故事,想的是一个个情感丰富的人物,感受的也是热情洋溢的语言,写自己身边的情感故事也容易多了。
      《三国演义》《水浒》等名著正是适合中学生而且也是他们爱看的。这些名著的语言非常丰富,而且人物形象丰满,堪称是经典。比如一部《三国演义》,关云长的“义”,诸葛亮的“智”,都让人难忘,尤其是曹操这个人物,塑造得可以说是最复杂、最丰满、最生动、最成功的人物。作者在描写曹操“奸绝”的同时,又生动展现了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雄才大略。组织学生阅读这些名著,让他们充分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的形象,正确客观认识文中的人物,并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有了这些基础,我便引导学生作专题的读书笔记,如“我眼中的曹操”、赏析作品的语言或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情节等,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阅读感言,大胆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收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同时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几年的作文实践,个人认为如果能持之以恒,并且有一个训练的系统性和台阶性,这样的训练方式还是能收到实效的。作文要求“以我手写我心”,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前景将无比光明。

    相关热词搜索: 引路 夯实 点拨 读写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