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高考生物高频考点 图解2011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徐启发

    时间:2019-03-19 03:29: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徐启发,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特约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学科专家,“3+X”高考研究中心研究员、常委,对高中生物《考试大纲》、高三生物复习备考有独到的深入研究。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考前冲刺对于考生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生物学科知识内容庞杂,而考题相对较少,很多考生感觉复习无法下手。其实高考命题有其自身的规律,找出规律高考复习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仔细研究近五年全国各地理综卷就可看出考题命制的规律。本文围绕高考生物试题的高频考点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考题的一般模型,期望助你梦想成真。
      一、分子与细胞
      高频考点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考题模型1】综合考查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
      例1 (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理综试卷)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细胞是通过细胞增殖产生的
      B.生物膜系统是对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细胞内DNA转录和翻译过程均有特定运输工具搬运原料到指定位置
      D.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导思】细胞内DNA转录一般在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的运输工具为tRNA,能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搬运到相应位置合成多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将细胞的增殖、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的结构以及基因表达等众多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C
      高频考点2细胞代谢
      【考题模型2】 考查细胞代谢的综合问题
      例2(2011年浙江省三校高三联考理科综合)(浙科版教材)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②甘油分子由小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三碳酸生成三碳糖和RuBP的过程中,叶绿体基质内产生ADP的量增加
      ④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等量ATP时,细胞内生成的CO2量相等
      A.1项B.2项C.3项D.4项
      【导思】①细胞内ATP与ADP可相互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②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分子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③三碳酸生成三碳糖和RuBP的过程中,需要NADPH和ATP参与;④酒精发酵时生成CO2,而乳酸发酵时不产生CO2。只有③正确。复习时应坚持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的联系,以便答题时灵活运用。如ATP的形成途径可进行如下总结:
      【答案】A
      【考题模型3】考查新情境中解决细胞代谢相关问题的能力
      例3 (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问题探究。请回答:
      (1)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光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则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
      。
      (2)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则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
      。
      (3)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Mg是否为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则应该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
      。
      (4)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水稻对�离子、硅离子的吸收情况,做法是:。实验结果可说明水稻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导思】先必须明确探究什么,再据此设计实验装置。考生可以从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两方面进行备考。知识储备方面应坚持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能力方面应坚持练习代表性题以培养审题和答题能力。
      【答案】(1)用不透光的绒布(材料)将如图装置包裹起来,其他条件相同
      (2)将NaHCO3溶液替换成等量的1%的NaOH溶液,其他条件相同
      (3)将水槽中完全营养液换成等量同浓度的缺镁营养液,其他条件相同
      (4)测定实验前、后钙离子与镁离子的浓度,并进行比较选择性
      高频考点3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
      【考题模型4】结合具体实例考查细胞分裂与分化
      例4(2011学年北京东城区示范校综合练习)对右图示的根尖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b和c区细胞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a和b区细胞
      C.①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过程长
      D.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导思】先要分清a、b、c、d分别代表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明确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特点,再逐项答题。观察质壁分离时可选择d区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可选b区细胞;过程①为有丝分裂的间期,②为分裂期;③和④过程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为C。
      二、遗传与进化
      高频考点4遗传的细胞基础
      【考题模型5】考查遗传的细胞基础
      例5 (江门市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导思】审读题干,明确①、②表示的含义:存在的细胞类型、位置等;再观察①、②与③、④的区别,然后逐项分析选项的叙述。①、②所在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③和④的形成可能是由于交叉互换所致;交叉互换可能导致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③和④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1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解答本题需要对减数分裂的过程熟练掌握,并运用于分析遗传问题。答案为C。
      高频考点5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题模型6】考查遗传信息的存在、传递与表达
      例6 (2011大连测训)下面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几个基因以及红宝石眼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对该图的分析中,科学准确的是( )
