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时间:2019-05-07 03:19: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已总体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一政策将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新的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路径选择的必然性
      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初期,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农业支持工业是必然导向。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为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也是历史的必然。总体来看,我国工业农业发展状况所表现出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的能力。
      新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实践不断发展,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总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的选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途径
      (一)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1.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变化代表着政府对农业项目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兴建富民经济小区和龙头企业进行相应的补贴扶持。重庆市支农资金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市级财政新增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70%应用于农村,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到2012年提高到50%以上。财政资金的支持将有利地推动当地农业各项事业的发展。
      2.发挥财政的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流向农业经济
      货币政策的杠杆作用将有利于促进资金的流动。江苏省推出“三资”开发农业的战略举措,吸引了各类非农资本,充实了农业发展资本,大大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近几年来,江苏省农业招商引资的资金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为乡村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3.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
      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发展作为支持工业,使得资金很多自农村流失。在重庆省和江苏省,政府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资源,就把原先自己的房院空出来搞“农家乐”,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面貌的改善。
      (二)改革土地制度
      1.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
      解决土地问题是处理农村问题的必经途径。江苏省2005年实施《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方法》,改变以往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方法,全省划分四类地区,执行相应的补偿制度。重庆省也建立了征地补偿安置标准适时增长机制。这都对稳定民心、促进改革有重大意义。
      2.深化农村土地体制改革
      单一的土地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重庆省在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的同时,积极建立健全流转服务机制,并且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3200万亩耕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这为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科学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有重大意义。
      3.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乡分离的建设用地将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城乡关系,同时浪费土地资源。重庆省和江苏省都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以此方法盘活了农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进一步拉近了城乡距离,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节约了土地资源。
      (三)以工业化理念建设现代农业
      1.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壮大农业发展规模,发展多元化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重庆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各区域特色,西部著名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特色农业园区
      学习城镇企业的集中化管理发展模式,创办特色农业园区,不仅从资金上支持了农村农业发展,也在技术和理念上充实了农业发展的思路。江苏省无锡现代农业园区日光温室连体大棚达20多万平方米,单位面积全国少有。这是一个特色农业园区的成功范例。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优势,成功优化了农业发展模式。
      3.农业公司化、合作化
      现代企业的公司化、合作化经营,有利于整合资源,达到效率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如江苏省的农业公司化运作后比较成功的有温氏养鸡、瑞克斯旺蔬菜公司等,都充分实现了规模效益,乡村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减少了城乡发展的隔膜,城乡联系更加密切。
      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的形式
      (一)村企互助型
      当地农业和企业依靠自身的资金优势和当地自然条件改善基础条件,互相带动,同求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尤其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形成农业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与农业的结合使得城乡贫富差距缩小。
      (二)公益投资型
      动员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公益投资农村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农村道路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落后状况。
      (三)政策扶持型
      政府财政坚持“多予少取”的政策,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实实在在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兴建富民经济小区和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四)工业园区型
      依靠当地工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资本向农村流动,一方面发展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另一方面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就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民致富。
      (五)自我发展型
      依靠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经济,惠及农民。充分发挥农村自身的潜能和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农村的良性发展机制。
      (六)人力拉动型
      由政府牵头,对农民进行相关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农民进城务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人力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流入和发展。
      四、关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考
      (一)加强制度建设,稳定制度保障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不仅仅是增加农村的财政投入,还包括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从而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平等地对待农民,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覆盖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居民,同时社会保障缺乏统一的管理,没有一个机制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社会保障费管理不严格、漏洞大,社会保障资金运转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确保城乡发展平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要强化中央、省市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建立规范化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和建立保障机制的投入。
      (二)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良性发展机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要在理顺城乡关系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自身良性发展。要加速发展步伐及提高发展质量,就必须提升农村自身的能力,加强农村软件、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良性发展机制。比如农村的公共道路、重大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农业的基础科学研究建设等资金可以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无偿投入。除此之外,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推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
      (三)因地制宜
      我国地大物博,地区发展差异大,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素质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城市对乡村的带动应各有侧重。
      譬如,在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的地区,工业反哺农业主要应促进农业生产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但对于在农村加工工业有了一定基础的地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延伸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发展的延展性,提高农业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产品多元化。还比如像对于农村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这种支持方式则应照顾到农村发展的现有基础,不能一味地强调农民返乡种田,可以在鼓励农田开发、促进集中耕种上多下功夫。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执行措施。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政策下,不同地区应当有相配套的灵活的政策。这需要地方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订充分适应当地条件的灵活政策措施。执行政策时也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城镇化与“三农”的紧密结合
      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发展是必然,然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要反哺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因此城镇化被视为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措施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形成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机制,土地制度的变革中必须要注意耕地的保护。同时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稳定农民生活状况。避免出现开发区热、大学城热等新一轮圈地运动,把本属于农村、农民的资源低价转移到城市,使得几千万农民失地,相当一部分沦入无地、无业、无保的境况。
      新中国我国农村发展走过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始终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把握农村改革这一重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无疑是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伟大政策,它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将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稳定制度保障、形成农村农业自身发展良性机制、因地制宜、将城镇化与“三农”紧密结合,将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俊超.对江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浅析和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10(02).
      [2]尚娟,申尊焕.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理论导刊,2008(02).
      [3]王智勇.西部地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对策分析[N].贵州大学学报,2008,26(04).
      [4]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07).
      
      作者简介:杨曦煜(1991-),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 ,就读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研究方向:会计。
      
      (责任编辑:刘晶晶)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研究 途径 形式 工促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