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翻译理论及方法在中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_2019理论韩国理论

    时间:2019-05-11 03:15: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并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既要画龙点睛,又要吸引观众,就要照顾到影片的美学特征、文化内涵以及观众的语言和文化接受习惯。在翻译时,要综合考虑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争取完美再现原作的主旨和文化特色,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电影 片名翻译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尤其是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交流的日益活跃,我国进口大片数量越来越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由于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在对电影进行宣传时,就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片名如何取?电影的片名是一部电影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起到导视、开门见山、画龙点睛的作用。片名就好比商标,对影片整体的艺术性和传播效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达到好的宣传效果,一个好的电影片名必不可少。正如当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像西方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说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能取得出人意料的传播效果。
      “翻译不是对原作依样画葫芦的简单劳动,不是传真。它是科学的、创造性的劳动”,“要寻得两种文明的契合点,缩小出发语言与归宿语言之间的距离”[1]。翻译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门科学,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它涉及到语言规律、文化和审美心理等各个因素。
      翻译实践是靠翻译理论的指导来实现的。我们在做中文电影片名翻译工作的时候同样也要依据科学的翻译理论,通过合适的翻译途径,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最终得出一个符合电影实质而又优美的英文片名。电影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体。一方面,它是一个文化的载体,起着文化交流的功用;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商品,要在市场上流通、传播。下面将从一个原则、两个途径和四个方法等方面具体探讨中文电影片名的英文翻译。
      一、翻译原则
      我们进行电影片名翻译时首先要始终遵循对等翻译原则,其次还要遵循译语的语言习惯,还要切合原文的语体语域。“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2]。这里的“再现原语信息”,就是在内容上要忠实于原作,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就是用最符合译出语文化传统和接受习惯的语体。翻译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内容大于形式。因此,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的对应。这也是各种语言翻译的最主要的原则。对等翻译虽不拘泥于形式,但也不是传统上的“自由翻译”,而是要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完满地再现原文意旨。
      二、翻译途径
      1、文艺学翻译途径
      文艺学翻译的着眼点是研究翻译的结果,特别是比较原文和译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特色和艺术效果。主要突出的是语言的创造力及作品独特风格的感染力。每种语言都有丰富的创造力,原语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译者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加以补偿,使译文与原文在总的艺术效果上达到一致[3]。
      电影的片名作为电影旨意的总括,有着与电影同质的风格内涵。翻译时就要把这种连带的风格和艺术效果同样注入到译出语中。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Chinese Odyssey : Pandora’s Box)——《中国的奥德赛:潘多拉宝盒》。这种译法既保持了原名的总体结构,又保留了原名的注释性的修辞手段,同时更重要的是把一个完全中国化的已经入乡随俗的改变成了一个西方人所熟知的奥德赛的故事,并加上了潘多拉宝盒这么个注释。让即使不了解西游记的人也明白了这是一个历经艰险的英雄游历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是围绕着这么一个“道具”——某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盒子讲述的,能够引起观众的收视期待,中国的奥德赛是什么样子的呢?他这样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呢?