      A.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B.RNA翻译合成蛋白质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与RNA上某启动部位结合
      C.图示结构和过程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存在
      D.“转录”形成的RNA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行使翻译功能
      【导思】图中几个基因均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互为非等位基因;RNA翻译时,RNA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形成蛋白质;图示结构存在于果蝇的所有细胞中,而每个细胞表达的基因有差异。本题考查知识点众多,答题时需要借助图示思考。选D。
      高频考点6 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题模型7】考查对遗传规律的理解程度
      例7(2011武汉测训)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
      (2)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导思】(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图中可知,控制长翅与残翅的基因A、a与控制直翅与弯翅的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本题中bb纯合,只要验证A、a与D、d的遗传方式,就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采用测交(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或杂交(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方式。
      【答案】(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高频考点7 遗传方式的判断
      (1)遗传规律的验证设计或探究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性状遗传便符合分离定律,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性状遗传便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此类试题便转化成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题型。具体方法如下:
      自交法:F1自交,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3: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或(3: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测交法:F1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1:1或(1: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2)鉴定个体的基因型的方法
      自交法:对于植物来说,鉴定个体的基因型的最好方法是该植物个体自交,通过观察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推理出待测亲本的基因型。
      测交法:如果能找到纯合的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即可推知待测亲本的基因组成。
      单倍体育种法:对于植物个体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根据植株的性状即可推知待测亲本的基因型。
      (3)设计实验验证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
      欲确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设计正反交实验,即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①常染色体遗传特点――正反交结果相同
      ②性染色体遗传特点――正反交结果有异,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则父方仅含一条X染色体,且该染色体只传向雌性子代,不传向雄性子代。
      同理,当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时,父方的Y染色体只传向其雄性子代,不传向雌性子代。因此,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其传递往往与性别相联系,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传递与性别无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正反交结果往往不同:如人类色盲遗传中XbXb×XBY与XBXB×XbY,其子代患色盲的概率不同――前者男孩均患色盲,后者男孩均正常。
      ③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
      欲快速确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可设计雌隐性与雄显性的一次性杂交实验――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关系如图:
      结果凡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凡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若雄性中出现显性性状,则可否定基因在X染色体上,从而肯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考题模型8】遗传实验设计
      例8(改编)养蚕在我国有3千多年的历史,经研究发现其染色体组成为2n=56,其性别由ZW型性染色体决定,即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含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含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因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所以及早鉴别出蚕的雌雄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
      (1)在家蚕中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笥(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皮肤正常和皮肤油性两个品种的雌、雄尚未交配的纯种蚕蛾若干,则选择基因型是为父本,基因型是 为母本进行杂交,可在幼龄阶段就能区分雌雄个体。如果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 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 的变异。
      (2)家蚕的黑色卵(B)对白色卵(b)为显性,绿茧(D)对黄茧(d)为显性,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B和b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现有纯合黑卵黄茧和白卵绿茧未交配过的雌雄蚕若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D和d是否也在第2号染色体上。
      实验目的:探究D和d是否在第2号染色体上。
      方法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预期结果及结论:。
      【导思】首先要审读题干,明确 ZZ代表雄性、ZW表示雌性,明确要选留雄蚕,可利用皮肤正常(A)还是油性(a)来区分幼龄雌雄。判断等位基因D和d是否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若存在于第2号染色体上则B、b与D、d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不存在第2号染色体上,则2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还会发生自由组合。遗传实验设计思维难度大,极易失分。
      【答案】(1)ZaZaZAW W 染色体结构
      (2)第一步:用上述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自由交配),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用测交不得分)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后代为黑卵绿茧:黑卵黄茧:白卵绿茧∶白卵黄茧=9∶3∶3∶1,说明D和d不在第2号染色体上。否则,就可以断定D和d在第2号染色体上。
