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数学课应注重“三性” 注重改革的三性是指

    时间:2019-05-01 03:26: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课堂的生成是教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教师把握好这个契机,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精心预设。同时,教师完全可以大胆摒弃教材中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那么,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突出学生主体有效教学的策略?怎样把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一、数学课应该追求简明性
      片断一:《捆小棒》(认识11~20各数)
      师:这里有多少支铅笔?
      生:11支。
      师: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刚才我们一起数过了。
      师:如果没有数,你们能一眼看出是11支吗?
      生:不能。
      师:是呀,一支一支的数知道它们是11支是一个好办法。可是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一眼看出它是11支呢?
      师:你可以用小棒代替铅笔,试试看,怎么样让别人不数就看出是不是11根。
      生摆,教师巡视。发现只有一小部分能够摆出。
      师:别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伸出双手)我有多少个手指?(生齐答:10个)我再请个同学上来帮帮忙。
      师生共同伸手:现在有多少个手指?(生:11个)你们数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没有数过,怎么知道是11个?
      生:因为您一双手有10个手指,×××伸了一个,10和1合起来是11。
      师:对啦,因为我们知道一双手有10个手指,所以就不用数了,那你们现在能猜到老师和售货员阿姨为什么不用数也知道是11支了吗?再用小棒来摆给老师看看。
      这一次大部分学生采用了采用10根小棒放在一堆,把1根小棒单独放在一边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提点建议好吗,为了方便好拿,我们可以把十根小棒捆在一起。
      学生捆小棒。
      师:现在我们来理理思路,开始我们想不数就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很不容易,我们改进了方法,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这样我们的11根就变成了1个十和1个一我们就能一眼看出有11根了。
      ……
      评析:小棒捆成10个一捆,是学生把10个一看成1个十的这个抽象过程的思维模型,是学生从具体事物(11支铅笔)——小棒(1捆1根)——算珠(计数器个位和十位上两个珠子)——数字(11)这个逐步抽象化和符号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维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等自主活动,认识了11,发展了数学思维,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课应简明的关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研究“讲”的艺术,把握“讲”的尺度,发挥“讲”的作用。
      二、数学课应该体现数学性
      片断二:《立体图形的脚印》(认识平面图形)
      1.播放动画: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鸭、小鸡们高高兴兴地在雪地上玩,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这时,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体这几个立体图形小朋友也来了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印下了自己的脚印。
      师:想一想,这些立体图形会在草地上留下一个什么样的脚印?
      2.猜想印证:你能猜一猜吗?
      评析:在学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比较模糊,仅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怎样把生活的经验上升到数学的抽象层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到“面在体上”、“面从体来”的思想是本课的重难点。本课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抽象概括等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的分类活动中得出结论,极具数学味。
      三、数学课应该讲求思维性
      片断三:《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它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米?
      (8+5)×2;8×2+5×2
      (2)多位数乘一位数
      123×5的竖式就是(100+20+3)×5=3×5+20×5+100×5
      (3)一件上衣30元,一条裤子20元,买4套衣服共多少元?
      (30+20)×4; 30×4+20×4
      (4)家里要装修,给墙贴上大小一样大的瓷砖。一面墙贴了9行,每行6块,还有一面墙也贴了9行,每行贴了4块,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6+4)×9;6×9+4×9
      (5)每箱饮料都装24瓶,其中有30箱脐橙汁,还有50箱苹果汁,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30+50) ×24;30 ×24+50×24
      ……
      评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熟悉的概念例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感知中产生两种不同的算法但结果相等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从数字、运算符号和算式的结果等角度的观察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它展示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归纳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应有数学味的关键:是积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操作和验证。
      四、数学课应该体现思辩性
      片断三:《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
      投影:请你判断“把一个月饼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生1:这句话是对的。
      生2:这句话是错的。
      生3:我同意生1的说法
      ……
      (此时教室里议论纷纷,这时老师抓住这一时机)
      师:同意生1的举手,你们当正方。
      同意生2的举手,你们当错方。
      正方代表说:“把一个月饼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是对的,因为我们知道月饼分的份数是两份,取得份数是一份,所以应该是它的二分之一。
      错方代表说:我们认为这句话是错的,(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边折边说)这样是不是把这张纸分成了两份。
      正方代表说:是
      错方代表继续说:这两份一样大吗?
      正方代表说:不是
      错方代表说:既然这两份不一样大,就不能说是平均分了,没有平均分又怎么能说是二分之一呢?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还有意见吗?
      评析:由于学生刚接触分数,对概念模糊不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可贵的是老师利用这一点,巧妙地创设了争辨的情境,使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思考,培养了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了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相关热词搜索: 数学课 应注重 三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