      这种方法符合英语使用群体的语言接受习惯和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受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通过片名把目标观众引向原作的目的,相比死译月光宝盒,结果要理想得多。
      2、交际学翻译途径
      季羡林先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之间,如果有往来,有交流的需要,就会需要翻译。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4]。
      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的文化产品的交流都是思想的沟通和文化的交流。因此电影无论是作为文化载体进行文化传播,还是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本质上都还是在社会群体中的一种文化流通。
      电影《刮痧》(Treatment)讲述的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医术因为文化的不同而遭遇误会。刮痧的英译本应为“Skin scraping”。在中国刮痧是一种治疗术,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也是因此,才导致了西方人的误会:以为中国的长辈给孩子刮痧是在虐待孩子,而遭到刑事控诉。其实是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冲突。片名翻译Treatment,其意义就是“治疗”,契合了片子的真正要表达的中国医术神奇。同时也让西方观众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医术的博大精深,实现了文化认同,同时也在接受上更具亲和力。
      三、方法论
      各种翻译理论和途径具体到方法论上,我们可以把翻译主要归为四类:直译、直意相融、改译和文化翻译。
      1、直译
      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5]。这类翻译方法可以用于以人名、地名或是某种在人类生存体验中具有相似的象征作用的物品为片名的影片。如:《小武》(Xiao Wu)、《我的父亲母亲》(My Father and Mother)、《晚钟》(Evening Bell)、《功夫》(Kung Fu)等。
      影片《晚钟》译为Evening Bell。因为晚钟这个意象给人一种庄严、神圣、凄凉、悲怆的感觉。影片表现了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时的种种关于人情、人性的关怀。整部影片压抑、肃穆,基调冷暗,震撼人心。在晚钟声里,一个老农挥动利斧,奋力砍断了日军炮楼的木桩,炮楼轰然倒塌。晚钟就如同为日本敲响了丧钟一样,作者的创作心态不言自明。在外国文化中,晚钟同样用来表现这种庄严与肃穆,并且外国的钟多与教堂有关,神圣庄严更不必说。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一幅名画就叫《晚钟》,用以表现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即使语言、肤色、种族、文化不同,艺术的相通性、象征意象的共识让人们在艺术世界里自由沟通。
      2、直意译结合
      直意译结合是在直译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解释性内容,使之更贴近原作真实。如:《大腕》(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城南旧事》(Old Days in Southern Beijing)、《十七岁单车》(Beijing Bicycle)等。
      影片《大腕》是讲为一个国际著名导演筹办葬礼而引发出来的一连串的事件的。“腕儿”是指有名气、有实力的人(多指文艺界的),相当于英语里的Famous Star。影片中的主角泰勒是一位国际著名导演,事件的当事人,首先要把他—— “大腕”交待出来。然后又增加了解释性的内容:所有的故事都是问绕着泰勒的葬礼展开的,没有这个葬礼就没有这个电影故事。葬礼是核心事件,所以要在英译片名中有所反映,翻译为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
      3、改译
      改译即改编式翻译。其翻译结果和原片名并没有太多甚至没有联系,是根据原作的实际内容而从新制定合适的译出语翻译。如:《看上去很美》(Little Red Flowers)、《无极》(The Promise)、《甲方乙方》(Dream Factory)、《回家过年》(Seventeen Years)等。
      影片《看上去很美》是围绕着幼儿园小朋友方枪枪与小红花展开,小红花是贯穿全剧始终的一个重要线索。抛开诗意的中文片名,以“Little Red Flowers”为英文片名直奔主题,更符合西方人的接受习惯。一个小小的物件很容易勾起人们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很容易在相同经历的群体当中产生共鸣。移情作用会使观众感到相当的亲切,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4、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迁移到另一种语言里。这类翻译收到译出语受众的欣赏,但其传递的信息却不为原语受众的理解。如上面所举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Chinese Odyssey : Pandora’s Box)、《刮痧》(Treatment)等,是为了贴合英语文化和英语接受习惯而做出的文化迁移。
      结语
      无论哪种翻译,目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寻求沟通、促进交流,使不同语言之间的人能够相互理解。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对外展现一个国家的窗口,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电影片名更是一部电影的门楣,是灵魂,它在第一时间向观众传达影片信息。因此电影片名既要画龙点睛,又要吸引观众,就要照顾到影片的美学特征、文化内涵以及观众的语言和文化接受习惯。在翻译时,要综合考虑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争取完美再现原作的主旨和文化特色,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7页
      [2]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1页
      [3]同上,263页
      [4]季羡林,译林[J],1998,第4期, 210页
      [5]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C],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1984,51页
      作者简介
      安前进,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系教师。研究方向:影视批评。

    相关热词搜索: 翻译 片名 中文 理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