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中国文化的同化性] 外国谈中国文化难同化

    时间:2019-05-11 03:16: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文化同化是指相对弱势、落后的文化和相对强势、先进、完善的文化相接触后,逐渐引进、学习强势的先进的文化,受强势文化的影响,具备强势的先进的文化的特征的这个过程。中国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时表现出了超强的文化同化性及包容性,中国文化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种强势的文化同化性当然有它独特的条件。
      关键词: 文化特色因素
      一、文化自身特性:
      1.1、传播性
      文化的传播性是文化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中得以深远长存的主要特性。尤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辐射范围更是遍及亚洲各个民族,其深远影响力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1.2、独特性
      “中华文化是具有独特属性的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正是他的核心优势,是其软实力和竞争力所在,也是对外的标志符号和名片。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即是由于其独特性。文化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文化符号上。每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在中华文化所有表征之中,儒家文化是集大成者,历经先秦原儒、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贯穿了中华文化历史的整条脉络;同时儒家文化的传播之广,上达天子,下至庶黎,波及全国,远及海外。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是中国文化对外的一张名片。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的独特性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其之所以存在的基础。中华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主体,其文化内涵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1.3兼容性
      “中华文化传承之中的兼容性特征要求我们开放、开发、兼容的胸怀来传承文化。开放并取、兼容并蓄促进了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合理内容的吸收,使中华文化具有“源头活水”,最终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文化的兼容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就经历了和儒家道家文化长期交锋的过程。为此还产生过“三武灭佛”的事件,但随着两者交锋、交流最终达到了交融,宋代以来的理学也就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成为新儒家的代表。
      二、非文化因素影响
      除了文化本身具备的特性因素外,本族文化要想达到同化异族文化的目的,必须要以文化传播为手段。在我国古代交通信息网络没有建立的落后条件下,政府的对外贸易和文化政策对于本族文化接收和同化外族文化是一种极其主要的外来作用力。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中国文化的特色同化现象
      在中国文化自身的特性前提下,使其拥有了强大而深邃的同化能力。而其中的同化方式也是独特而强悍的。形象的说,这种同化方式,凭借着中国文化精深而博大的优越性,呈现出一种吞噬性的文化同化形式。中国,对于外来异族文化,基本循行着将其本土化,再将其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的套路。中国古代的宗教体系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强势性文化现象。
      “由于几大教派杂处,互相融合,使中国的神仙体系是显得相当复杂。小小的天庭容纳了道家中部分仙真、佛家中部分菩萨以及儒家中部分人间的著名人物,像道家的真武大帝,东华帝君等,佛家的四大天王、地藏菩萨等。儒家推荐的许多人间著名人物也被纳入天庭政府,如关羽、魏征、包拯等。可谓集中国几大宗教信仰之大成。可以说,天庭职位的设立,是儒释道三家在中国本土经由共同创改而充分融合妥协的产物。”
      其中,除却儒道两家属于本土自产自销的宗学外,该综合体系的形成更是以佛家的中国化为基础前提。总而言之,这种混合文化体系与同化文化现象,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强势特性。
      四、中国同化文化古今差异
      4.1、古代的主动同化形式
      在古代,作为四大文明地区的中国在文化起点上就高于东亚各国,于是中国文化在其自身同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由本族人群主导文化更新。作为先进国家的中国,自然拥有让世界各国趋之若鹜的先进文明。这种强大的吸引力使中国文化在古代一直以主动同化的形式强势发展。“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由于佛教是一个外来的完整的宗教体系,其中不少内容,汉语字库里难以找出恰当、吻合的书写形式来表现。”为了适应这一情况,人们开始渐渐的将佛教本土同化,并融入自身传统文化当中,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而后来,这种中国化的佛学被中国以强势性的主动同化方式经由多种渠道传播到东亚各国。
      4.2、现代的被动同化形式
      在现代,西方文化一起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崛起,这种可以高速促进经济增长的文化被视为一种更加先进的文化。于是中国为了壮大经济实力和调动生产力,开始去粗取精的接触和采纳外来的西方文化。但是在经济得以腾飞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渐渐由主动同化向被动同化转变。摩登文化开始侵袭中国,而中国却还一直对外宣扬着孔子学说。现代中国如果只能借祖先的文明壮大自身软实力,无疑是一种悲哀。
      总结
      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沉淀,积累有相当大的深度和厚度,不可能被同化。
      中国文化讲包容和吸收,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中国文化更博大精深。中国曾大量吸收西域文化,但都是为我所用。比如佛教,源至印度,传到中国,被中国消化、吸收、改革,然后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大量的西方、异域文化来到中国,形成今天多彩的中国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同化 中国文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