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情随境“迁”怨而生“怒”] 境迁

    时间:2019-02-26 03:29: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悲情离人是管不住自己那不可遏制的情思的。他们把离情别绪、悲苦愁怨迁怒于眼前的春花秋月,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和抚慰。也使“迁怒诗”成为古典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闺中怨妇的思情
      
      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所以表现闺妇恩情的迁怒诗最多。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光如此可爱,黄莺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呢?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怎能不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呢?
      
      二、天涯游子的乡情
      
      羁旅在外的天涯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诗人把思念家乡的离愁别绪化为对眼前一草一木的“怨”和“恨”。如司空图《漫书五首》:“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离家远行,“渐觉乡音异”,实际上是写离家渐远思乡情渐浓。这时又听到一声莺啼,恰似家乡山中鸟鸣,因而备感亲切,潜在的思乡之情沛然而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忧伤惆怅,这时又转而怨恨莺声不该勾起自己的乡思。“恨莺声”深刻细致地传达出了诗人矛盾复杂的心态。把听不到“乡音”之恨,迁怒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
         三、谪居诗人的愁情
      
      贬谪、远徙是古代爱国志士难以排遣的痛苦,如贾至《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然而这恰恰彰显了作者浓重的“愁”和“恨”。
      
      四、悲情离人的别情
      
      无论是“海誓山盟”的恋人,还是“他乡遇故知”的友人,他们离别时的悲情总让我们不胜感慨。他们离别时不仅有“缠绵悱侧”,还有对眼前“烂漫春色”的迁怒。如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和自己四十年前的童年伙伴意外相逢,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不想,久别重逢,旋即又要分别,不知将来何时何地能相见。偏在这离别之时,桃花红,柳絮白,春色烂漫一片,激起了这位老夫子的不满:“不分”、“生增”,恼怒春色“无赖”。诗人以乐景衬托哀情,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把离情愁思、迟暮飘零烘托得更为强烈。

    相关热词搜索: 而生 情随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