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时间:2019-04-22 03:19: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地的思想转化,并主动采取行动,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能够辨别是非与美丑,抵御各种腐蚀与侵袭,善于总结生活经验,自觉地、不断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不仅接受社会的教育,而且以自己的努力来教育自己。为了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要十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自觉地、有成效地向教育者所需要的方向发展。我们都知道:人的成长和进步,主要还在于“自己的运动”,在于个人的自觉努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人们常说:“知识和文明紧密相连,无知和落后是孪生兄弟。”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多,理论水平的提高,不仅逐步奠定了科学世界观基础,而且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懂的什么是对的,应该去做;什么是错的,不应该去做,道德观念就会增强,自觉地道德行为就会相应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行为的动机力量尽管是内部情绪体验,但对理论知识和道德概念的讲授与理解,可以帮助把这些道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道德概念,作为行为表现分析和判断的依据,作为自我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道德概念的理解,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比如,在儿童时期认为“好”就是“把拾到的东西交给老师”,就是“听老师的话”;“坏”就是“打架”、“骂人”、“不听老师的话”。到了八、九岁以后,他们就不在把那些偶然发生的争吵和过失,当作不可饶恕的坏事,而且把偷窃和经常打架、捣乱等行为当作不道德的事。直到少年后期和青年期,他们才提到诸如虚伪、自私、幸福等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虽然领会了某些理论和概念,但不一定立刻接受,不是表现为“忽视”,就是表现为“对立情绪”,甚至干脆“拒绝”,尤其是正在上初中的学生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学生故意和你对着干,主要是由于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某种“意义障碍”,即:在他们头脑中存在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也就是说他们未能将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需求。意义障碍的产生,多半是由于教师的讲解和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或者要求频繁,学生应接不暇;或者言行不一,虎头蛇尾;或者方法不当,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或者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未能正确理解内容的实质等等原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理论结合实际,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特点和需要,耐心细致、通俗易懂地给学生提要求,还要不断反复强调、跟踪督促,以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第二,培养学生自我道德评价能力。自我道德评价是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道德概念,对道德行为进行判断的过程。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别人的评价影响下逐步形成起来的。马克思指出:“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彼此认识和评价,这些评价影响到对个人的自我评价。学生就是在这种交际和集体活动的影响中,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会自我评价的。开始时,他们只是重复老师和家长的看法:“这是老师说的、“那是爸爸讲的”,以后慢慢学会独立的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并扩展到对自己的评价,试图运用已懂的知识和准则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表现。一般来说,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已经能够深浅不同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但他们只能一般性的叙述自己的活动、行为和举止,如“张伟旷课去网吧了”、“我没有帮他”、“张老师在操场上批评了我,我顶了一句嘴”等外部表现,还不能深入到行为的因果和性质里去,尤其是他们能比较正确的分析别人的行为,但还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道德概念去确切的分析自己的行为。班主任要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和严格的评价,以别人为“镜子”作对比,同时要定期总结和坚持自我监督,促使学生自我评价更加自觉、更加深刻,使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学生做到的你必须首先做到。当然,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不仅要评论缺点,也要评论优点,使学生既知道自己的不足,又能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以便形成正确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不仅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是对当前现实的一种态度。这种情感和态度能对人的认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当人们的认识渗透着浓厚的情感时,就能加深人对行动的意志,更能增强人的行动力量。比如:当人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时,就能发出巨大的潜能,排除万难,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践证明,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理解了必要的道德概念,还必须有积极的道德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榜样的鲜明形象与感人的生动事例,以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增进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的内容。如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奉献精神时,可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英雄人物和榜样人物,生动形象的描出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动人形象,并让学生谈认识、表感想并落实行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第四,反复实践。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重要的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崇高的理想和道德的意识,必须付诸于实践,否则毫无意义。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实践。它是在道德实践中,依靠日积月累,聚少成多而逐渐形成的。同时,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思想情感都具有不稳定性,在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班主任要细心疏导,耐心教育,做长期细致的组织教育工作。这里既需要教导有方,又需要“耐性”和“韧性”,迂回曲折,反复实践,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 培养学生 浅谈 自我教育 能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