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英汉离线词典下载【英\汉文化空缺词在词典中的翻译】

    时间:2019-05-03 03:19: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可以使文化交融。个性却为中西文化交流提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中、西两种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所承载的文化含量不同。本文对英汉双语词典的编撰,应该如何处理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才得词汇,将这些双边文化中相互空缺的词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在词典中表现出来,作了阐述。
      关键词:词典英汉文化空缺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39-03
      1 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变得频繁起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共性,这有助于各国民族的交流。而又有个性,这却为中西文化交流提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其中文化中的空缺词汇就是其中之一。中、西两种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所承载的文化含量不同。自然就产生了在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空缺现象。也就是在两种文化的相互撞击、相互比较中才被人们感知的,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朝着深度和广度快速发展,文化领域呈现出隔阂减小, 融汇通合的趋势。一方面,西方文化里空缺的概念,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被认知和接受,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及其独有的概念亟待介绍和传播,这对翻译人员、语言学习者和教育者都是一个挑战(黄建华,2001)。这些空缺词,也就是文化差异词,主要有以下几类:(1)文化局限词。(2)同一所指,不同的能指。即同一事物在不同变体中的名称不同。(3)旧词添新义。所谓的文化局限词实质是完全意义上的语言创新,它通常指的是某词语在他变体中的指称空缺(referential gap),即在其他文化中没有对应体(Ilson et al,1986:26)。它是文化空缺现象在词汇层面集中的反映,即 “词汇空缺”现象和 “化空缺词”。
      2 英汉文化空缺产生的原因
      由于生活环境、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双语种的词汇空缺。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情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也就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你有我无”或“我有你无”的情况。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词主要表现为文化局限词(culture-bound words),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2.1只属于一种文化词
      某些源语词目的所指内容在墓地鱼的社会里兵部存在。因此,双语词典编者在为这类文化局限词寻找对应词时会遇到比较大的麻烦。汉语中的“四化”、“麻将”、“茅台”、“混沌”等,英语中的pudding,mod,Yuppie, electoral college, boom baby,teenager,serendipity等词在对方文化中部存在,或者开始时不存在以后才逐渐闯到对方,如hang gliding等。英语里有个说法叫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应该怎么翻译呢?如果直接翻译成“穷得跟教堂里的耗子一样”,在没有教堂的地方人们就不容易理解为什么教堂里的耗子是穷的。所以放在汉语中时,我们译成 “一贫如洗”,意思就完全对,以成语译成了成语也是无可非议的,两条成语都表示“穷”,但有不失各自文化特色,将原有的文化形象错了位(李明,2001年)。
      2.2某些词除了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也称字面意义或所指意义)外还有跟其所存在的社会文化密切关联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内涵意义给事物的外延意义加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对外延意义作了语义限制。又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i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2.3成语和典故
      许多文化局限词跟一段典故有关。典故可能来自某一事件或者某种传说或某部文学作品。如果说某人是阿Q,读过鲁迅《阿Q正传》的人立刻就会想到阿Q这么一个落后人物的形象,而且会想到有关他的种种事情,什么儿子打老子,什么和尚动得我也动得之类。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比如在汉语成语中的“胸有成竹”、“守株待兔”、“负荆请罪”等涉及文化典故的,在理解和翻译的时候都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否则无法接受。又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女蜗补天”“牛郎织女”等传说,其中“盘古、嫦娥、女蜗、牛郎、织女”为中国传说中人物,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神。英语中的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G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遗产。
      2.4日常用语中的文化局限词
      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问候语看,英语和汉语之间差异差异性很大。西方人见面说“Nice weather, isn""t it?”“It is fine today !”除了很熟悉的人或朋友之间用“Hello!”或正式场合用第一次见面用“How do you do ?”而大多以天气作为问候。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吃饭了吗?”外国人见面绝对不会关心对方有没有示范的,除非见到正在绝食的犯人(李明、周敬华,p69)。谦虚语看,中国人有一句自谦的话叫“哪里哪里”。又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称赞一个中国妇女漂亮,本来中国妇女只要说Thank you 或是Thanks!即可,她偏偏说Where, where? 外国人以为她想知道哪一个部位最漂亮,又不敢讲得太具体,只好说Everywhere!即“全身到处都漂亮!”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英语学习者如果注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就有可能出现社交语用失误。这类言语交际失误具体表现:(1)不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运用英语;(2)不根据语境得体地运用话语;(3)把汉语的语言习惯套用于英语交际中(昌国安,294页)。
      3 目前英汉文化空缺词在双语词典中反映现象
      在评价一本词典是否是一本好词典,主要是根据使用者对词典的实用程度不同。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词典,供不同的需要求者使用。从整体来讲,一本词典的内容应该包括很多方面:由正文前的说明(包括词典的目的,此点的首次来源,编撰方法,作为词典基础的语法理论,所收的词和词义以及词条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等)、词典的正文(包括体例,条目词,语音材料,语法材料,语义材料(包括词的主要词义是否均已收入,此点是否对每一词义力求采用适合的等值翻译,对一些等值翻译是否载必要之处加了语言和文化方面的注释,是否在必要之处用使用者的语言作了词义辨析,是否指出了同该词之间的派生关系)、习惯用法、例证、图例、词源,以及附录是否具备有关条目语文化中一般最常查找的附录项目,诸如:币制,度量衡,温度系统,主要的教育机构和政治机构的名称和地图、版式等。版式包括词典的装帧是否精美岳母,隔夜的印刷是否完美,词目的印刷是否醒目,印刷错误是否降到了最低限度等(阿尔-卡西姆,p159-162)。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双语词典,没能遵循以上基本的版式,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时及其得不方便,就拿《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来说,综合分析,出版后存在一些小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关热词搜索: 空缺 词典 翻译 汉文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