      高频考点8 生物变异与育种
      【考题模型9】综合考查生物遗传与变异的问题
      例9(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理综试卷)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能得到纯合子
      B.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
      C.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均能遗传给后代
      【导思】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可使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子,抗虫棉的培育是人工操控实现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进化和发展;生物的变异能否遗传给后代应具体分析。本题考查范围广泛。答案为C。
      三、稳态与环境
      高频考点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题模型10】在具体情景中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例10(2011江苏杭州模拟)下图表示某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生理效应。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将一盆栽植物水平旋转,植物根和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都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
      B.给植物单侧光照,茎的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与图中的c、g点浓度对应
      C.植物表现顶端优势时,顶芽和邻近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与图中b、f点浓度对应
      D.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浓液抑制根和芽的生长,促进茎的生长
      【导思】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浓液抑制根的生长,可促进牙和茎的生长。对于曲线图的分析应看清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这是答题的关键。对于多重曲线的分析既要分析单一曲线,又要多条曲线比较分析,不过都应围绕题目要求进行。选D。
      高频考点10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专题模型1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例11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分别是(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导思】图①表示动作电位曲线,图②对动作电位的指示不正确,图③和图④表示动作电位形成时电导的变化,因为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所致,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外流所致,所以图③正确。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制易于命制思维难度较大的试题。答案为B。
      【考题模型12】内环境与稳态
      例12 (2011泉州市毕业试题)选取A、B两只年龄体重一致的健康大鼠,A鼠每天饲喂普通饲料;B鼠每天饲喂添加有甲状腺激素制剂的相同普通饲料。一周后,分别给A、B两鼠注射等量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同时测定两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如右图:
      (1)注射TRH后,B鼠血液中TSH浓度变化曲线为。原因是注射TRH前,B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对垂体分泌TSH具有作用。
      (2)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浓液(TBT)检测注射TRH前、后A鼠呼吸产生的气体,则TBT水溶液最终变成 色的时间注射前比注射后。
      (3)饲喂一周后,B鼠体温比A鼠
      ,原因是。
      【导思】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或性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是近年考查频度极高的考点。答题对要借助图解进行分析。CO2遇TBT可由蓝变黄。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产生CO2快而多。
      
      【答案】(1)②较高抑制(反馈调节)(2)黄长(3)高B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较A鼠高,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更强,释放更多热量
      例13(2011年杭州第五次理)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承受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导思】红细胞无核,HIV进入后无法增殖;而T细胞存在细胞核,HIV可无限增殖;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红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免疫调节机制是近年易失分的高频考点。
      【答案】B
      高频考点11 种群和群落
      【考题模型13】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例14(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理综试卷)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导思】K值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选B。
      高频考点12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考题模型14】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环境保护
      例15 (2011学年北京东城区示范校综合练习)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 ,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 。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导思】首先应根据GP和NP数值大小确定Ⅰ、Ⅱ、Ⅲ所代表的生物类型及其营养级;传递效率的计算应明确选GP还是NP,这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2)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的强度相对较低)
      (3)0.3%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例16 (2011年广州毕业综合测试一)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
      【导思】答题需利用流程图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明确粪便、饲料残渣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经厌氧池发酵分解,无机物可被水生植物吸收。分析每一步的操作时,其明确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贴近现实问题命题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生物群落 (2)核酸高(多)(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四、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高频考点13基因工程
      【考题模型15】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操作程序及其应用
      例17 糖尿病重症患者治疗用的胰岛素过去主要是从动物的内脏中提取,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如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体分离获得了胰岛素基因,通常采用
