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语言教学者如何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 网络语言是否会冲击传统语言文化

    时间:2019-04-12 03:17: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语篇衔接研究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汉语语篇,从汉语实际出发,重新审视汉语语篇衔接手段问题,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形式衔接是假象,信息照应是实质。以这个结论为基础,本文将信息照应分为语义信息照应和非语义信息两类,为以后全面揭示了建立在语义信息基础上的汉语基本衔接手段的表现特征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语篇衔接;形式衔接;信息照应;语义信息;非语义信息
      中图分类号: 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04-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词语的出现,尤其是网路语言的出现,对长期从事传统语言教学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面对网络词汇,语言教学者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发现,多数语言教学者面对网络词汇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开始的不知所云,到后来的雾里看花,到现阶段慢慢的拨云见日。那么,语言教学者如何应对网络词汇的冲击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这几方面:
      一、对待网络词汇疏导结合,提高人们对网络词汇的认知度
      面对蜂拥而至的网络词汇,汉语语言教学者应该如何应对?不管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汉语言专业的教师,对待预言家族里的新成员网络词汇,既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极端做法,也不能采取全盘接受的极端做法。汉语语言教学者也应该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采取疏导结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对网络词汇我们应该采取“疏通”加“引导”的策略,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堵”。直面网络词汇对青少年的吸引,宜疏不宜堵。专家学者、语言教学者、家长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观点,引导孩子正确地利用网络,对网民创造出的那些新颖活泼、色彩绚丽的网络词汇我们应该予以肯定。在肯定部分网络词汇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们指出那些含有不健康因素的网络词汇是该摈弃的。专家学者、语言教学者、家长如果一味地堵而不疏,最终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网络词汇会像洪水般汹涌澎湃,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对待网络词汇宜疏不宜堵,并且疏通加引导,不断提高人们对网络词汇的认知度,这是我们对待网络词汇的基本途径。
      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提高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明确提出了“要诚实友好交流,不污辱欺诈他人。”这点主要是针对网民的网上交流提出的,网民既然要做到诚实友好交流,就不应该使用那些包含不文明,不健康色彩的网络词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提到的这些要求应该不单单针对青少年,完全有必要推广至全体网民。只有整个网络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网络词汇的发展才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汉语言教学者乃至全体网民都有义务为网络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注重传统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古希腊德谟克里特说:“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为“语言美”一词的发端。语言美是心灵美的直接体现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和具有不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道德品质、语言表现力的个体,其语言美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语言美是交际的必要手段,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效率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达到语言美需加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与心灵美的培养。作为语言教学者,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创造美的语言,争取人人都能做到语言美。笔者认为语言美最起码要做到的是使用准确、文明的词汇,而不使用粗话脏话。语言美不仅仅是针对传统语言提出的标准,对网络词汇也同样适用。语言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醒学生阅读传统的经典文学著作,通过阅读经典提升语言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对网络词汇的辨别能力。
      四、注意学生心理和个性特征,发展学生语言创新能力
      网络词汇之所以倍受学生青睐,是因为网络词汇的新颖、自由、开放恰恰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追求自由的时期。于是,在网上就出现了很多让很多教师“晕”了的学生作文,这些作文中出现了很多像外星文字一样的词汇。这些词汇有些是青少年自己创造的,有些是从别的网民那里学来的,不管是自己创造的还是从别的网民那里学来的,学生之所以使用这些网络词汇是因为这些词汇符合他们的追求自由和张扬的心理和个性特征。面对学生对网络词汇的痴迷,作为语言教学者应该正确探悉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发挥其语言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创造一些健康的、文明的、活泼的、新鲜的网络词汇。如果学生能创造出健康的、文明的、活泼的、新鲜的网络词汇,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在我看来,这些能够给语言家族注入新鲜血液的新成员我们应该双手欢迎才对,把它们拒之门外绝对是不明智之举。总而言之,作为语言教学者,光关注学生的语言行为是不够的,还要更深层次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心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词汇,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语言。如果不了解学生心理,一味强行要求不准使用网络词汇只会激起学生更强的逆反心理,最终学习效果肯定也不尽人意。
      参考文献:
      [1]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J].语言与翻译,2003(3):18~22.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
      [3]朱萍.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语境[J].修辞学习,2002(4):21~22.

    相关热词搜索: 冲击 面对 语言 网络语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