       扩增。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的黏性末端碱基之间的相互结合遵循。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插入质粒形成重组质粒,必须利用的工具酶是。
      (2)重组质粒除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外,还必须具有才能在大肠杆菌内稳定存在并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3)把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时,首先必须用处理细胞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将重组质粒与感受态细胞混合从而完成转化过程。检测转化细胞是否含目的基因常采用技术。
      (4)转化后的大肠杆菌含有人的胰岛素基因,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的,而这种生物工程技术使大肠杆菌性状按照人们的需要和目的发生了。
      (5)人的胰岛素基因经EcoRI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之一是,同时产生的另一黏性末端是 。
      【导思】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在部分新课标理综考试卷中为选考题,一般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难度不大。而在大纲版考纲地区可能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难度可能较大。
      【答案】(1)PCR技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 (3)Ca2+ DNA分子杂交
      (4)基因重组不定向定向改变
      (5)
      
      高频考点14 克隆技术(或细胞工程)
      【考题模型16】考查细胞工程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例18 (2011年浙江名校名师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适宜比例
      B.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要用胰蛋白酶处理部分组织使细胞分散获得单个细胞
      C.动物细胞培养时,有的连续细胞系获得了不死性,但保留接触抑制现象,不致癌
      D.如果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法获得的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失去了全能性
      【导思】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由于出现接触抑制,故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获得单个细胞。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现象都需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适宜配比才能适宜,而且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并不会失去了全能性细胞,仍能获得新植株。有的连续细胞系获得了不死性,但保留接触抑制现象,不致癌。选C。
      高频考点15 胚胎工程(新课标地区)
      1.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2.胚胎工程的应用
      【考题模型17】考查胚胎发育的过程、理论基础及应用
      例19(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理综试卷)2010年10月4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理由是“他使试管受精技术用于治疗不孕症成为可能,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的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胚胎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试管婴儿的奥秘,通俗地说就是改变精子和卵子的相遇方式及场所,通过诱发 与在体外培养皿中完成受精作用。用来培养受精卵物营养液除水和无机盐以外,还需添加 等物体。体外受精及培养过程需在 ℃条件下及无菌环境中进行。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 ,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为了确保受孕成功常根据母体年龄及健康状态移植。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原因。
      【答案】超数排卵 获能的精子 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血清37℃免疫排斥反应2~3个胚胎 可能破坏人类正常性别比例
      五、生物技术实践(新课标地区)
      高频考点16微生物的利用
      【考题模型18】微生物的利用
      例20 (2011年山东烟台)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细菌合成的____________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使指示剂变红色。
      【导思】培养细菌和培养植物所需培养基不同,植物为自养生物;培养目的不同,则培养基的配方不同,培养方法不同,由此可以思考培养基成分所起的作用;材料和用具哪些需要消毒和灭菌,应该根据具体情景来确定。
      【答案】(1)不能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2)筛选目的菌 选择 (3)尿素葡萄糖为目的菌提供氧气(4)涂布平板法(划线法) (5)①和② ③(6)①②③(7)酚红指示剂脲酶
      高频考点17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六、实验与探究
      高频考点18 探究实验答题的一般思路
      【考题模型18】考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
      例21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生活在胃内幽门部位的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本题可能用到的材料用具:小白鼠若干,体外培养的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培养液,无菌水,解剖器材,灌胃器,培养皿若干,细菌过滤器)
      (1)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环境这个角度推测,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藏”在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该细菌直接从胃壁细胞内获取营养物质,而使胃壁细胞死亡,导致溃烂,还是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导致胃壁细胞溃烂。请设计实验探究是否是幽门螺杆菌分泌毒素导致胃壁细胞溃烂,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一)实验步骤:
      (二)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导思】本题探究胃壁溃烂是否由幽门螺杆菌分泌的毒素所致,则自变量为毒素的有无。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可知,应该选用培养过幽门螺杆菌的滤液和未培养过幽门螺杆菌的滤液进行对照实验。这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1)无氧,酸性,有机物,37℃左右(接近人体体温均可)
      (2)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2组,分别编号A组、B组。②将培养过幽门杆菌的培养液滤除幽门螺杆菌获滤液,每天用灌胃器灌给A组适量的滤液,B组每天灌等量的未培养过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③在相同的适宜饲养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对2组小鼠解剖后分别观察胃壁细胞病变情况并记录。④若A组小鼠胃壁细胞出现病变,B组没有相应病变,说明幽门螺杆菌毒素是胃炎、胃溃疡的致病原因。
      若A、B组小鼠胃壁细胞都没有出现病变,则说明幽门螺杆菌毒素不是胃炎、胃溃疡的致病原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考点 图解 生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